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331|回复: 41

水城常德(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2 21: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彭培南 于 2018-7-5 10:15 编辑


水城常德(二)



    常德先贤、曾任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加衔太子少保的杨嗣昌,曾在“乙丑(1625年)冬日舟游,携《水经注》,证沅水所经地,为之诗,得十一首”。其十一首诗分别为《夷望山》《关下山》《白璧湾》《三石涧》《绿萝山》《平山》《临沅县》《枉人山》《渐水》《汜洲》《龙阳县》。每首诗作前有序,记述杨嗣昌本人在每一实地对《水经注》记述所做的考证。十分珍贵。其第九首《渐水》诗序旁征博引、详加考证后,兴之所至,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古之人不吾欺矣!……噫!自吾辨此水,而梁山为古杨山(太阳山)、崆巄①为古汉寿(索县城)、武陵为古荆州与之俱著。洪觉范诗“云山久干没,赖此佳句赎”,岂独为杨山作也!

    古城北边的水情水势与沅江南面有所不同。受沅江内灌挤压,渐水河道包括整个古城北部广大平原地区的水系,千万年来在不断变化之中。
    很多人(包括很多著作)以为,古洞庭湖方圆八百里,且越往古去越是浩渺无际。这是天大的误会。其实,春秋时代直到郦道元所处的汉魏时代,洞庭湖还只是巴陵县(今岳阳县) 君山西南部一个地区性的平浅型湖泊。也许因为太小,《禹贡》还未著其名称。《禹贡》记载的“九江孔殷”,当属其时各条江河分别在这里交汇流入长江的情状。也是因此,一些学者即直接用九江称呼当时的洞庭湖地区。在另一部地理学名著《山海经》中,君山当时叫洞庭山。《山海经》这样记载当时的洞庭湖地区:“洞庭山: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山海经·中山经》)。

3 (1).png
                                                             图三 商周秦汉时期洞庭湖水系图
   
    图三是《湖南省志·地理志》刊载的“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220年即商周秦汉”时期洞庭湖示意图。
    图中可见,今常德市在汉代分为临沅和索县两县。以临沅古城为中心今天乃是大片陆地的西北和西南面,当时却是水域浩瀚的湖泊。而以索县古城为中心的东北部即今天水波连天的西洞庭湖地区,当时还仍然是大片陆地——沅江及其支流渐水流域的广阔平原。秦汉时古常德城的水系,由沅、渐两水支配。
    《同治武陵县志》记载:“(沅水)迳平山南,折南二里有故渎②,东北迳罩裟堤、南湖坪通渐水,今淤。其经流稍南三里分二支,其支流为马石溪。其经流西南十五里迳大溪口,有大溪港自南来注之。折东五里迳龙湾,江中有陈家洲,折北八里又分两支,其支流为陈家港,其经流东北七里迳夹街市,有余家港自西北来注之,五里迳青泥湾与马石溪合。”这条资料告诉我们,沅水经过河洑山以后二里远的地方,古代曾经派生一条支流,越过罩裟堤,进入南湖坪,会南湖水,直通渐水。而且,沅水经过这一“故渎”河口后,在“稍南三里”的地方,又分出一条支流叫马石溪,穿越整个丹洲,经过高家坪、万善桥,至青泥湾河口。而沅江“经流”主水流经夹街市的时候,又受纳从西北方向穿越丹洲的余家港注入,再前去五里在青泥湾受纳穿越丹洲而来的马石溪注入。
    不仅在罩裟堤、南湖坪一处进入渐水,《嘉靖常德府志》《嘉庆常德府志》《同治武陵县志》均记载,沅水在古常德郡城下游,还通过马家吉河口至杨家口、北小河口至韩公渡,分别流经数十里倒灌古渐水,直接干扰渐水的荣枯,并且挤压渐水流域的演迤。
    和枉水一样,古代史志于渐水亦是溯源有误。渐水是古洞庭九江之一,史籍记载首见于《汉书·地理志》“武陵郡索县,有渐水东入沅”。到清初《读史方舆纪要》则记载为:“渐水,府东北十五里。源出九溪卫,经永顺宣慰司境,会盘塘、柳叶、牛渚、马头诸湖水,入于沅江”。《乾隆湖南通志》亦称,“渐水,在城西北,源出阳山。《禹贡》九江之一,又名澹水”。《古今图书集成》记述最详,也是沿袭《汉书》说法:

