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18-7-5 11:36 编辑
他是被中纪委清查出来的清官, 父亲在安徽被称“青天”,祖父是党的创始人(3)
李厅长微服私访来啦!
2003年7月23日,李宏塔带着民政厅有关部门人员来到颍上县建颍乡箭井村和王岗镇金岗村察看灾情。 他们走进灾民住的帐篷和庵棚,顿感热浪滚滚,暑气灼人。 李宏塔叫随行人员用温度计进行测试,草搭的庵棚里是45℃,帐蓬里是50℃,用蛇皮袋搭的庵棚里,温度竟高达55℃。里面待不住,一些灾民宁可露天睡在淮河大坝上。 一直察看到下午三点多,李宏塔一行才来到路边一家小饭店吃午饭。 在路边小饭店吃饭,对李宏塔来说,那真叫家常便饭,两个馒头,一碗手擀面条,炒两盘素菜,有营养,还省钱,一天的出差费足够了。 最大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哪象在城里人家请吃饭,一顿饭至少一个小时,如果喝酒,两个小时都打不住,浪费也大,讲是“四菜一汤”,端上来的却是“四盆一缸”,哪里吃得完,一大半都倒掉了,李宏塔看了心疼,也不习惯。 不吃吧!还真得罪人。 后来他想出了个办法,就是在路边小饭店吃饱了再去见当地官员。 没想到这天被店老板认出来了,一个电话打到县里,县长、民政局长很快赶来了,“有失远迎”、“招待不周”之类的话不绝于耳。(后来才知道,店老板退休前就在县民政局工作。) 李宏塔对县长说,本来是要到县里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的,既然现在见到了县长,就把来意讲明。 他建议党政机关带头腾出办公室对灾民进行第二次安置,帐篷里的温度太高…… 他让随行人员拿出测试温度的记录请县长过目…… 县长还能说什么呢?这时候,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回到县里就向县委作了汇报, 几天后,就动员党政机关腾出办公室,一次性妥善安置了5万多人住在帐篷和庵棚里的灾民。 灾民们在感谢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也赞扬着、传颂着李宏塔微服私访的动人故事。 但李宏塔不喜欢有人说他“微服私访”,他说:我怎么微服了?我从不化装,我怎么私访了?我不埋名,不隐姓,名正言顺,正大光明。我下去不打招呼,那是怕麻烦人家。我到哪去都熟门熟路,不需要领,不需要陪。
不管怎么说,李宏塔“微服私访”的故事还是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这不光是因为确有其事,还由于出自对李宏塔家风的称赞。 从李宏塔开始,李大钊的这一支留在了安徽合肥,而三代留在安徽的名声,更是让人仰慕。 这才是真正的红色家庭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