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45|回复: 13

以爱育人,以智优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5 11: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爱育人,以智优教
——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适度把握对孩子的爱和自由
全市优秀家庭教育征文入选篇

    摘要:父母的爱具有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爱的表达方式是一种高深的艺术,父母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支持鼓励他及时纠正,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父母爱孩子,想要保护他安全,但也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自由,让他自主活动,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孩子、去教育孩子,让教育与爱同行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爱的艺术,教育方法,自主权
    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可见,爱具有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充满爱心,不舍得放手,限制自由,放任一些坏毛病的滋长,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幼儿行为习惯差、自主性不强,社会性发展缓慢。作为幼儿家长来说,家庭教育中该怎样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把握爱的分寸,发挥爱的艺术确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本文就对此加以探讨。
    一、爱孩子,要明辨是非,坚定立场
    教育需要爱,但家庭教育中的爱往往多于教,一旦幼儿不肯接受教育,甚至以哭闹作为反抗时,家长的思想就会不理性的被私人情感所占据,盲目宽容,无条件妥协,这种爱就成了溺爱,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家长对幼儿的爱应该富有艺术性,应该是关心、理解、宽容,更应该是帮助、激励、发展。对待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习惯礼仪家长更应该标准统一,明辨是非,立场坚定地一以贯之,不可因为一些不舍、不忍的情感而妥协让步。
    康康刚上幼儿园时还不会用勺子吃饭,而且一口饭含在嘴里半天不下咽。通过与家长沟通后发现了康康在家时的用餐习惯,康康都是爷爷奶奶喂饭,为了哄康康吃饭开着电视边看边吃或者给玩具边玩边吃,分散了康康的注意力,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喂一口饭。这样的行为容易导致孩子做事三心二意不专心,不能全神贯注于该做的事情。通过家校沟通,我让康康家长在家时关掉电视拿走玩具,让康康坐在餐桌上和家人一起吃饭;在幼儿园时,我也经常帮助并鼓励康康学着专心吃饭,并时刻提醒他饭嚼碎了以后就咽下去,过了一段时间康康就学会了自己吃饭,并加快了速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规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纪律和行为规范。但是真正的爱,富有艺术的爱不能只有规矩不给自由,自由是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人的前提。因此,我们爱孩子就应尊重孩子,在规则的边界内,我们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有时间去学习去成长。
    二、爱孩子,要平等尊重,给予自由
    孩子总是喜欢去挑战自己的能力,愿意去尝试新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危险总是存在。为此,家长常常会因为爱孩子为保证孩子的安全而限制孩子游戏的自由度。我认为,这种限制孩子游戏的做法并不可取。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并在此之前让孩子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在活动前让孩子了解哪些地方存在危险,要怎样做才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操场上玩各种器材时,总是在一边反复提醒注意安全,要求孩子注意安全,不能倒着滑滑梯,不能玩大滚筒,不能爬攀岩梯……可是,当孩子们自由玩时,一些孩子就会跑到家长规定的禁区玩,家长不得不站在旁边做“警察”。 其实家长可以先制定规则然后放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活动方式和内容,并要求能设法保证自己安全。有了这一规则,孩子们就可以较自由地活动。
    那天,我让孩子们在操场上玩大型玩具。铛铛最先跑到攀登杆下,敏捷的往上爬。看着铛铛顺利爬了上去,其他人也围了过来。一看这么多人都要往上爬,婷婷就拉着涛涛退到后面:“人太多了,我们等一会吧。”涛涛说:“嗯,人多会不安全,我们等一等。”珂珂往上爬的时候,似乎感觉到了某种危险,就放慢了动作,反复用脚试探,感觉自己站稳了,才小心翼翼地往上爬。轮到哲哲了,他更小心,慢慢地爬上第三层,试了两次,又把脚缩了回来:“我不敢爬了,我想下来。”孩子们的表现也证明他们热爱游戏,也喜爱尝试挑战高难度的游戏项目,但自我保护是一种本能,孩子们也都会用自己的办法保护自己。因此,家长爱孩子,不是把他关在温室里保护起来,而是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与自由。
    三、爱孩子,要张弛有度,宽严合理
    作为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尤其是当今社会竞争的加剧,父母对孩子的培养都是越来越早,越来越严,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是现在所谓的“虎妈”。这些家长都开始迫切要求孩子在上小学之前能多认识一些字,会简单的加减运算,开始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但是忽略了孩子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学习特点。而有些父母则认为幼儿仍处在最天真烂漫的时候,爱玩爱闹,游戏仍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我们不该将大人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扼杀他们的天性。因此放任孩子游戏,让幼儿随心所欲而没有规矩。这两种教育方式正好是“高控型”和“放任型”两种极端,都没有遵循幼儿的兴趣特点和发展规律教育内容开展科学教育,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
    小美是一位大班的女孩子,本是一个活泼可爱,能力较强,且凡事都挺积极的孩子。进入大班以后,父母突然对她较严格的要求,认为小美比别的孩子强,更应该比他们学的更多、更难,这样才能跑在别的孩子前头。他们希望我能在班上减少游戏的时间而增加学习知识的时间,在家里也给小美买了图画少文字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故事书。从此,小美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的游戏和故事课上小美总是表现得很活跃,很有兴致,但之后她好像对游戏,故事,图画书都失去了兴趣。一次故事课上,我希望由小朋友来给大家讲故事,让他们锻炼一下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当我问到有哪位小朋友想上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时,大部分小朋友都举手了,除了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当然还有小美。小美最近都没有什么活跃的举动,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引导和帮助能提起她的兴趣,小美很扭捏的站在前面,半天羞红了脸,也没有开始讲她的故事。她对读故事、讲故事没有兴趣了。
    拔苗助长,容易让教育适得其反。教育必须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幼儿仍处在最天真烂漫的时候,爱玩爱闹,游戏仍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我们不该将大人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扼杀他们的天性。只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内容寓于游戏活动中,在做中学,玩中学仍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需要继续推行。
    家长间、家长和教师间教育的分歧更会让幼儿无所适从而导致学习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和幼儿教师都是幼儿在知识获取、能力发展道路上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家长的支持、信任和配合是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要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寻找适当的教育资源。通过家园沟通,在教育进度、教育方法、要求规范等方面达成共识并严格践行,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教育,可以实现教育成果最大化。
    结  语: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鼓励、是理解。家长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支持鼓励他及时纠正,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爱是保护、是信任。家长爱孩子,想要保护他安全,但也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自由,让他独自探索成长,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投入全身心的力量,给予幼儿爱的教育,必要时又大胆放手给孩子自由。


                     文稿来源:常德市妇女联合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11: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鼓励、是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1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孩子、去教育孩子,让教育与爱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5 12: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鼓励、是理解。家长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支持鼓励他及时纠正,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爱是保护、是信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5 12: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5 15: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爱育人,以智优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5 15: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爱育人,以智优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5 16: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点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5 16: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喜欢读这种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5 20: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顺致问候!.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12 09:11 , Processed in 0.03898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