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94|回复: 39

常德历史上的状元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0 09: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德沅水河畔的筆架城,五垛并立,中垛最高,形如筆架,象征常德物华天宝,人文渊薮,“长袖善舞”,蔚为壮观之意。
        筆架城上的状元榜
    如今常德市建设文化名城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筆架城上镌刻有一块《常德籍状元进士暨院士榜》。并附说明:“今天,适逢常德市大力推进市文化建设,为彰显俊彦,激励后学,特勒石以志。”
    此榜开篇语曰:“常德自古文运昌盛,人杰地灵。据方志记载,自唐至清,有状元一位(元朝),进士二百五十余位金榜题名。”并在其中的《状元榜》上录有“元朝一人:霍希贤,延佑五年戊午科(1318),澧州(澧县)人。元制,分进士为两榜,蒙古色目人为右,汉为左。廷试,蒙古色目榜首为忽都达儿,汉人南人榜首为霍希贤。”
    常德乃文人学者蜚声载誉,代不乏人之地。难道历史上仅出一位状元郎耶?遍查史料和方志,方知常德历史上应出过三位金榜题名的状元郎。
         左榜状元霍希贤
     当年左榜状元霍希贤是从常德澧州走出去的。据清光绪十一年重修的《湖南通志》记载:“延祐五年戊午霍希贤榜”的霍希贤曾误为郝希贤。而载于旧志之中。“旧志误姓郝”。清朝乾隆年间,安乡著名进士潘相,对同一时代何麟撰写的《澧州志林》删繁就简,纠正讹误。他在《澧志举要》中指出“希贤,澧州人。元制,分进士为两榜,蒙古色目人为右,汉人南人为左。”“是科蒙古色目榜首为忽都达尔,汉人南人榜首为霍希贤。《志林》讹‘霍’为‘郝’,又以忽都达尔为进士及第之称,不知为色目人姓名。”
    元至治元年,霍希贤在京官秩已满,临别时,袁桷作诗《子昂逸马图》相赠,本诗后注:“通叟状元以秘书郎满职,言归,泊然若无营者。桷旧与殿庐详定得通叟卷,气完以充议者,争缄口。今其南归,以子昂画马求,言怆然以别,吾徒之责深缺然矣。至治元年八月二十九日,桷书。”注中的“通叟状元”即霍希贤也。
    清同治《直隶澧州志》在引用《元史》时有误,沿袭《澧州志林》,称霍希贤为“郝希贤”。其实霍希賢登第後,曾任翰林修撰、鄭州知州、威州知州,在任中遭人暗害,其生平记载不详。霍希贤去世后葬于安乡的黄山。霍希贤父母的陵墓在澧县西北五里黄鹂堰。相传霍希贤与忽都达儿是师生关系。当年忽都达儿拜师于霍希贤门下,学有所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澧县城内留有他俩人居住过的状元街(珍珠街)、状元井(三关祠前)、状元桥(澧州文庙内)等地名。
         右榜状元忽都达儿
     《元史》卷二十六《仁宗纪三》记载:延祐五年“三月戊辰,御试进士。赐忽都达儿、霍希贤以下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
     经考究,元朝延佑五年戊午科右榜状元忽都达儿汉名应是郝希贤,忽都达儿与同科左榜状元霍希贤两人均为常德澧州人。即元朝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春三月)科举殿试时,澧州一次出了两位同科状元!然而历代史学家们常将郝希贤与霍希贤的姓氏互相混淆。但从他俩人的经历、后任官职和埋葬的地点不同中很容易区别开来。
     当年的右榜状元忽都达儿也是从常德澧州走出去的。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家,官至侍讲学士兼制诰的黄溍为忽都达儿撰有《忽都达儿神道碑》碑志:“忽都达儿,蒙古捏古氏,居云中。其父占籍金陵,后徙湖北,卜居澧阳(现常德澧县),比長。尝游学于湖、湘间。延祐四年充赋有司,为湖广乡试第一。次年会试京师,廷试中右榜狀元。”并记载了忽都达儿死后葬于钱塘吴山万松岭父亲坟墓的左侧。另有清乾隆《湖南通志》卷八十二记载:“郝希贤,状元,澧州人,名下注:赐名忽都达”,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记载:“延祐戊午状元霍(郝)希贤,即名忽都达儿,澧州人。”由此可知,忽都达儿不可能是湖广地区以外的人。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有规定,只有落籍到湖广地区(如常德澧县)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湖广乡试,忽都达儿获得湖广乡试第一名,即“解元”。
忽都达儿登第后,授承务郎秘书监著作郎。奉诏祀五岳,竣事后还朝,授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因平蛮有功,至治三年(1323),任南台御史,改任江浙员外郎,累迁饶 州路同知,衡州路同知,升济南路总管。提拔为奉训大夫江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除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迁朝列大夫、都水庸田司副使。平息水患后,改荆湖北道宣慰副使。至正九年(1349),任婺州路总管,随即卒。传说忽都达儿在郝氏族谱七卷中为首卷的郝氏先祖,其后裔改汉姓郝,由此可知,忽都达儿即汉名郝希贤。
    综上所述,忽都达儿(郝希贤)与霍希贤应是元朝延祐五年殿试的左、右二榜状元,他俩都是常德籍人士,是金榜题名的同科状元。至于认定忽都达儿感谢老师霍希贤的培养之恩,用老师的汉名改称“希贤”,并用汉姓“郝”字。“郝”即“好”的谐音,“好希贤”为赞颂老师霍希贤之意,应留给史学家们去进一步研究探讨。
         助纣为虐的莫俦
     北宋政和二年(1112)的壬辰科状元是莫俦。现今1992年编纂的《常德地区志·教育志》记载:“宋代,(常德)儒学发展到7所。43人进士及第。其中慈利人莫俦状元及第。”在清代同治《直隶澧州志》上有慈利县“宋隶澧阳军州。元升为慈姑州,改名慈利县。”以及“莫俦,卞子,政和辛卯(1111年)状元及第。”的记载。慈利县于19885月在大庸等县升为张家界市时,该县才从常德市划出,归张家界市管辖。因此宋代状元莫涛也应该是常德澧州人。
