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855|回复: 98

漫谈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普遍的问题及应坚守的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3 11: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谈家庭教育中存在的
几个普遍的问题及应坚守的原则
全市优秀家庭教育征文入选篇

    摘要:家庭教育意义重大。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几大问题:对子女要求高,对自身要求却低,教育缺乏说服力;刚柔严慈的度把握不当,教育缺乏原则性与约束力;教育目标不明智,教育缺乏现实张力;物质上的满足有余,精神上的隔阂却严重,教育缺乏可沟通性;物质上的满足有余,精神上的隔阂却严重,教育缺乏可沟通性。家庭教育应秉承下列原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原则;防微杜渐,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熊行为绝不姑息绝不迁就的原则;换位思考,倾听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共同面对问题的原则;陪伴是最好的礼物,坚持陪伴孩子的原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决定孩子一生的人生导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的模样。每一个人,一旦你成为了某个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就要明白你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男人或女人,一个幼小的生命由你们创造,你们便肩负责任,不仅要把他养大成人,更要把他(她)塑造成型,使他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具有正面力量的人。每个父母都应将培育好子女作为自己的头等事业,只有孩子走正路,走向上的路,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培育出了优秀的孩子,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就不言而喻了。所以,不要小看家庭教育,意义之重大,重于泰山。梁启超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在历史上学术上的不凡,更在于他九个孩子九个成材,个个都为国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季羡林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却不妨碍他们被世人敬仰,因为他们为世界奉献出了最优秀的儿子。我们在为每一个时代骄子点赞的时候,不要忘了,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他们的家庭同样值得我们点赞,因为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成功培育,才有了这些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风云人物的出现,他们的荣耀将与他们孩子的成就同在。反之,看社会上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年,他们的家庭饱尝苦果,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更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们在家庭教育上的失当。很多人物质越来越丰裕,但在如何对待孩子教育孩子的的问题上却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找不对方向,在家庭教育上走入了重重误区,最后面对自己不成器的孩子只能空悲切。笔者在教育第一线多年,平时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家长,深感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化用托尔斯泰的话,成功的家庭教育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原因。近几年,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在学校办公室哀叹扼腕哭诉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彰显了大众对家庭教育的无奈与无力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家长,现结合案例就家庭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要遵守的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
    (一)对子女要求高,对自身要求却低,教育缺乏说服力。
    就读乡村中学九年级的小文同学是个问题学生,上课不听讲,成绩一团糟,吸烟喝酒,爱说脏话,手机被缴了一个又一个。小文的家长屡次被叫到学校,配合老师教育儿子。小文的爸爸对小文颇为严厉,呵斥责骂,威胁通牒,一点都不是放任自流的态度。但教育收效甚微,小文还是老样子,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后段在家态度更为恶劣,家长不给钱就闹得全家不得安宁。为了转化小文,学校领导、老师,多次进行家访,有两次,还联系了小文村的村长和小文所在生产队的队长一同前往做工作。在家访中,问题的症结逐步暴露了出来。小文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家人对其期望是高的。面对小文的恶行,其父管教也堪称严厉。但小文的父亲对儿子要求高,对自身的要求却不高,是一个坏榜样。儿子进网吧,他把儿子打得个半死,自己却喜欢打牌赌博,和一伙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平时也不找个正经工作,以至于小文的母亲受不了,跑到远处打工去了。儿子抽烟喝酒,他破口大骂,自己却烟酒俱全,还标榜这是大人的专利。儿子说脏话,不讲礼貌,他批评得头头是道,自己却经常和小文的爷爷奶奶拍桌子,对老人很不孝顺。小文在这样的父亲身边长大,变得越来越逆反。父亲越教育,他越放肆,越变本加厉,刚刚十五岁,已大有乃父之风了。
