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1976年开始,一场浩大而轰轰烈烈的铁路建设拉开了惟幕。1970年5月“津市铁路民兵独立团(编号9239)”响应毛主席的“三线建设要抓紧……即使提前一个小时也是好的。”的号召,投入了枝柳铁路工程建设。 这本纪念津市铁建民兵独立团枝柳会战45周年的《三线影集》,汇集了由李学知、高汉泉同志带队,组织当年工程指挥部的成员和相关老同志走访涔水桥工程驻地,并赴益阳、常德等地看望老同志,以及旅游散心的快乐身影,还编入了几帧弥足珍贵的黑白老照片。他们用光影捕捉人生,用光影留住岁月,用光影见证历史。 他们走在曾经流淌过血与汗的足迹上,抚今追究昔,“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忆忧新。当年津市800多位健儿舍小家为国家,自带粮食、铺盖、工具,直奔工地的情景重回脑海;民兵夜以继日,风雨无阻,艰苦奋战,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又上心头。是什么信念激励着他们如此热血沸腾?是当年险恶的国际形势,是“深挖洞,广积粮”三线建设的战略意义。 为了感怀那段虽然艰苦然而美好的日子,为了弘扬那种不计报酬、拚搏战斗的精神,2011年以来,津市“铁建联谊会”的老同志们,战友常聚,故地重游,感怀旧事,享用快乐人生。那张有通信员小李子行走在江西桥上身影的照顾片,引起李学知同志时常想起那些充满朝气的日日夜夜,他为此而自豪、快乐,并自信,当年那激情燃烧的感觉延绵至今,丝毫未减。 观赏帧帧照片,你会觉得眼前的缕缕白发,条条皱纹,不是他们的老态,而是他们傲过的霜雪,是他们在生活中迈过的沟沟坎坎,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的过去而骄傲。 “夕阳无限好”,他们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都已基本完成,一身轻松;他们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精神超脱;他们越来越理解珍惜健康,珍惜来日,珍惜彼此友谊的重要性。于是他们为了忘却的纪念,唤起45年尘封的记忆,重访铁建工地,寻找当年足迹,编辑这本影集,保存一段历史。 《三线影集》尤如一株绽放的腊梅,光彩照人,芳香四溢,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