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814|回复: 106

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基”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1 1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基”教育
全市优秀家庭教育征文入选篇
u=204345090,276004494&fm=27&gp=0.jpg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总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之处,如人缘不够好、性子不够可爱、身体时常生病、学习效率不高、动手能力不强、成绩总不理想等等,总会给我们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烦恼。其实,孩子成长中的这些不如意,恰恰是孩子成长中的具体表现与父母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反差所致;而父母生出的诸多烦恼,恰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必需的基本素养没有予以清晰把握。如果家长遵循孩子在每个阶段心智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就会顺利成长,少走弯路。我儿子三岁前胆小体弱,各方面表现平平; 2016年因道德品质好、体育成绩好,学习刻苦认真,被评为“市级美德少年”,2017年中考以语、数、外三科总分327分、其余科目全A的好成绩考入石门一中,同年我们家庭被评为“市级文明家庭”, 本人被评为“石门县优秀家长”。而今,恰逢市里举行优秀教育论文征文评选活动,我选取孩子三个基础教育阶段所应重点关注的心智发展点为切入口,来分享我促进孩子基本素养提升的诸多经历,希望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学前阶段——注重孩子同理心的善心激发
    善良之心是一切行为美的基础,是一切美德的源泉。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所谓“三岁看小”指透过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及其个性倾向判断孩子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轮廓;“七岁看老”则指幼儿七岁时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并逐渐定型。就此看来,3岁和7岁正是孩子性格养成的两个关键点,而此年龄段恰好是儿童处于学前阶段。我们常说:“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据专家分析,“起跑线”的年龄就是3到7岁之间的学前阶段;“起跑线”的内容,首先是孩子同理心的善心激发。所谓“同理心”,就是切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可适时地回应其需要。可见,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 “同理心” 是善良之心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发掘同理心并引导同理心向善良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趁此年龄段来播撒、激发这个孩子的同理心呢?
    1.以亲情激发孩子同理心
    儿子在读小班时,我同时给同事女儿和他讲童话《海的女儿》。故事讲完后,女孩为小公主的不幸哭了,儿子却很木讷,对此没做出任何反映。由于儿子的同理心没得到应有的激发,于是,我又给他们编了一个故事:
    世界末日来了,大地一片漆黑,所有的动物吓得到处乱跑,国家决定用宇宙飞船把最听话的宝宝送到另外一个星球,你们两个也要被接走,这时,妈妈是多么的舍不得你们啊,但没办法,为了你们能好好活下去,我们只能忍痛割爱。飞船起飞了,你们望着妈妈,大地开始下沉,大水掩住了妈妈的大腿,正慢慢往上涨——这时只见儿子一下扑到我怀里大哭:“妈妈,不要。”女孩子早已哭成泪人。我感动了,连忙抱住两个孩子:“妈妈不会离开你们……”
    就这样,我以亲情唤醒了儿子的同理心。亲情对小孩子来说是最脆弱的情感,每个孩子小时都会对亲情依赖,所以适时的用亲情唤醒同理心从而向善良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
    2.带领孩子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并适时进行讨论和给予评价
    有一次,某餐桌上一五岁男孩上桌就把所有爱吃的菜全端在自己面前,不许别人夹,他奶奶不过意,就对孙子说:“宝贝,这不是自己家,不能这样。”然后,就把菜端回原处,孙子一见,马上大哭大闹,而且摔碗摔筷子,奶奶马上不好意思地又把菜端到他面前,孩子才停止哭闹。回来后我就问孩子:“儿子,今天的那个孩子,你觉得乖吗?”儿子说:“讨厌死了,我绝不做那样的孩子。”我马上表扬儿子并问他:“为什么呢?”他答道:“他自私,不给别人吃。”我感动地说:“是的,他不顾别人,很自私,别人就不爱他,他不听奶奶的话,别人也不喜欢他,对不?你以后一定要听家人的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为别人着想,才是一个乖孩子。”儿子深深地点头。
    众所周知,同理心是建立良好沟通、获得他人好感和信任的桥梁,缺乏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毒药。学前阶段正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同理心的激发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完善起奠基作用。要知道,决定孩子成长的要件,首先不是智商,而是情商;而情商培养的黄金时段,恰好在3到7岁之间。为此,作为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情绪的变化,着实培养、激发孩子的同理心,为孩子成长和成人及其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u=3477169108,3662208794&fm=27&gp=0.jpg

    小学阶段——侧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据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多年研究,得出了“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的结论。古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的确,好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等于给孩子成功以良好的开端。毕竟,孩子成绩的好坏,与孩子智力有关,更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如何培养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呢?
