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77|回复: 19

(悠然的回忆)《岁月如歌》连载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8 07: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8-3-10 06:26 编辑

悠然的回忆5
岁月如歌

陈贤明/作者  天风/责编


  三  失心成疯(上)

        那时我们耕读时,有时为了打突击,需要全校学生出动,发挥学生人多的优势,由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参加突击劳动。

        我们老师姓胡,那一天,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老师吹哨集合。时已入冬,胡老师身穿一件蓝布棉袄,青布裤子的裤脚边上,和那双旧解放鞋的鞋帮上,还留有昨天劳动的黄泥痕,真是名符其实的耕读老师。

        我们集合完毕,胡老师说:今天和昨天一样,我们集体支援冬耕生产,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回来后要写参加生产劳动的作文。

        我们的队伍像一条蚯蚓,顺着小路蠕动。凛冽的北风像夹带着细针,刺在我们的脸上,太阳把热量不多的光线抛向人们,我们贪婪着那有限的温热。

        到达目的地,同学们就像蚂蚁一样散布在农田里。

        当时特别强调“深耕细作”,这本是一种科学的种田方法。可是,下面做的时候,就渐渐“跑调”了。大队干部规定,“深耕”的深度必须达到一米以上。方法是先按垄、沟间距一米的距离,耕出无数条约一米宽、一米多深(以牛背的高度为准)的大沟,沟内的土全部掀到垄上,耕到底后,又把掀到垄上的土翻到沟内;再耕垄为沟,迭次反复便成。

        狗子爸李象一手扶犁,一手扬鞭赶牛在耕沟。我们负责把沟内的土块搬到垄上去。沟被反复耕着,慢慢地,牛和犁都没进去了。我们只好采取接力方式,一部分人站在沟内,把黄泥土块抓起来往上举,传给垄上的同学。这些天,我们一直干这活儿。干冷的北风抹干了我手上的水分,我的一对拳头十根指头的顶端都裂开了口子,就像一排炸开的爆米花。

        一会儿,李象让牛停下来,看了看沟,又看了看牛,说,这条沟应该差不多了。于是我们跟在李象后面朝那边走去。  

        一转身,我看见大队书记李发背着双手,脚一踩一踩、头一点一点地走过来了。后面两个副手昂首挺胸,一摇一摆地紧跟着。走近后,只见李发一手拿着扩音喇叭,另一手捏着一根棒。两个副手一个肩扛着一根棍,另一个手提一根索,我依稀听人说起,有人私下称这三件东西为“跃进棒”、“跃进棍”、“跃进索”。社员中谁耍奸偷懒、偷工减料,干部就用“跃进棒、跃进棍”进行惩戒,若还反抗,就可能用“跃进索”捆绑,加以严惩。

        李发大声吼着:“李象!哪是耕好了的,合格吗?”李象指了指刚才耕的那条沟,点了点头。于是李发把牛牵进沟里,走到还没堆土的垄上,蹲下,屁股往后一趄,哈着身子,眯着眼,在瞄三点一线。两个副手也学着样瞄了瞄。只见李发站起身来,对他二人嘀咕了几句,那两人就走了。

        李发一声吼:“李象!过来!”我的心弦紧绷着。李象从沟内爬到垄上,低着头走过去,他的腿颤抖着。李发将手中的喇叭筒和跃进棒放在地上,凶神恶煞地用左手抓住李象的前襟,甩开右脚,一脚拍在李象的双腿弯上,一声“跪下!”李象双膝便落到地上。北风飕飕,李象像半截木头,杵在寒风中。

        一会儿,全生产队的男人们丢下了推圈肥的鸡公车,女人们丢下了挑肥的扁担,年纪大一点的妇女(50岁左右)丢下了薅“三面光”(配合爱国卫生运动,将田埂上三个面的草锄光)的锄头,一呼啦来到深耕现场。那两个副手走在前面。

        李发从地上拿起家什,用扩音喇叭对众人训话:“社员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深耕细作现场会。上面有精神,号召深耕细作。什么叫深耕?如果按以前的做法,那就不叫做深耕了。既然上面提了,不耕三尺以上叫什么深耕?我跟各生产队长打过招呼,深耕检查不拿尺子,标准是沟深平牛背。我们要响应号召,要把旧社会打个落花流水,要把田翻它个底朝天。李象这个富农分子,阶级敌人,他对社会主义心怀不满,想搞垮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大家看,这条沟不合标准,牛背超出了沟面。”其实,人们因站的位置和角度的不同,看不出牛背是否超出沟面。李发说着,右手举起“跃进棒”,一棒打在李象的背上。李象头点地,像一张木弓;接着被提起来,又是一棒,还是被打得头点地。连续三棒,“一张弓”僵在了地上,裤裆尿湿一大片。那个拿着“跃进索”的副手对李象虎视眈眈,但李象没作任何反抗,副手的“跃进索”这回没有派上用场。

