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672|回复: 44

水城常德(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7 16: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彭培南 于 2018-7-4 10:57 编辑

水城常德(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湖北境内的古荆江三角洲迅速扩展,古云梦泽不断萎缩,湖北沧水强劲穿越已经开始沉降的华容隆起,大规模干扰古洞庭山广大平原地区的水系,使洞庭地区的地表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由沼泽平原形态不断演变,逐渐形成浩大湖泊。
    在洞庭平原地区下沉的过程中,东洞庭地区的北半部下沉趋势尤为迅速,因之洞庭湖水面的扩展也首先出现在这个地区。著名的“洞庭五渚”即成熟于这一历史时期。湘水、资水、沅水、澧水四大江河汇聚入湖,尔后注入长江的宏大格局,这时已经奠定。据《水经注·湘水》记载:“凡此(湘资沅澧)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名之五渚。《战国策》曰:秦与荆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渚者也。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但常德水系此时还没有受到洞庭湖水面扩展的直接影响。因为,“南朝时期洞庭湖的范围只是东洞庭湖地区,尚未扩及到西、南洞庭湖地区。”(《湖南省志·地理志》)
    隋唐宋元时期,常德城北面的著名湖泊有白马湖、南湖、东湖。
    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朗州》记载:“纯纯陂,隋开皇(581—600)中,刺史乔难陁修,其利不减郑、白二渠。今名白马陂,陂中有千叶莲花”。纯纯陂、白马陂,即白马湖。

4.2 (2).png
                                   
图七 《永乐大典》残卷之《武陵图经志》

    存于《永乐大典》残卷的宋《武陵图经志》上图文字记载:

    白马湖,在武陵县青陵村,广三十九里,深数丈。解者谓湖形类马而水色白。按:颜真卿《书横山庙汉碑》,谓神居武陵,其地有湖。每出则神兽前道,形如白马。名当始此《方舆记》。又称纯纪陂或纯陂《通典》。产菱、芡、菰、蒲、翠荇、白蘋、紫蓴、乌鲫旧志及陂书。晋安帝时生千叶芙蓉,桓温徙种他所辄枯灵运《草绿》及《方舆记》。承平时,郡人春必游之,秋为采菱之嬉,刘禹锡尝赋《采菱行》……湖旁有采菱涧,宋柳特进拱辰作归老桥处也。
    湖旧有堰,溉田,利与郑、白《菱记》。隋刺史乔难陁、唐李琎皆增筑。

    《古今图书集成.常德府部》记载:“白马湖,在府治西七里,一名白蟒湖,谓昔有巨蟒出此。昔宋柳拱辰滨此以隐,归老桥即其津也。”在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嘉靖常德府志》、乾隆《湖南通志》、道光《湖南方物志》《嘉庆常德府志》《同治武陵县志》多部史乘中均有关于古常德白马湖的记载。
    上述《太平寰宇记》《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的几段文字,析出几大信息:
    一是白马湖名称及其来历。白马湖原名纯纯陂,又称纯纪陂或纯陂,后来称白马陂,一名白蟒湖。最终定名白马湖,则有三种说法:一是湖面形状像马且水色泛白,故名白马湖;二是神兽居住于此而这些神兽形态类如白马,因称之白马湖;三是本名白蟒湖,蟒和马谐音,因此俗称白马湖。此外,湖南文理学院教授韩隆福还持源于“古层冢”①一说:蚩尤战败后遭黄帝肢解,其族裔三苗部族首领得到并携其头颅南逃至古常德,于城北十五里处筑其颅墓,在大湖旁杀白马祭祀,湖遂得名白马。
    二是白马湖为一方胜景。晋安帝(397―419)时,湖中曾生长千叶芙蓉即千叶莲花。唐宋时,凡遇社会安定承平,“郡人春必游之,秋为采菱之嬉”。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宋代著名史学家李埴(号悦斋)都在白马湖畔留下著名诗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为乡贤柳拱辰构建在采菱涧之上的归老桥,写下名篇《归老桥记》。
    三是白马湖乃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史有盛名的开皇之治时,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4年开始修建大运河沟通南北漕运。同一时期,朗州刺史乔难陁在武陵县北面成功开凿了纯纯陂即白马陂,用于蓄水灌溉,兼利船运。《太平寰宇记》评价,乔难陁凿修(一说增筑)纯纯陂即白马湖,“其利不减郑、白二渠”;《武陵图经志》也评价,“利与郑、白”。
    这是一份极致颂扬的评价。郑、白二渠是秦始皇、汉武帝分别修筑的名垂千古的伟大水利工程。古民谣“田于何所? 池阳谷口。郑渠在前,白渠起后。举锸②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 亿万之口。”《汉书.沟洫志》。
    郑渠于秦始皇元年(前246)由秦始皇颁旨兴建, 全名郑国渠,西起泾河, 东至洛河, 北自原脚, 南抵渭河,灌溉农田逾4万公顷。据《史记》载,郑渠不仅灌溉农田,且“用注填之水, 溉泽卤之地”,把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改造为宜于耕作的良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史记・河渠书》。郑渠的凿通,不仅灌溉农田,而且大规模改良盐碱荒地,使得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秦国由此富强起来,具备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实力,“卒并诸侯”。
    白渠于汉太始二年(前95)由汉武帝诏令兴建, “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汉书.沟洫志》。白渠工程寿命长达一千余年。持久而高效的灌溉效益, 极大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发展。
    从此,白渠与郑渠名垂青史,史上通常合称为郑白渠。
    隋开皇年间,朗州刺史乔难陀修浚纯纯陂即白马陂,约400年后在宋太宗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称赞这项工程“其利不减郑、白二渠”。说明白马陂对于古代常德的农田灌溉和水路运输曾经做出巨大贡献,极大促进了古常德的经济文化发展,以致在史乘上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和地位。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6: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云梦泽不断萎缩,湖北沧水强劲穿越已经开始沉降的华容隆起,大规模干扰古洞庭山广大平原地区的水系,使洞庭地区的地表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由沼泽平原形态不断演变,逐渐形成浩大湖泊。

点评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发表于 2019-3-23 12:25
拜读佳贴,为你点赞,夏祺!  发表于 2018-6-28 0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隋开皇年间,朗州刺史乔难陀修浚纯纯陂即白马陂,约400年后在宋太宗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称赞这项工程“其利不减郑、白二渠”。说明白马陂对于古代常德的农田灌溉和水路运输曾经做出巨大贡献,极大促进了古常德的经济文化发展,以致在史乘上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和地位。

点评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发表于 2019-3-23 1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7: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详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7: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丶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8: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9: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19: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7 2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阅!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8 03: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贴,为你点赞,夏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12:59 , Processed in 0.04379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