    1.分享孩子的在校新奇,培养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孩子上小学了,这可是一件大喜事。第一天,放学回家了,有的可能回家就开始做作业,有的可能书包一扔,打开电视或者跑出门和别的孩子玩耍去了。家长们可要注意了,孩子这开头几天的训练比什么都重要。耍惯了,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对学习没兴趣了。孩子第一天放学,你可得要隆重的接待他,谦虚的向他请教今天学校学到的知识,高兴地分享孩子入校的新奇和快乐,你要问他今天老师是不是布置了家庭作业,你要他告诉你第一天的家庭作业该如何做——孩子会自豪的、满怀信心的拿出他的作业本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中来。
    2.分享孩子书写的点滴进步,促使孩子书写习惯的养成
家长每天要了解学校老师有哪些作业要求,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要求孩子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书写要规范。发现孩子作业马虎,就要及时提醒,特别是孩子书写不认真时,应让他重写,刚起步时,千万不能因为他小而心疼姑息;孩子作业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让他获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将他的作业与他人比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相信不久,孩子的书写兴趣会大大提高。因为,我坚信,好的书写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第一步。
    3.渗透“读书是你自己的事”的观念,培养孩子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时,孩子转入城里读书。众所周知,老师要求家长检查孩子家庭作业并签字。我对孩子说:“孩子,读书是你自己的事,你是为自己读书的。做作业,也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检查好后我再签字,出了错,老师批评家长,我们听不见,要想不出丑,你自己好好检查。”我也真是那么做的。我想如果我每天给他检查后再签字,孩子肯定会产生依赖性,反正妈妈还要检查的,做作业可能就不必那么用心。当然,孩子向我问作业的难题时,我帮助他梳理一下所学的知识,看他能否理清头绪;如果再没有头绪的话,我会慢慢启发,但绝不直接说出答案。在启发的过程中讲究技巧,让他感觉此题是自己一步步想出来的,这样才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智力产生自信,提高独立做题的能力和兴趣。
    4.以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为契机,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
    很多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并非基础知识没掌握,而是因为粗心,把简单的题目做错了。据观察,这类情况在聪明的孩子身上出错的频率还高些呢。追根溯源,粗心的毛病和自己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粗心的孩子往往丢三落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家长也因孩子自我照顾能力差而干脆包办,从不给孩子锻炼机会。殊不知,这种不关心生活琐事、丢三落四的习惯,表现在做题上就是:小数点看错了,正负号写反了,计量单位忘记了,等等。我儿子以前就是如此,所以,我们除了学习上教育他细心外,生活中也要训练他做事一丝不苟——洗碗筷后要刷锅,扫屋拖地不要忽视墙角,拿放东西要物归原处等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儿子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不少,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儿子经常感叹:“妈妈你这招还真灵!”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告诉我们:“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小学是孩子系统教育的开端。当我们指导孩子正确写字姿势时,就等于播下了一颗良好的书写习惯种子,我们收获的将是孩子良好的书法习惯;当我们告知孩子要自己检查作业的对错时,就等于给孩子播下了“读书是你自己的事”的特有心态,我们收获的将是孩子满满的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故此,作为父母,要以“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为教育小学生的圭皋,为孩子的学业成功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初中阶段——强化孩子自我责任感的培养
    在12~16之间,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这时的心智培养,诚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梅玲研究,已进入寻找自我、认识自我、自我教育的关键期。自我教育的内容很多,对其自我责任心教育是其基础和落脚点。自我责任心教育,我们紧扣“我为什么这样”、“我可以怎样”等问题,指导孩子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帮助他思考“我怎样改正缺点”和“我怎样才能对自己负责”等问题,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实践活动,促使孩子逐步自觉地协同发展自己的知情意行,逐步排解他们成长的烦恼,为孩子阳光成长、快乐学习、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就此看来,这种强调孩子自我个性的责任心培养,能“内驱”孩子将学习目标更明确、自我评价更精准、自我调控更得力以及自我发展更有后劲,因此,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大。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自我责任感呢?