    渐水,在府治,一名澹水,出汉寿县西阳山。今武陵县东北四十里崆珑城,古汉寿县城也。其地仍名汉寿乡,城堑犹在。县西阳山,则今梁山是也。所出之水,则梁山西麓灵泉寺侧石罅③中,水轰殷不绝,为溪河,径崆珑城下东北流,历诸湖而出于今龙阳鼎港。按此水,为洞庭九江之一。

    至《嘉庆常德府志》才勘明,渐水“其源实出浮山之西南麓六角垭”,“东南流经三十余里,灵泉之水始自东北会之。东折经花山,又东经阳山之阳为潜水,入柳叶湖”。
    明清时期的渐水水系至此一目了然了:渐水自安福(今临澧)县太浮山西南麓六角垭发源,东南入武陵县境后,流经雷公庙、蔡家岗、石板滩及灌溪寺,至阳山山麓灵泉寺,与灵泉溪水会合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黄土山流入古城北面近郊水网,一支经花山、南坪岗入沾天、柳叶二湖。至上世纪50年代,渐水河道仍如《嘉庆常德府志》记述,发源于临澧县太浮山南麓,南流入常德市境注入沾天、柳叶二湖。屡屡见诸史志的澹水、鼎水、潜水,就是渐水。
    古渐水还是汉代古索县和古临沅两县疆域的分野界线。《同治武陵县志》云:“索即今县北境及龙阳县地,古城在县北五十里;临沅即今县南境及桃源县地,古城今府城。是二县盖以渐水为界”。曾任江西巡抚的《同治武陵县志》主笔、邑人陈启迈说,汉代的索县就是如今(清同治年间)武陵县县城北面疆域以及龙阳(今汉寿)全县,其县城故址在县城北面五十里城址村;汉代的临沅县就是如今武陵县城南面(沅江南面)疆域以及桃源县全县。这两个县是以渐水为界划分的。
    上引《嘉庆常德府志》记载中还有一个重要勘误。关于潜水,陈启迈先生认为,渐水“东折经花山,又东经阳山之阳”“入柳叶湖”前的这一段水道,称为潜水。即,潜水就是渐水,它乃是渐水一段河道的别称。该志书又为潜水专设一个条目,分析说:《旧志》称潜水“溯源九溪,下合大江,为车马孔道”,此说大谬。因为“九溪在石门县南,注澧水,去武陵几二百里,何溯源之有?”他继续分析,“《通志》谓潜水在县东北,一名崇河,一名麻河。今渐水(故道)至府东北八十里,有崇河,又北,有麻河,则潜水即渐水无疑矣。”
    前引《水经注》说澹水“又东历诸湖,方南注沅,亦曰渐水也。水所入之处,谓之鼎口”。 “诸湖”是哪些湖?古渐水流域究竟扩张到了哪些地方?

