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01|回复: 28

小镇今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9 10: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方鹰a 于 2018-3-9 12:06 编辑

                小镇今昔
                 
  《在以经济为主旋律的社会快速发展下。前些年拉通了柳叶大道,过境的动铁也在抓紧施工中,小镇在悄然变化里将萌发新的繁华》
  而五十年代前的小镇,一座小石硚承载着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是湖南经常德进入湘西的唯一的枢纽咽喉。桥下清幽幽的溪流在太阳火烘烘可劲的亲吻下,拖着水蛇般的妩媚腰肢,绕着郊外上万亩良田遛了一个弯儿后,冒着氤氲水气一头扎进沅水,这个小镇被称为:‘陬溪’ 这座小桥就叫:观音桥。桥的北头解放前就有汽车站,在我记事时已称为湘运汽车站了。桥港以车站为中心热闹着两个桥头,饭店酒肆通宵喧哗,商铺店家热情和蔼,茶馆里热烘烘的座无虚席。唱小曲说书的精彩引得茶客掌声雷动叫好,这就是那个年代贫民生活晚饭后茶余的写照。挑担卖饺饵面的梆声夜深不息,还有叫卖粑粑小吃的……兴旺着镇子的一角。
  小镇傍沅水,在地理上适宜泊船,湾靠簰筏。上至云贵,下到江浙的竹木,农副产品全在这儿云集散发,有‘扼滇黔咽喉’之优势,成就了这儿天然水运码头的辉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的发展。故此,小镇有着南来北往的商贾辐辏,上百年簰估老的水运历史,被誉为‘小南京’般的繁华,成为桃源之东的巨邑古镇。历代文人骚客慕桃花源之名,屈原流放沅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闻名遐迩,必经陬溪假楫而游。
  解放后,以观音硚为中心建立硚港居委会。车站的另头是个叫赤林宫的小巷子,巷子里有座建造坚固豪华的封火筒子砖木结构楼房。楼顶有瞭望台,炮眼,一旦发生械斗能攻守自如。是解放前余田国民党的乡长陈XX在小镇的公馆。余田距小镇不足十华里,陈在余田势力显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剿共时期,他曾支持掩护过余田湘西北红色政权——桃源徐溶熙苏维埃政府主席张琪。解放后陈被人民政府抓获,张为其证明赦免死罪的通知晚到,被当做反动恶霸地主镇压了。这房子后做过桥港居委会旧址。
  巷子一面傍溪水,屋后多有吊脚楼悬空临水。溪流两岸阳光灿烂,庄稼青翠,花草多恣。我的童年伴着小桥流水秀丽风光,在岁月的沧桑里,生活过得艰涩,在忧郁和愉悦中成长。小巷有三十多家住户,多是棺材木匠,他们的屋子前面有一个亭子间,是谋生砍枋子的工埸。工商合营期间组织了寿枋社,木材由沅水河从溪口源源的输运进来,兴旺发达了一段时间。
  从赤林宫出巷口过公路,进入对面一条相似的吊脚楼小巷,沿溪巷行至与沅水接壤处到向家码头,也叫转拐头。进入下街经中街到上街打止,长约四五华里,宽不足三米的一条正街,全用长麻条石板铺成。每块石条长为一米,宽约尺许,中间横摆,两边纵放,路面铺砌镶嵌得平平整整,极尽古朴美观养眼。出上街口后是荒野农田的郊外。
在下街转拐头,又称向家码头左拐,经毛石小道过一个小石拱桥,就面临了奔流不息的沅水。五十年代最为艰苦的末期,在党的领导下修筑了防洪大堤---陬溪垸,截断了转拐头与小溪连通的沅水,建立了旱捞排灌站,改变了:天晴三日田开坼,一场大雨水汪洋,十年九淹的局面,同时也消逝了风霏一时的,被压在了堤脚的上洲下洲繁华的小镇河街。
  回顾以往,由下往上朔,至上洲止点,道路没有正街讲究显得毛糙,商铺酒肆多是做河下人的生意。船拐拐,簰估佬打尖歇脚热闹着这儿。船行在波光潋滟的碧水里往上眺望,就见沿岸一溜古朴独具风格的吊脚楼耸立河沿。那景观不亚于湘西的凤凰古城,且时有古典韵味的道情,本土悦耳的灯歌悠扬。若是三五好友闲逛河街,歇脚吊脚楼,除了笙歌道情消遗外,或二两小酒一杯清茶论道古今放眼碧水。耳闻渔歌映日红,眼观舟楫樯帆越白云,半江簰伐泊岸“喔嗬”声,河上水下自有一番风趣更胜于凤凰古城。
  数百年来沿河多处码头,四季樯帆林立,泊靠着来至云贵,江浙的商贾船只。集聚着上下十余里待运的连篇垒版的竹木簰筏。船老板,商家操着各地的口音,繁荣着这儿的市面买卖。每到傍晚,这当口是远来商船簰筏泊岸的时辰,河面近岸呼喊,嚷叫的号子声,蔚为壮观的为夜幕增添色彩。他们事毕后,与本地人借助着手势扯着嗓子喊话,邀约相好的进馆子喝酒,去正乙宫看戏。船伙计在船尾燃起湿柴禾,炊烟袅袅的淘米煮饭。刹黑时竹蔑火把,把沿河上下照得一片通明,粗犷的呼喊,野趣的笑骂,从河下热闹到河岸的吊脚楼台……
  这个时候,在酒馆里悠闲的客商和本地的戏迷,就会关注着一个光头团脸,混名叫金王八的打锣老人。他背着块黑底木牌子串街走巷,牌子两边白水粉写着,今晚某剧团演出的戏名。他左手提锣,右手拿锤,面街八字站定,锣响声出,似唱又像念:今晚XX大剧院‘铜乐班’ 某人演岀武打汉戏,晚上七点架势喽,若去迟了,没得座位哒,莫怪我金王八打锣的喽!“哐!哐!哐哐!” 老人站立硬朗似松,声音洪亮如钟,传递着戏剧信息。那份认真的责任心表现得诙谐,执着。