    上文中小文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很多家长对子女要求高,对自身要求却低,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严重缺乏说服力的。上梁不正,下梁焉直?家长是孩子接触得最多的大人,耳濡目染之际,一些观念与行为习惯深入骨髓,学校教育是很难纠正的。古人讲,身教重于言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与他(她)从你身上得到的信息背道而驰,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堪危!所以,家长们,请从严于自律开始你对孩子的教育。
    (二)刚柔严慈的度把握不当,教育缺乏原则性与约束力。
    一说起八年级的小孙同学,老师们全都是扼腕叹息,脾气暴躁,我行我素,班级一大害,从来都是视学校的纪律和老师的教育如无物。放暑假前,其母亲跑到学校哭诉,小孙嫌她做的饭菜不好吃,竟把家中的锅都砸了。据其母所说,小孙幼时性格并不反常,说话做事都挺温和的。后来生了一场大病,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什么事都依着他,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再后来,病好了,小孙却变了一个人,异常任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做事越来越出格。
    在这个反面案例中,小孙的家人把对孩子的爱变成了无原则的溺爱,最后自食其果。爱是好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在一个什么范围内,你可以多关爱孩子,给他一些自由。但一定要坚守底线,坚守原则,不能做的事坚决不能做,没有任何例外。一旦越过了这个原则,必要的批评惩戒教育不可少。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对法律对道德的敬畏感,长大后的他们才会受社会的约束,成为遵守规范的人。那些为所欲为的问题青年,其行为与思想的不良倾向在幼时肯定已有端倪,但正是因为幼年时家长对其细微行为的放纵,在家庭教育上缺乏原则性,才导致了小洞不补,变成了大洞,就很难补了。近些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孩子由老人照管。老人家一是隔代亲,二是生恐承担责任,儿子媳妇怪罪,处处讨好孩子,对孩子过度溺爱,家庭教育严重地缺乏原则性与约束力。所以,任性肆意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任性放肆程度越来越高。在学校,这些孩子又仗着《义务教育法》的保护,学校也把他们无可奈何,教育难矣!所以,家长们,教育孩子,请从把握尺度,赏罚分明,坚守原则开始!
    (三)教育目标不明智,教育缺乏现实张力。
    家庭教育中的教育目标不明智,一是表现在只重成绩,忽视孩子其它方面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的是畸形的人;二是表现在确定教育目标的时候,不从现实出发,造成孩子和家长的双重沮丧。
    我曾经带过一个班,班级有一个叫黄湘婷的女生,她曾向我哭诉过她的家长对她的不满意。因为她成绩一般,明显考不上重点高中,而他亲戚家的一个孩子成绩又很优秀,父母觉得丢脸,老是指责她,搞得她都不想回家了,平时学习、生活也郁郁寡欢,提不起劲。在这个案例中,家长就走入了教育目标不明智的误区中,小黄同学本是一个表现很好的女生,她热情大方,热爱劳动,也很有办事能力。对于学习,虽成绩不是很好,但她从未放弃,一直在努力去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她将来会是一个优秀的的劳动者,一个合格的公民。她在文化学习上悟性不高,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优秀的有用的人。我们的社会是需要科学家,需要高级知识分子,但我们的社会同样需要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样事业有为,生活幸福。小黄的家长不从现实出发,为孩子设置超出孩子可承受能力的目标,教育目标不明智,导致孩子失去了上进的信心而不想上进了,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如果他们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发扬孩子的优点、长处,在学习上为小黄的进步提出一个可行的目标,鼓励她一步一步地超越自我,让小黄自信奋进,那么效果是可预期的。
    在生活中,还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味注重学习成绩,为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殚精竭虑,花钱出力从不吝惜,却忽视了孩子品德心灵的健康成长,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的正确引导,忽视了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忽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是一种更不明智的教育,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的是畸形的人,生活中很多苦果就此酿成。药家鑫、林森浩、马加爵、曾世杰这些本应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却在他们最闪光的年华干出了世间最残忍最灭绝人性的事来!他们的悲剧难道没有给生活中的某类家长敲响警钟吗?家长们,教育孩子,应以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为出发点,立足现实,树立现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智,教育才会有的放矢,收到切实的效果!
