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柳叶湖人 于 2020-11-18 22:15 编辑
我与儿子赛读书(随笔散记之八)
读书是我的唯一业务爱好,可是生不逢时,年少时没有读书的机会,后来年龄大了,读书也是断断续续“过七八年来一次”。自从儿子出生以后,我就在心里有了一个远景计划,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个读书人,并且要学文科,还要圆我的作家梦。随着儿子的一步步长大成人,我也在一步步地实施我的远景计划。 儿子上幼儿园时,为了培养他的读书兴趣和文学爱好,特订了一份《幼儿文学》报,这份报纸的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集童话、寓言、散文、儿歌于一报,最适幼儿园孩子。上学后,与儿子交流的主题是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并教他如何记日记。为了培养儿子的读书习惯,从不打牌,也很少串门与人闲聊。慢慢地,儿子的读书兴趣起来了。 有了读书的习惯,这只是最初级的目标,我还要让儿子圆我的文学梦呢。为了给儿子言传身教,我不仅教他读书,自己也从不离开书本,除了上班,就是看书,并且在工作之余,还尽量挤时间进行写作,写杂文,写诗歌,写散文。边读边写,也小有收获,1992年我的言论文章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诗歌作品也于1988年入选进了《湖南新时期十年(1978-1988)优秀文艺作品选》。每当有作品发表,就给儿子看,激起他的写作欲望。1989年,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时,《常德日报》搞了一次中小学生“学雷锋、学赖宁”日记竞赛,我就鼓励儿子积极写日记,结果他的一篇日记真的在《常德日报》发表了,还得了一个鼓励奖,他是那次发表征文中年龄最小的,当时只有8岁。儿子的写作兴趣一下子提起来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读书的品味越来越高,读了本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又有选择的读了许多世界名著,他特别爱读世界名人传记。随着读书量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文学功底逐渐深厚,其创作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我顺势而为,便与他开展读书、创作竞赛。我有模有样的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遗憾的是有头无尾,以至后来常被儿子当作笑料),他也开始创作散文。1996年儿子上了高中,新学期开始他的一篇演讲稿,竞引用了20多处中外典故,很快在校报发表出来。凭他的势力竞上了学校文学社社长,从此,他的创作激情愈发高涨,文学社长一干就是3年,直到高中毕业才卸任,文学社在老师的辅导下,经过他的打理,一跃为全国中学文学社百强。1997年,他的散文《一张生日卡》在《光明日报》发表,小说《向往亚马逊》在《小溪流》发表。我看到儿子在文学的道路上正沿着我设计的路一步步往前走,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高中毕业后,儿子顺理成章地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潜心创作。此时,在创作上我已不能与他同而语。大三期间,就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曾得到湖南师大的文学创作一等奖学金,他的名字己载入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史。 而今,儿子已长大了,已在文学的天空里展翅翱翔,到目前为止,已出版长篇小说8部,曾在多家报社开设个人专栏,并加入了湖南省作家协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作家,在全国都有了点小名气。因为读书,圆了我的梦,更成就了儿子的事业。儿子虽已是作家,但他已不满足于文学创作了,现在北京经营着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当起了老板。偶尔我们见面,重提读书竞赛一事,他说,老爸,凭你在机关工作几十年之经历,学学那些官场作家们,该圆你的长篇小说梦,写一写官场小说吧,我来给你作宣传策划,怎么样?看来,这世界整个儿颠倒了,原来是我鼓励儿子读书、写作,现在轮到儿子激将老子了。哈哈,既然儿子使了激将法,我也不能示弱啊,今年不行,还是明年,坚决把把读书与写作进行到底。 2004年9月2日《常德日报》刊发 获2005年全市“我的读书生活”征文一等奖,现按原文照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