  每一个时代经济的繁荣,有了钱的日子到处充满了爱。放簰的,行船的,老板客商千里离家赚钱,来到小镇也需要放松。人生奔财多为享受,不及时寻乐才是蠢货哩。镇子里有较高档的江苏老板的堂班;带来的江浙女子小巧玲珑,身段苗条,峰腰肥臂富有曲线。浅唱低呤的吴侬越语,犹抱琵琶半遮面,她们由着客人的兴致也唱京戏,堂老板熟络的拉着京胡。小巧人儿皮肤细腻,瓷似一双清亮眼睛里尽是勾情的妩媚,挠得客人心里痒痒的跌进温柔乡里。
小镇有观念保守的人看不顺眼,贬义的喊他们:“船拐拐” 把从湘西下来的人依次叫做,“上河佬,麻阳佬。”凡是扎簰的人统称为,“簰估佬。” 而这些人则把本地人叫做:“下河佬”
  不管他们来自哪方,贫贱富贵,在小镇离去时。都会把本地闻名的特产桂花洋糖带几篓子回去,作为最好的礼物送人。桂花糖有着桂花的香脆,甘甜,落口消溶,做工精细,诚信为本,历史悠久。陬溪桂花糖经久不衰的由水路远播,誉享大江南北。
  除此而外,还有一怪事使人生出许多灵异的传说。有年沅河涨大水,转拐头溪口冒出一口铜缸。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捞上来,按顺序从上街正乙宫始,经火神廟,关帝宫,武圣宫都因庙门窄小不得而入。最后归属在距打捞铜缸不远处,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下士观小庙供了进去,看来万物神灵都得要有个缘分。故此小镇有一民谣:上街咚咚锵,中街乖婆娘,下街迎铜缸。意即:上街热闹,中街出美女,下街迎铜缸。解放后下士观请走了菩萨做了和平路小学。我就从那里开始用石笔石板写着横,竖,撇,捺的启蒙教育。
  在后来逐步的建设中,转拐头成为小镇的工业区。沿小溪河街另辟通了和平马路沿袭至今,跌宕起伏的走完了一段工业的辉煌。 如今的陬溪;在社会进步,交通迅猛发展的目前,早已结束了百年原始艰险的水上运输。昔日的繁华历史,还能有多少人记得它的辉煌呢?
  要不是小镇在抗日战争中被小日本烧毁,后又历经过两次大火,如能完整的保留下以往的风貌。兴许陬溪的现状会被重写,也许会和湘西的凤凰相媲美,成为繁华的旅游景点!
  目前政府把环保提升到日常事务的高度,有损环境污染的街河已在全面根治,陬溪垸大堤的基础硬化也在逐步完善中。小镇在更具科技规模的理念下逐步完善发展着……
       (2789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10: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镇今昔

本帖最后由 东方鹰a 于 2018-3-10 11:31 编辑

谢谢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11: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生动精彩的佳作。怀旧情节,与你相同。小镇的古迹,文化革命破坏了小部分,上山下乡后破坏掉大部分,风光不再,好生留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11: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陬溪’ 又叫陬市,镇不算小,在水路交通为主的解放前,陬市很兴旺的。

另,你的帖子不是发上来了吗?发文字没有字数限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12: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政府把环保提升到日常事务的高度,有损环境污染的街河已在全面根治,陬溪垸大堤的基础硬化也在逐步完善中。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12: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13: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是小镇在抗日战争中被小日本烧毁,后又历经过两次大火,如能完整的保留下以往的风貌。兴许陬溪的现状会被重写,也许会和湘西的凤凰相媲美,成为繁华的旅游景点!
真棒4.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15: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18: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9 22: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镇风貌!陬市地理位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14:09 , Processed in 0.04229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