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汉平 于 2018-5-10 07:33 编辑
转者按,人生自古伤别离。井冈山斗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纷纷告别亲人,投身革命。英烈们在戎马倥偬中,怀念妻儿音容;在枪林弹雨中,砥砺爱情风雨。让我们撷取几封流传于世的红色家书,走进革命者的内心深处,品读最温暖的人间大爱。井冈英烈的红色家书
邱明
王尔琢的“托孤书” 在井冈山,有一位立志革命不成不剃胡须的“美髯公”,他是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王尔琢。王尔琢(1903—1928),又名蕴璞,湖南石门人。1924年,他告别新婚妻子、有孕在身的郑凤翠,考入黄埔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时,王尔琢的女儿已经3岁了,还没有见过爸爸。1927年初,王尔琢想在途中与妻女团聚,便托同乡好友宋人杰在武汉黄土坡21号租了一间房,写信约妻女来见面。 郑凤翠带着女儿桂芳欢天喜地地从家里动身。兵荒马乱,交通阻隔,母女俩在长沙滞留了三个月,历经艰辛终于来到武汉。此时风云突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尔琢从北伐将领成为被通缉的“中共要犯”,四处躲藏。郑凤翠并不知丈夫的险境,身上盘缠已快用尽,丈夫音讯全无,只好带女儿返回家乡,并留下一封幽怨的信。 蕴璞: 我和你的女儿小桂芳,于二月初二从家动身,在长沙住了三个月,直到二十八日,才好不容易来到武汉,来到你约我和桂芳会面的地方。不知你到哪里去了,没有见到你,小桂芳心里很难过…… 数日后,王尔琢与宋人杰秘密来到黄土坡21号,此时已人去楼空。读罢妻子的信,王尔琢热泪盈眶,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取代了儿女之情。他当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托宋人杰转交: “……此次凤翠母女来汉,未谋一面,实为憾事……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白发老人皆可乐享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信尾还附上“阅后即烧”字样。 王尔琢在信中,既坦明了“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的心迹,彰显出舍小家、顾大家的大情怀;又向父亲交办后事,饱含对妻女的爱怜,实际上写了一封“托孤书”。 不久,王尔琢参加南昌起义,上井冈山后指挥五斗江、草市垇、龙源口等战斗,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被叛徒杀害,年仅26岁。噩耗传来,全军悲恸。毛泽东亲自起草、陈毅手书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