    1.父母首先要有责任心和责任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现在,许多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很多不会做家务,不关心父母的疾苦,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他人。原因之一是因为有些家长相对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品质方面的培养,甚至有些家长自己懒散、打牌赌博,不务正业,给孩子起了反作用。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一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早睡早起,从不打牌赌博,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始有终,而且争取做得最好,还要求孩子时刻监督自己,对我和孩子他爸的工作不满意可随时指出来;另一方面我积极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强化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观念,如整理书架、整理房间,逐步使其自理。
    2.培养、呵护孩子健康有益的兴趣,伴随孩子阳光成长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成天躲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有的都快与外界隔绝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孩子一旦沉迷于这些,就会不爱学习、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事不关己,缺乏责任感。而这些现象往往与家长的关系挺大:有些家长只顾赚钱,没时间管孩子;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在家不乱跑就是听话,给他们买手机、买电脑,以此来满足孩子的需求。据走访,上述家长的所作所为,恰恰是孩子所拒绝的,孩子所期盼的应是家人的陪伴、亲情的呵护,孩子认为,如果家长能陪陪孩子陪着一起打球、唱歌跳舞、阅读、多看一些励志内容的电影,他们哪还会去玩什么无聊的游戏!可这些有益的兴趣不可能与身俱来,必须要家长慢慢培养。这点,我们做得比较好。我们经常一起打球、看书读报、听音乐、野餐、一起搜索、观看时尚的励志片,丰富了孩子现实的生活内容,孩子乐在其中。孩子只要有家人的陪伴,他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开心快乐,认真负责。
    3.经常带孩子参加劳动
    劳动是心灵的洗涤剂,在劳动中孩子可以体念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家长可以通过劳动磨练孩子的意志与毅力。很遗憾的是现在农村的孩子都不参加劳动了。我们小时候为了帮助家里,学校还专门放农忙假,我们读书的同时还是家庭主劳力。插秧、割谷、捡茶籽样样干,我们懂得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的成果,更珍惜学习的机会。现在进城了,尽管孩子不需要干重活了,但每年暑假我都会把孩子带到乡里参加农忙活动。如帮外婆家摘棉花、掰玉米。天气炎热,我们干,他就得一直干,不管有多累,我们不休息,他就不休息。通过劳动,他会更加尊敬农民,他会更加体贴长辈,他会更加珍视劳动成果,他会更加有责任感。

u=4264588768,2409366981&fm=27&gp=0.jpg

    结  语
    “于婴孩,母亲无异神明。她是全能的。她是婴儿整个欢乐和整个生命的源泉。”“母亲对于孩子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塑造儿童先在意象结构的最重要的力量。”前引各位学者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我们唯有做好系列指导:在学前班,注重孩子同理心的善心激发;在小学阶段,侧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强化孩子自我责任感的培养,以此循序渐渐的方式,在孩子成长的三个基础阶段,从善心、学习习惯和自我责任感做起,才有机会将孩子将培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文稿来源:常德市妇女联合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7: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良之心是一切行为美的基础,是一切美德的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7: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善心、学习习惯和自我责任感做起,才有机会将孩子将培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1 18: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读书的同时还是家庭主劳力。插秧、割谷、捡茶籽样样干,我们懂得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的成果,更珍惜学习的机会。现在进城了,尽管孩子不需要干重活了,但每年暑假我都会把孩子带到乡里参加农忙活动。如帮外婆家摘棉花、掰玉米。天气炎热,我们干,他就得一直干,不管有多累,我们不休息,他就不休息。通过劳动,他会更加尊敬农民,他会更加体贴长辈,他会更加珍视劳动成果,他会更加有责任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1 18: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学前班,注重孩子同理心的善心激发;在小学阶段,侧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强化孩子自我责任感的培养,以此循序渐渐的方式,在孩子成长的三个基础阶段,从善心、学习习惯和自我责任感做起,才有机会将孩子将培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1 19: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孩子成长的三个基础阶段,从善心、学习习惯和自我责任感做起,才有机会将孩子将培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1 2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孩子最幸福,学前班丶上学父母亲人保姆的接送......中考高考警车开道丶专车接送!!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2 09: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2 09: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许多观点,和我想的一致!正合我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2 09: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基”教育,主要是看父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5 00:42 , Processed in 0.0417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