    (四)物质上的满足有余,精神上的隔阂却严重,教育缺乏可沟通性。
    有位家长向我哀叹他和儿子的关系:“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哪样要求没有满足他?可平时不知他想些什么,一和我们说话就犯冲,做家长真是悲哀啊!”这位家长的话道出了当前很大一部分家长的心声——他们和孩子之间无法理解,无法沟通,隔阂严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都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了。这不能单纯用“代沟”二字来解释这种现象。

    在我们身边,并不缺乏父子母子之间如朋友一般相处的人,并不缺乏被孩子信任当成人生导师的家长——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成功地影响着孩子。我们换个角度来想——站在孩子的角度,在他(她)成长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困惑、苦恼,需要询问,需要帮助,需要倾诉。找谁呢,一开始,肯定是找身边的家长,因为你们离他(她)最近,你们是他(她)最信任最可依赖的人(在孩子很幼小的时候,朋友还不具备足够的影响力)。你们的教育也最具有权威性。那为什么很多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远离了和你们的沟通,变得不听你们的话,变得不愿意和你们说自己的心里话呢?那是因为你们总是站在大人的立场上——而不习惯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能够感同身受。遭受了许多次你们对他们的呵斥,对他们的不以为然之后,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觉得跟你们讲等同于鸡同鸭讲,根本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帮助,还常常会适得其反,纯粹是自找麻烦,很自然的,他们就在家长面前避而不谈,转而去寻找其他的沟通渠道或是自我封闭起来。家长和孩子缺乏可沟通性,家庭教育的作用自然就被弱化了。所以,家长们,教育孩子,请从换位思考,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同悲同喜开始!
    二、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身教重于言教,坚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原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家长的身教比言教还能起作用。因此,家长要以自己的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给孩子做出表率,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影响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作为家长,自身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某些时候,孩子也在促使我们成长。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防微杜渐,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熊行为绝不姑息绝不迁就的原则。
    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熊行为,家长不能迁就姑息,不能认为其小就一笑置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孩子身上那些坏思想、坏行为一旦发现苗头,就要坚决地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形成习惯,再去纠正就难了。一个教女有方的母亲曾向我讲述过一件小事,一年级的女儿文具盒里多了一支并不属于她的铅笔,母亲问她那是谁的,女儿回答说是她的同桌的。该母亲接下来是如何做的呢?她又问女儿:“你是左手拿的还是右手拿的?”女儿回答:“右手。”母亲说:“你的右手做错了事,就要受惩罚。”于是,母亲毫不留情地惩罚了她的右手。这位母亲的做法看似无情,却真正地做到了防微杜渐,将坏行为扼杀于萌芽状态,反而是正确的教育。据该母亲说,女儿以后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了。
    (三)换位思考,倾听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共同面对问题的原则。
    尽量避免把自己弄成孩子的对立面,而应该尽可能地和孩子站在同一个战壕,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孩子的难处,和孩子同喜同悲,为孩子的成长喝彩,一起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你要被孩子信任,被孩子亲近,也被孩子敬畏,家庭教育才会有效实施。反之,你总是站在大人的立场上指手画脚,高高在上,做出各种指示、命令,而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尊重与理解,轻视孩子的想法,你就会造成和孩子的精神隔阂,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四)陪伴是最好的礼物,坚持陪伴孩子的原则。
    新当选的香港女特首林郑月娥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过,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关心他,照顾他。为了照顾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她曾自请降职,亲自去陪伴照顾儿子。她的两个儿子都学业有成,重视亲情,和母亲关系甚笃。毫无疑问,林郑月娥是个成功的母亲,因为她明白对于孩子而言,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只有亲人的陪伴,才可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感化孩子,在爱的温度中,孩子才可以成功地接受教育。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忙于事业,忙于生活,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是保姆,很少过问,结果造成了亲情的淡漠和教育的缺失。等到孩子长大,问题出来了,但时光已不能逆转,孩子的成长无法重来,悔之晚矣!
    多陪陪孩子,和他(她)一起玩耍,一起聊天,一起谈论学习,一起读书。距离不是你让陪伴缺失的理由。如果你隔得远,你可以写信,可以打电话,加强交流与沟通,让孩子感受得到你一直在陪伴他成长。在这方面,傅雷、梁启超都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将孩子培育成材,使之成为有修养有才干的人,是从古至今每一位家长的共同追求。在《韩诗外传》中就记载了《周公诫子》的历史故事,诸葛亮的《诫子书》千古留名,曾国藩“不问收获,但求耕耘”的家训至今还响彻我们的耳边。梁启超、傅雷……这些鼎鼎大名的成功人士,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楷模。相信只要我们树立家庭教育的责任感,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秉承正确的家庭教育原则,我们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我们期待中的德才兼备的模样。


               文稿来源:常德市妇女联合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1: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的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1: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决定孩子一生的人生导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11: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决定孩子一生的人生导师。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1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季羡林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却不妨碍他们被世人敬仰,因为他们为世界奉献出了最优秀的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1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风显得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14: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15: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3 15: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5 00:39 , Processed in 0.0382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