3 (2).png
图四 清同治年间武陵县图

    上图可以看出,至有清一代,武陵县沅江以北除山地以外的平原全境,都在渐水流域的覆盖之内。《同治武陵县志》详加考订后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渐水流域图景:
    渐水自安福(今临澧)县太浮山发源后,在离武陵县西五十五里的龙船港进入县境,流淌十五里经石板滩后有灵泉寺伏流前来注入,过灌溪寺后,在县西北三十里远处的太阳山麓六桥洲分为两支,一支即所谓潜水,经流花山、仙人洞后,会七里涧水注入沾天湖、柳叶湖;一支即现在我们追索的渐水故道,六桥洲分支后这一志继续向东北方向流去,沿途汇唐家湖、牛溪湖后,在谢家洲与马家吉河会合,流经大山嘴,又东去五里汇鹰湖,流经崆珑城(索县古城)三里后分出一支称土地河,前流十里与北小河汇流,在县东北七十里外与崇孝港会合,东至鼎港,注入沅江。流经索县古城三里后的干流折向东北,经过泥港口时,冲天湖从西北方向来而注之;然后流经丝茅港,接受直山湖水,再向东北过涂家湖市、马家洲后又分两支,一支东经鸟儿窖、毛公渡、涂家渡,与鸡湖水相会后,又在东北方向十里处,与连山湖水汇流后,至沙夹注入沅江。过马家洲后另外一支东北方向流过五里后,汇合棠梨湖水,在县东北一百零五里处,过茄子窖,至麻河铺会麻河水,又东行十五里后,会官塘湖、拖船港、杏花港后,注入大洋湖,东北向二十里处注入沅江。
    这幅渐水流域图告诉我们,古城常德的北面,几乎所有的江河湖泊都与渐水贯连,包括绕城而过的沅江,也包括在澧州、孱陵④和武陵接壤处奔流过境注入沅江、注入长江、注入洞庭的澧水。(不包括洞庭湖。直到唐宋时期,洞庭湖尚未扩张到武陵疆域。)其高于渐水者,涌流而来注入渐水,使渐水之势愈泓;低于渐水者,接受渐水之派注,使渐水之流益远。古城常德的北面,几乎全在渐水流域的覆盖之中。
    渐水(含潜水)水道发生过重大变迁。《嘉庆常德府志》记载了渐水水道秦汉至清代历经千年的变迁:“诸水经崆珑故城,汇鹰湖,出韩公渡,历崇河,出鼎港,入沅,此故道也。”
    古城进入上世纪,渐水水道再次经历重大迁移。1958年,今人在渐水上游宝林寺堤段兴建五里溪水库,且从太阳山北麓灵泉寺至河洑新开35里河道,建河洑闸,引渐水经河洑闸注入沅水,兼蓄水、泄洪并且拦截沅水高洪。次年(1959),在灵泉寺筑坝,灵泉寺以下保留《嘉庆常德府志》所言“东折经花山,又东经阳山之阳”的渐水为当代故道,兼备调蓄、泄洪。1970年代,这一河道疏浚成长约5里的花山河。新渐水水位高企时,打开河洑闸口,引新渐水注入沅江撇洪。沅江水位与新渐水水位同时高企时,则开启灵泉寺闸口,将新渐水通过花山河,导入沾天湖和柳叶湖,洪水得到调蓄,下游流域又得以保持丰沛的水源。
    这样,渐水就有了两条故道:一为仅存于历代志书所载“出阳山,径崆珑城,历诸湖而出于鼎港”的古故道,一为1959年灵泉寺筑坝后至今保留的“东折经花山,又东经阳山之阳”的今故道。新渐水全长44公里,汇流面积达28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达1.31亿立方米。


    注释:
    ①崆巄:崆巄城,即索县城,常德著名古城遗址,在今鼎城区断港头乡城址村,又称汉寿城。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在今址建索县城,为武陵郡治所。134年改名为汉寿,荆州刺史治所迁移到这里。后,刘表移荆州刺史治所至江陵。
    ②故渎:渎,沟、渠,河川。故渎,此处意为从前的、原来的河道。
    ③石罅:罅音 xià,缝隙、裂缝;石罅即石缝。
    ④孱陵:西汉时安乡县建置名,其时孱陵县属武陵郡,辖今安乡、湖北公安大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2 21: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2 21: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今人在渐水上游宝林寺堤段兴建五里溪水库,且从太阳山北麓灵泉寺至河洑新开35里河道,建河洑闸,引渐水经河洑闸注入沅水,兼蓄水、泄洪并且拦截沅水高洪。次年(1959),在灵泉寺筑坝,灵泉寺以下保留《嘉庆常德府志》所言“东折经花山,又东经阳山之阳”的渐水为当代故道,兼备调蓄、泄洪。1970年代,这一河道疏浚成长约5里的花山河。新渐水水位高企时,打开河洑闸口,引新渐水注入沅江撇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2 2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2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2 2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丶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2 22: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可读性和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07: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07: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水城常德(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13:01 , Processed in 0.0382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