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18-7-5 11:25 编辑
他是被中纪委清查出来的清官,
父亲在安徽被称“青天”,祖父是党的创始人(2)
“我们多一点辛苦,群众就会减少几分痛苦。”
李宏塔心中装着这样一本帐:全省有170万优抚对象,有64万退役士兵,有3400名军队离退休干部,有6031名红军失散人员,有48000名农村五保户,有5000多城市“三无”对象,有“低保”户90万,有残疾人500万,有流浪乞讨救助对象15000多人…… 可以说,这些数字涵盖了几乎全省所有弱势群体,这也就是民政工作难做的所在。 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复杂。干好了,看不到摸不着;干错了,人命关天。
而李宏塔看上的偏偏就是这个。 他说,这么多部门、单位,“民”字打头的不就两个吗!一个是“民航”,一个就是“民政”。直接为最困难的群众服务,这是一件幸事。 然而,民政工作毕竟太难了。特别是安徽这个地方,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洪涝、干旱灾害年年都发生。灾大,救灾任务就大。 民政厅任务繁重可想而知。作为一厅之长的李宏塔,能有清闲的时候吗? 从民政厅保存的2003年救灾记录里就能看到这样的记载: 7月3日凌晨1时,蒙洼蓄洪区王家坝水位达到29.39米,根据国家防总命令,开闸蓄洪。 李宏塔厅长飞往北京到民政部报告救灾方案。紧接着往回赶,20:40分下了飞机连家也没回,到办公室吃了一碗方便面便冒雨奔赴重灾区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指挥转移灾民。 4日中午,又赶赴姜家湖蓄洪区指挥转移灾民。 5日,陪同回良玉副总理在阜阳市视察灾情。 6日,到淮南市大通区、凤台县灾区布置救灾工作。 7日,到滁州市来安县、明光市布置救灾工作。 8日,到蚌埠市布置救灾工作。 9日,到毫州市利辛县、蒙城县布置救灾工作。 10日、11日陪同温家宝总理视察蚌埠、阜阳两市灾区……无 需一天天摘抄下去了,总之,从记录上看,到7月22日这天为止,李宏塔没有一天停过脚步,没有一夜睡过觉。
民政工作是辛苦的,可他却说:“我们多一点辛苦,群众就会减少几分痛苦。” 就说2003年7月22日这天,20多天跑下来宏塔确实累得不行了,随便往哪一坐就打起呼来。驾驶员陈荣友看了心疼,劝他到车上睡一会。 李宏塔看看表,说:“不行,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去看看灾民都吃的什么。” 于是,他们在午饭时间赶到颍上县王岗镇金岗村,李宏塔走进一个庵棚,看到一个老大娘正在做饭,他走过去揭开锅盖,一股热气夹带着霉味扑面而来。 他拿起筷子从锅里夹起几颗米粒放进嘴里,嚼了嚼,品了品味儿,又从锅里夹了几颗米让身边救灾办主任薛昆明尝,薛昆明尝过后肯定地说:“霉了,米霉了。” 李宏塔问老大娘是什么时候领的救济粮,老大娘说才领回来两天。 李宏塔从米袋里抓起一把米走到门口阳光下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叫老大娘用塑料袋装了大约半斤,接过来放进公文包里。 之后是彻底的清查...... “我的48000户五保户怎么办?” 安徽是当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的重点省份,但是对于农村形成的方案,却让五保户没有任何操作的余地。 对分散的五保户,“方案”规定由群众筹助供养,这更是画饼充饥。 安庆市郊区宣店村有位双目失明的五保户,每年由群众筹助的粮食柴草仅价值350元,不及当地农民人均收入1748元的五分之一。 这些例子并非空穴来风,是李宏塔派了6个调查组搜集来的第一手材料。 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就要定盘子,一旦形成既成事实,再想改就难了, 情急之下,李宏塔找到了时任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的许仲林。 他大声疾呼:“我的48000户五保户怎么办?死了人拿谁是问?!” 许仲林耐心地听完了李宏塔的汇报,被其热心深深感动,叫李宏塔立即写一份书面报告,赶在开会定盘子之前交到他手里。 于是,李宏塔综合6个调查组的调查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写出了《关于农村五保户生活问题的紧急请示》。 在《请示》中,李宏塔通过大量的实例,郑重地提出:“如此下去,五保户极有可能出现生活无着,要饭和大批上访现象。万一出现非正常死亡,应该追查谁的责任?” 《请示》写好后,李宏塔派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程昌富直接呈送许仲林省长。 程昌富处长来到省政府办公厅,接待的人立刻把脸拉长了,他问程昌富懂不懂公文呈报规定?说早有规定,要以单位、部门、组织名义呈报,不准以个人名义呈报。 程昌富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李宏塔以个人名义呈送给省长的公文犯了忌,忙解释是省长要的急件。 那位同志无奈的摇摇头,还是将公文收了下来,不过又说了一句:“扣三分”。 许仲林省长看了李宏塔的请示后极为重视,经与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农村五保户每人补助400元。 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也对安徽的做法签发意见,民政部将安徽的经验批转全国各地参照执行。 就这样,一个差一点就被遗忘在角落的五保户群体重新挺直了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