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8-6-11 07:24 编辑
未雨绸缪抗地震,示范创建见成效 石门县楚江街道渫阳社区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纪实
渫阳社区,地处石门县城西北部。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27家。人员较多的事业单位有县委党校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宝川连杆厂、石门田园磷肥有限责任公司,三和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较大型的居民住宅小区47个。 5年前,渫阳社区在上级地震部门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2016年被认定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创建工作大见成效,得益于社区支居两委的高度重视,并结合本辖区实际,采取了“一个突出”、“五个落实”的创建推进措施。 “一个突出”明方向 该社区采取的“一个突出”的主要内容,就是重点突出建筑物抗震能力。 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看,地震对人类、财物和环境的最大危害因素,主要在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的强弱。为此,渫阳社区近年来在建筑规划选址、抗震加固改造、减隔震技术应用等方面,紧紧围绕提高抗震能力,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通过社区工作体制机制和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对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如宾馆、商场、学校、医院、以及相关居民,大力开展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宣传。社区派出专门人员,通过社区的组织体系,到辖区各个单位、居民小区以及相关人员的家里,散发预防地震灾害的宣传资料,宣讲相关知识,进行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宣传。通过宣传,是大家充分认识到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对于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逐步成为了大家的自觉行动。 二是积极努力,支持、组织全方位推动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工作。渫阳社区地处县城的西北部,过去几乎全是农村。因此,一方面由于过去农村的房屋大都属于砖木结构或者砖混结构,甚至还有不少土砖房和干打垒房屋,抗震能力极差;另一方面,随着县城范围的扩大,这里新建的建筑不断增加。为了紧抓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机遇,社区充分用各方面的条件和积极性,组织专门人员支持、组织推动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工作。在单位和开发商建房之初,便主动作为,参与其中,进行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宣传和把关。社区不少居民想改造自己的房子,但手续办理控制很严。社区就派出人员帮助他们“跑”改造或者建房手续,有的居民缺乏资金,无力重新建房,社区就帮助寻找相关技术人员和队伍,帮助他们改樑加固房屋。据初步统计,近三年,该社区就动员、帮助、支持辖区居民鉴定和改造D级危房13间;动员企业改造或者拆除存在隐患的厂房和建筑20余处。整个辖区内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由此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是社区自身带头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根据社区的发展需要,去年,该社区被批准新建社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城西消防站建筑各一处。社区在审批图纸的过程中,首先请来的,就是县地震局的领导和专家。如今,这两处建筑主体建筑工程全部完工,经地震局的领导和专家现场鉴定,全部达到了抗九级地震的标准,从而给全社区树立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榜样。(典型案例材料2000字左右,突出以下其中一个主题,提交具有代表性图片3~5张)。 “五个落实”做保障 方向明确后,该社区开始从五个方面狠抓落实。 组织人员落实。社区成立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所有居支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由副组长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社区还确定了1名社区工作人员为地震工作专干,组建了地震应急队伍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了明确岗位责任,社区在县地震局的指导下,按照相关要求,制定了组织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的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从而使创建工作做到了目标清楚,责任明确,组织有序,工作落实,一旦地震或其他灾害事故发生,事事有人管,个个有人喊。宣传教育落实。防灾减灾直接涉及每一位居民。为了让广大居民人人在思想上重视防灾减灾,在行动上熟悉防灾减灾,社区一是充分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栏普及地震科普知识,定期更新宣传内容,为居民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提供方便;二是实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小区单位连片负责制”,并结合小区管理活动、辖区机关单位学习等机会,那安排社区工作人员、校区负责人、地震应急队员和青年志愿者,给居民面对面宣讲防震减灾知识。3年多来,社区组织防灾减灾知识宣传46次,制作和散发宣传单、宣传手册20000份,更新宣传专栏12期次,举办防灾减灾培训12场次,讲座20余场次,受教育居民达5万余人次。强力宣传,促进了全民参与。现在,自觉参加地震应急救援队和志愿者服务队的居民越来越多,网络化三级管理已经实现,全社区以地震应急救援队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为龙头、全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氛围已经形成。基础建设落实。近年来,社区在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的投入已达10多万元。其中,对3800余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场所进行重新配置,内设了防灾减灾办公室、社区培训室、便民服务室、科普宣传室等;投资6万余元,购置了防灾减灾的相关工具设备和物资,以及图书和影像宣传资料,确保创建工作学习有资料,工作有场所、行动有器材;三是在社区规划中,新增了抗灾应急场所,对公园绿地、空地新增了应急避难功能改善和提质,规划设置应急专用道,并在显著避险场所设置应急避险标志,不仅扩大了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还提高了综合运用效果;四是按照应急实施方案,先后投资2万余元,购买了必要的防震减灾工具。应急演练落实。在县地震局的指导下,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立本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制度和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出了适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地震应急疏散预案,以及应急预案发演练方案、震后自救互救方案等。还绘制了紧急疏散图、明确了地震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为把上述预案和方案变成广大居民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觉行动,社区还组织居民和志愿者进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近年来,社区共组织包括消防、地震、民政、人防为主要内容的演练12次。通过实际演练,广大居民基本做到了处事不惊,临危不乱,行动有序,应对效能。工作对接落实。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创建是一个整体工程。为了提高效率和全局工作一盘棋,我们经常和定期主动向上级地震、民政、人防、消防等部门请示汇报工作,请求他们对我们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时刻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3年来,我们主动向上级地震、民政、人防、消防等部门请示汇报工作近20次,接受上级地震等部门来社区指导30多次,从而,使我社区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在过去创建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成果。
2018年6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