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297|回复: 61

原创:读袁宏道《叙小修诗》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5 10: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18-6-2 17:39 编辑

                读袁宏道《叙小修诗》有感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星灵说。与其兄袁宗道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袁宏道虽然不如李白、杜甫、苏轼等文人名气大,论文化造诣,任个省作协主席副主席还是有资格的。我认为,他对作文写诗的见解很有建树,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他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文随时变的目标是存真去伪,抒写性灵。他认为民间的通俗文学正是"无闻无识"的"真声",而加以推崇。他在《叙小修诗》《陶孝若枕中呓引》等文章里都有这方面的论述。
  他在《叙小修诗》中写道:“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划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近代的诗文已变得卑弱极了,是什么原因,那就是文章想要以秦汉的为标准,诗歌则一定要以盛唐的为标准,抄袭模仿,亦步亦趋。如“有一语不相肖者”,就一齐指责,认为是没入门不得法的歪门邪道。却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何尝字字学《六经》呢?诗准盛唐矣,盛唐人何尝字字学汉、魏呢?”我们知道,时代有盛衰兴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袭不变,每个时代的诗文各自穷尽它的变化,各自尽情表现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贵。如今那些模仿前人的诗文实在是难以流传。其中一万篇中有一篇能流传下来的“而是听凭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你看,那些妇女小孩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的民歌,居然可以流传下来!所以作者发出了可喜的心声:不效法汉魏,不模仿盛唐,自然本性地行事发展,还能够与人的喜怒哀乐爱好愿望相连通,这是值得高兴的。
       我为400多年前的袁宏道有如此的高见感到高兴!因为他提出的文艺创作观念到今天还具有借鉴的价值。但又为此感到沉痛与压抑。时值今日,我们有很多写手(抑或称作家)还是文必效古,引经据典、堆砌生僻字辞藻,生怕别人怀疑他腹中少才,把效古看作是时髦文风。把现实生活的生动活泼内容,让文章形式逼得死气沉沉!就拿格律诗来讲,崔颢一首《黄鹤楼》,冲破对偶、声韵、重词的禁锢,文为心声,被历代文人认为唐人律诗第一!还有陶渊明的田园诗,非绝非律,几乎是信手写出的口语,可它却流传至今而不衰。历史上,那些流传下来的名篇,那一篇(首)又不是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恕我直言,那种效古的文风实在是缺乏时代的生命力,在与时俱进的文艺创作时代,它必将日益衰落!
     朋友们,让我们坚持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写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作品,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新贡献!(蔡发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10: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文随时变的目标是存真去伪,抒写性灵。他认为民间的通俗文学正是"无闻无识"的"真声",而加以推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10: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那些流传下来的名篇,那一篇(首)又不是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恕我直言,那种效古的文风实在是缺乏时代的生命力,在与时俱进的文艺创作时代,它必将日益衰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1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好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1:56: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2-12-29 14:13 编辑
张新泉 发表于 2018-5-15 10:40
他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文随时变的目标是存真去伪,抒写性灵。他认为民间的通俗文学正是"无闻无识" ...


谢谢首席评卷!请坐太师椅!为您敬香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1:5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8-5-15 10:43
历史上,那些流传下来的名篇,那一篇(首)又不是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恕我直言,那种效古的文风实在是 ...

谢谢临帖垂阅,谢谢鼓励与支持!请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1:5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18-5-15 10:46
欣赏点赞好作品。

再敬一杯香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12: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12: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3:0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18-5-15 12:00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谢谢临帖鼓励与支持!请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07 , Processed in 0.0416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