    莫俦当年高中状元,年仅二十二岁。登第后,任承事郎、校书郎、起居舍人、兼修国史,后为太常寺少卿。因不阿谀奉承宠臣而遭到弹劾。后来又先后任光禄寺少卿、国子司业、中书舍人。宋靖康元年(1126),被提拔为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当宋徽宗、宋钦宗成为金国的阶下囚时,莫俦竟投靠敌对国家金国,为金国奔走效力。当金国扶持张邦昌做“大楚”皇帝时,莫俦十分卖力,他与吴拜等人向金人递呈了劝进表,吹捧张邦昌“学通天人,位冠家司,身兼众美,伏望以苍生为忧而不以细行自饰,以机政为虑而不固避自嫌,上体大金择立存抚之意,下副国人拥戴为主之望!”莫俦因而被封为伪“尚书右丞相”。赵构称南宋皇帝时,张邦昌伏诛,莫俦也因此获罪,押送至全州安置,再转到广南,莫俦后来死于潮州,时年七十六岁。
    莫俦著有《真一居士集》、《内外制》、《四六集》等传于世。留有著名诗词二首。《题参鸾阁》:“群山带雨阴云重,沧海连天水气昏。遥想真人乘铁舸,往来三岛鬼神奔。”《游破山兴福寺》:“久闻胜地有莲宫,乘兴来游杖瘦筇。庭老樛枝翠璎珞,地生并蒂玉芙蓉。飞仙何意来题柱,开涧当年想斩龙。归骑回看楼阁处,云深隐隐度疏钟。”
          不以分数论状元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方式改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它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此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元代科举考试虽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从产生到结束,自唐至清共出了638个状元和185名武状元。在这些状元中,大多数都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独特的天赋,具有受到众人赞颂的才华。但其中也有平庸之人。有的人高中状元后,一事无成;有的迂腐书生气;有的为官一任,政绩平平;更有甚者投敌叛国。像投降金国,助纣为虐的北宋状元莫俦就是这种人。他们无以入史,青史难留名,属于状元中的败类,被史书称为“奸邪小人”, 易被人忘却和唾弃。
    如今的“高考状元”也出现相类似的情况。有份关于中国“高考状元”的调查报告显示:从1977年至2008年的32年间,几乎没有一位“高考状元”成为学术、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成就远远低于社会预期。因而有了大科学家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也给参加高考的学子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学子们不必妄自菲薄,不要仅仅只在分数上论“状元”,丧失自己的进取之心。现代教育注重人的道徳品质和精神睿智塑造。要求培育出经世致用,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随着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改革,更能让莘莘学子“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行行出状元
    明代冯惟敏的《玉抱肚·赠赵今燕》中有一首:“赵家今燕,赛昭阳旧时管弦。听悠悠音律清扬,喜飘飘舞袖翩跹。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比喻无论是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也就是说只要是金子,无论放在哪里,它都会熠熠生辉。
    正如辛亥革命时期,光绪三十年(19049月宋教仁回到常德,负责组织发动常德的起义工作。他在常德泮池街“五省客栈”内设立“华兴会湘西联络总站”。10月初,就在如今的常德笔架城《常德籍状元进士暨院士榜》旁边举行的会党集会上,被众人推举为起义军的“龙头”。他当然是响当当的辛亥革命状元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位状元均出自澧州,历史上常德与澧州分治。常德府为何没有出过状元?值得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州原辖区留下了澧州文庙和石门文庙,而常德原辖区也是没有文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0: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15-7-10 09:56
三位状元均出自澧州,历史上常德与澧州分治。常德府为何没有出过状元?值得深思!

常德不是出了一个杨嗣昌?杨阁老不是状元出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0: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岭雪1 发表于 2015-7-10 10:21
常德不是出了一个杨嗣昌?杨阁老不是状元出身?

他也不是状元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1: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重视的考研文章。沅水流域的常德辖区没史料证明出过状元及第,但出过像宰辅级的杨嗣昌,总督级的赵慎畛丶杨超增,辛亥革命元勋级的宋教仁等经世致用的治国人才,正如通晓先生所言的行行出状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2: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2: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03:37 , Processed in 0.0347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