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515|回复: 59

长胜桥 常德会战的英雄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7 11: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胜桥原名长生桥,因1943年常德会战时,中国军人在这里与日寇浴血奋战,成功地阻击了日寇的多次进攻,还在这里击毙了日寇精锐的109 联队的联队长布上照大佐,为了纪念这次战斗胜利,常德会战后将长生桥改名为长胜桥。
                   公路交通的咽喉
      晚清时期,古城常德大西门外有条街叫马路街,这里的两处地方被称为上骡马甸和下骡马甸,它们是各地马帮来常德集散物资的地方。古时候马路街北面1.7公里处,在穿紫桥河流经孙家垱的地方,有位行善人为了方便行人通过,在这里捐建了一座小桥,人们为了纪念他、祝愿他长生不老,便将这座桥取名“长生桥”。但此桥的规模实在太小,所以古代的方志中没有这座桥的记载。
      辛亥革命以后,先进的汽车和公路运输传到了常德。民国18年(1929),长沙至常德的公路贯通。民国19年(1930),又以大西门莫公桥为起点,修建了一条经河洑、陬市至桃源县城的常桃公路,它在常德的站点就是如今的常德汽车北站。民国21年(1932)12月,常德至澧县公路开始建设。因长生桥是座简易的小桥,承受不了汽车通过,旅客们只好在长生桥的北岸乘车出行。这条公路当年以长生桥为起点,沿传兵堤、灌溪、石板滩、雷公庙、青林寺,经过临澧,最终抵达澧县北城门。这条公路就是后来207国道常澧路段的雏型。长生桥便是当年常德通往湖北省和湘西北的交通咽喉,也是连接城区通往南坪岗的陆路要塞。
                     会战中的必争地
      长胜桥一带地形复杂,沟港交错,位于大西门与小西门之间的郊外,为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冬日寇侵犯常德时,中国军队曾在这里与来犯的侵略者血拼,杀敌多多,成功地阻止了日寇一次又一次进攻。
       当常德会战守城战开始的时候,57师170团孙进贤团长为常德城左地区的部队指挥长,负责防守夏家岗、沙港、半铺市、白马庙、长生桥至落路口之线的纵深地带。还要对北面的敌人严密戒备,因长生桥是大西门、小西门外的一个重要防御点,负责防守这里的部队是170团第一营,营长叫张庭林,负责守卫长生桥的是第二连,连长是上官英上尉。城郊战打响后,日寇的精锐部队109联队于11月23日与城北左地区的日军共5000余人会合在一起,加上100余人骑兵,飞机6架,直向我大西门、小西门外的南湖坪、长生桥、落路口一带发起猛攻,长生桥因为是大、小西门外最重要的屏障,便成为日寇的重点进攻目标。
                      击毙日寇联队长
       在这场战斗中,日寇109联队联队长布上照大佐指挥士兵向长生桥发起猛烈攻击,第一营张庭林营长也亲自在这里指挥战斗。他与李少轩副营长紧密配合,沉着应战,趁鬼子刚刚进入阵地的时候,机关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射击,日寇被这突然的攻击打得焦头烂额,抱头鼠窜,四处奔命。当敌人乱作一团时,张庭林又带领部队冲入敌群,杀得鬼子死伤无数。
       夜暮临空,敌人仍未获得寸步,布上照大佐恼羞成怒,集中所有的炮火掩护大部队冲向长生桥守军阵地。此时的张营长、李副营长带领士兵如猛虎般向敌群反扑,敌人最害怕的肉搏战开始了。这个时候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杀声震天,整个战场鲜血四溢。敌人虽武器优良,但一旦遇到这种白刃相见,早已魂飞魄散。这一战,敌人乱不成军,死伤过半,布上照大佐和作战官铃木少佐当即毙命。日寇109联队在西门外长生桥遭到如此惨败后元气丧尽,再也没有进攻能力了,于是被迫向北门方向迂回蠕动。
                           长生桥的血拼
       当年的常德《新潮日报》副社长黄潮如在《常德守城战纪实》一文中,讲述了常德会战时守卫长生桥的170团第一营第二连上官英连长与敌人展开恶战的故事。那时的常澧旧公路是敌人进攻大西门的主要路线,日寇凭借他们的优势炮火,竭力摧毁长生桥的工事,然后再以密集的部队作波浪形冲锋,但扼守在长生桥的第二连战士在战斗中岿然不动。
       长生桥阵地坚守到了最后的时刻,李副营长已壮烈牺牲,张营长也负了重伤,全连战士也先后牺牲,上官英连长才背负重伤的张营长向城内转移。当他涉水渡过护城河时,张营长因重伤部位浸入河水,把他放下来时,张营长已经瞑目了。此时上官英连长也负了伤,但他咬牙又参加了下南门的战斗,他率领勤杂兵来到一栋与敌人仅隔一堵墙的房间,当看到墙壁上有尘土落下来的时候,知道这是隔墙的敌兵正在凿洞,于是屏住呼吸不动声色,等墙壁凿开了洞口,再往洞内一连掷去好几枚手榴弹,只听得对面一阵惨叫声,然后一切归于静寂。11月30日,他不幸第二次负伤,但坚持不下火线,一直到12月3日突围时,他才随余程万渡过沅水安全转移。
                        长胜桥的蝶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疏导交通和发展公路运输,1958年将原来的长胜桥三拱岩石桥改建成长6米,宽7米的岩石板水泥结构公路桥,成为常德至安乡各类车辆进出城区的必经之路。这段常德至安乡公路一度称为常蒿路。因它不断朝着太阳山的方向延伸,后来更名为朝阳路。
         进入新世纪以后,朝阳路已经是常德城区的主干道之一。新建的长胜桥“三改四化”后融入穿紫河风光带,如今的长胜桥要多美有多美。
注:本文己刊载在6月27日<常德日报>第2版http://cdrb.cdyee.com/html/2015-06/27/content_446291.htm?div=-1
长胜桥1.JPG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4: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师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6: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建的长胜桥“三改四化”后融入穿紫河风光带,如今的长胜桥要多美有多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6: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胜桥,革命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6: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武陵通晓,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兴州 发表于 2015-6-27 16:16
新建的长胜桥“三改四化”后融入穿紫河风光带,如今的长胜桥要多美有多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6: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曹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6: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17:55 , Processed in 0.0380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