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87|回复: 58

吆喝声渐行渐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5 11: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七十,赋闲在家,中午小憩时,怱闻吆喝:“收废品啰!收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电脑显示器!”抬头望去: 一位农民兄弟驾着三轮摩托飞驰而过。一大堆收来的旧彩电、空调、电脑堆放在后面的车箱里,吆喝声就是从捆绑在车上的手提扬声器里发出的。笔者不由得感慨万端。现在的人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连时尚的电脑、彩电、冰箱也当成“荒货”被废弃。
    可别小看这些吆喝声,它能反映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就像清代康熙年间常德知府胡向华在《水星楼钟记》里所讲的“听钟声以辩天地之盈虚,审音察政。”一样,你能从不同时代常德城区的吆喝声中,“辩天地之盈虚,审音察政”!
                    解放前的吆喝声
    常德是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解放前,这里既有湘西风凰的吊脚楼,又有江西婺源的窨子屋,还有山西平遥的古城墻,更有黄山屯溪的老街和云南丽江的小桥流水。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市民生活在贫困线上,他们靠提篮小卖,挑担敲梆,摆摊设点和沿街乞讨维持生活,无意中创意出许多颇有风韵的吆喝,回想起来别有一般情趣:
    “香烟、瓜子、花生、桂花糖!” 这是当年戏院、影院、妓院、茶馆、赌场门前提篮小卖的吆喝;
    “早饭菜、晩饭菜!”这是毎天早晚二个时段卖豆腐乳的吆喝;
    “美人胶、花夹子!”这是专卖女人梳妆品的吆喝。“美人胶”是一种含胶的木料,刨成“刨花”后售卖。买回家中用水浸泡一下,取其汁液涂摸头发,头发就会顺顺的、滑滑的发亮;
    “补锅嘞!”这嘹亮的声音,惹得满巷的奶奶姨妈们找出破锅烂盆,朝吆喝声方向涌去,碰得锅碗瓢盆一阵乱响。补锅匠拉着风箱,往小炉子里填上焦煤,待到坩埚里的铁片融化后。将铁水顺着裂缝一点一点地补上去。
     “补碗哟!有磁碗补没得?”这是补碗匠的吆喝。他们挑着两只小木箱,一头放马凳,一头放盛水盛油的小铁罐,走街串巷专补磁碗;
     “补伞啰!补油纸伞、油布伞啰!”这是补伞匠的吆喝;
     “萝卜丝盐菜啰!”这是从麻阳街漫游来的背篓客吆喝。
     除此以外,还有只敲击物体发出声响,不需开口叫卖的吆喝:
    “咚咚咚!咚咚咚!”敲打木箱发出响声,是专修脸盆、脚盆、澡盆、水桶的圆桶木匠;
    “咯哒咯!咯哒咯哒咯!”是敲打木梆子叫卖姜糖果的小贩;
    “呵!呵呵!”是晚上敲打竹筒专卖饺饵面的;
    “嘟!嘟!嘟!”吹着羊角号,吓得鸡、猪、狗跑得远远的是阉匠;
     还有拉着京胡演奏“孟姜女哭长城” 或者敲击只有巴掌大小铜锣的算命瞎子以及打着三棒鼓、魚鼓筒、莲花闹的乞丐……
    这些吆喝声不正好反映出旧社会的经济是多么的落后,市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吗?
                     解放初期的吆喝声
     解放后,常德城区一片新气象,吆五喝六的吆喝声自然少了许多。唯独获得丰收的农民推着的鸡公车(独轮车)反而多了。那时候,常德城的街巷路面是用石板铺成的。长年的踩踏辗压将路面打磨得光溜溜、亮晃晃。由于当初的粮食还没有统购统销,装有两大箩筐大米的鸡公车从路面辗压而过时,“吱儿嘎儿”的响声显得特别入耳。市民只要听到这样的声音,就知道卖米的来了。他们还会买些城里的东西捎回家去。于是乎,家庭主妇们会提着米袋子出来买米。店铺的伙计也会耐心地等待他们光临;
    “冰棒啊!长沙来的香蕉桔汁冰棒!果露纸包冰!”操着长沙口音的吆喝声告诉你,冰棒是从长沙贩来的。刚刚解放的常德,电力供应时有时无,城里还没有制冷机。第一次见到盛夏里还有这样冰凉的解暑物市民感到很新奇。
                   计划经济年代的吆喝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大多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资需凭票供应。粮票、油票、糖票、布票、棉花票、肉票、肥皂票、煤炭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上海手表票以及后来的电视机票应运而生,五花八门。这些日用品当时只能凭票到商店去购买。摊贩所需的原料因无票证进货歇业。从前的那些吆喝声不再响起,却出现了新潮的吆喝:
    “帶户口本、粮食本去领票啊!”居委会的骨干在挨家逐户地敲门,呼唤居民去排队领肉票、布票、糖票、棉花票、肥皂票或煤炭票。
     “粜粉啰!粜米粉哟!”每天“天麻麻亮”,听到这种吆喝声的家庭主妇会从床上爬起来,匆忙从米缸里量出一点大米,再到流动粉摊上兑換米粉,它就是全家人的早餐。
     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度出现集体式的大声“吆喝”。那个时候,每天都有装着高音大喇叭的宣传车满街穿行吆喝。一队队文艺宣传队在车上敲锣打鼓。齐声地呼喊口号,还下车跳“忠”字舞。
        渐行渐远的吆喝
    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吆喝重新响彻大街小巷。但物资丰富起来了,吆喝声的频率就减少了,分贝也降低了。偶尔在老居民区里还能听到一点点,只是他们再也懒得去伸直喉管,抑扬顿挫去吆喝,而是用电喇叭反复地、千篇一律地广播,自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如今的市民,早已取得“早餐革命”彻底胜利。大街小巷到处是米粉馆、快餐店和包点铺。米粉、包子、馒头、牛奶、面包、油条、豆浆、稀饭、穿眼粑粑、煎米茶等应有尽有,玲珑满目。这些店铺里的老板也不愿去上街吆喝。
    到现在,居民小区里偶尔还会听到“酱板干子酱板藕呀!酱板花生海带结呀!鸭头、鸭脚、鸭脖子呀!还有毛豆!”或者“扣肉!粉蒸排骨!肉丸子!盐炸牛肉”的吆喝游击队。但可想而知,它们会很快随着声音的渐行渐远彻底地消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5 14: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通宵老师把我带我带回到历史的银幕中,回味无穷,难以割舍啊!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15: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景列 发表于 2015-6-25 14:24
武陵通宵老师把我带我带回到历史的银幕中,回味无穷,难以割舍啊!点赞!

谢谢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5 16: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曺先生真是位大用心人,对时时代代的吆喝声,归集的广度很感人!
   曹老师真是个大聪明人,对普普通通的吆喝声,写出的感受很动人!
   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16: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5-6-25 16:29
曺先生真是位大用心人,对时时代代的吆喝声,归集的广度很感人!
   曹老师真是个大聪明人,对普普通通的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16: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5-6-25 16:29
曺先生真是位大用心人,对时时代代的吆喝声,归集的广度很感人!
   曹老师真是个大聪明人,对普普通通的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16: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5-6-25 16:29
曺先生真是位大用心人,对时时代代的吆喝声,归集的广度很感人!
   曹老师真是个大聪明人,对普普通通的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5 16: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5 16: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别小看这些吆喝声,它能反映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17: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15-6-25 16:58
可别小看这些吆喝声,它能反映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04:03 , Processed in 0.0364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