        李发额上暴着青筋继续说:“深耕细作的目的,是为了夺高产。有的公社稻谷亩产已达到了亩产一万斤,我们能不能再高一点?也放个卫星?我们要超英赶美,大干快上,思想不能保守。要相信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李春在一边嘴里嘀咕:“反正吹牛皮不犯法.。”李发用眼瞟了他一下,也不知听到什么没有。李春的老婆向二姐横了李春一眼,骂道:“你嘴巴不动会长蛆是不?你骨头痒了是不?你找打是不是?”李春说:“打?俺祖宗八代贫农,他敢?”正在训话的李发又用眼瞟了他一眼,不知听到了没有。不过,后来听别人说,李发找茬儿打了李春三次,每次都打得扑地啃土。不过,听说后来也有领导批评了李发书记。

        天空中一团乌云掠过,我只觉脑袋嗡嗡的,不知发生了什么,人都走了,我还呆呆地站在原处,强子过来拉了我一把:“娟子,还愣着干什么?走啊!”我才缓过神来。我不知道人们是怎么散去的,也不知我是怎么走回学校的。

        第二年春耕生产时,又发生了啼笑皆非的事情。农田放水和泥时,有一段沟还未填土,一头大牯牛一只蹄踏虚了,一下子就翻进去年冬天耕的深沟里。它四蹄朝天,卡在了沟内。它拼命挣扎着,头部一会儿翘出水面,一会儿又没入水中,眼看牛的性命危在旦夕。说时迟,那时快,几个男劳力抄起水车杠,拿起绳索和跳板。好在昨天晚上车水后,全套家伙还未搬走,有杠有索有跳板。大家手忙脚乱地将牛腿绑在杠子上,四个男劳力一声喊:“起!”把牛儿救起放在了跳板上。

         三月份,社员们好不容易才把谷种播下去。三月虽已是阳春,可寒流频频。大队书记叫各家各户把柜子、门板搬来放在秧田北面作”挡风壁”,把床单、被套覆盖在谷种上用以保温。一天,五个干活的劳力抱着床单、被套下田后,一个个都陷进了“深耕沟”,淤进去齐了腰;几个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我正好从屋里出来,忽听几个人在喊:“拿竹篙子来救人!”我拖起竹篙就跟着几个人跑,五个人这才被拉了上来。

        不知谁说了句,赶明儿插秧时,可怎么办哪?李春接着就唱起了他自编的顺口溜:“农田成了淤泥潭,耕牛淤齐牛背面;人淤下去齐腰间,你说这活儿怎么干?”

        在稻谷正在灌浆的时候。有一天,队长接到大队书记李发的通知,说公社领导明天要来检查万斤丰产试验田,同时检查合理密植的落实情况。大队决定定点在我们生产队,时间是半天。队长慌了神,不知该如何是好。深耕后,黄土被翻上来,禾苗比往年长势差,哪来看头哇!可书记实在太“聪明”啦!经过他和队长一番精心策划,应对办法终于有了。

        午饭后,全队男女老少齐动手,将其它田块里的稻整蔸整蔸带泥提起来,再放到将被检查的稻田里,一蔸挨着一蔸,密得几乎风都吹不进去了,以展示我们对“合理密植”号召的积极响应。队长说完成任务后才能吃晚饭,于是,我们从下午一直忙到午夜。由于双臂、双腿光着的部位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我便在臂上、腿上抹上泥,让蚊虫无法叮咬。忙完后,我借着淡淡的星光看了看强子,只见他眼睛眨巴眨巴,活脱脱一个小泥人儿。队长将“万斤丰产试验田”的牌子插到田头,这才放心的叫大家收工。



老图片11.jpg
老图片10.jpg
老图片9.jpg
老图片8.jpg
老图片7.jpg
老图片6.jpg
老图片5.jpg
老图片4.jpg
老图片3.jpg
老图片2.jpg
老图片1.jpg
1047564604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08: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准回忆,犹在昨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09: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给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09: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如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10: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如歌!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0: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8-3-8 08:25
精准回忆,犹在昨天。

谢新泉先生首席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18-3-8 09:21
欣赏佳作,给您点赞!

谢爱玉先生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0: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吉祥先生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1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18-3-8 10:05
岁月如歌!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谢史老一贯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13: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照片是来自那本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5 11:15 , Processed in 0.0403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