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严维贡 于 2018-7-8 21:10 编辑
夏季养生,讲给您听! ——先将夏季如何吃
夏天,酷热难当,注意不好会给人们带来疾病。作为营养师的我,有责任对大家给与一定的帮助。
夏天喝水多,胃液易被冲淡,从而降低了胃液的杀菌能力,易使细菌进入肠道。湿热的气候环境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更要把好病从口入关。
夏季炎热,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但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否则,饮冷无度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痢等胃肠道疾病,这对中老年体弱者尤为重要。此外,还应注意不在室外露宿,睡眠时不要用电扇直吹,避免在树阴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久停,因老年人气血虚弱,加之夏天人体腠理开疏,如不注意防寒,很容易受风而患瘫,手足麻木,甚则半身不遂等。
从小暑至立秋,人们俗称“伏夏”,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养生发现,一些冬季常发生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病,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好转甚至痊愈。
夏季养生为什么要以养脾为重?因为,人体的营养来源于脾,把脾称之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和“升清”的作用。所谓“运化”是指人所摄取的饮食进行消化,其中精华的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送往心而转输到全身,糟粕则从大肠、膀胱等排出体外。
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达到开胃增食、精神振作的效果。因此,夏天养脾很重要。养脾可运用下述方法:
醒脾法: 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食,有醒脾健胃之功效,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也可用山楂共同社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还可用香菜125克、海蜇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芳香开胃健脾之功。
护脾法 : 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 米50克,或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加入糯米100克煮粥食;或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
健脾法 : 夏天一般不宜较剧烈运动,青年人在每日起床后和入睡前仰卧于床上,做仰卧起坐运动,每日做20--40次。老年人则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 温脾法: 夏天贪食生冷致寒积脾胃,而影响了人体的消化功能。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腹部,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效。也可用肉桂粉3克,荜拨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装入纱布袋内,夜间置于脐上,能起到温脾胃、止吐泻之功效。
夏季养生有哪些饮食宜忌?
夏天出汗多,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功能减弱致使食欲不振。因此,夏季饮食应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少油腻多苦酸 : 少食过于油腻的大鱼大肉及用糯米、黄米等制作的黏滞性食物,人食用后容易积滞于胃内,使胃液分泌增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胃动力,出现返酸等症。要适当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夏季吃苦味食物,就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同时,中医认为,味酸的食物能收湿利涩。夏季汗多伤阴,食酸能敛汗,止泄泻。
少辛辣多清淡 :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清淡之品,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进食一些辛辣食物,可以增进食欲。可是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症。饮食清淡,并非顿顿吃稀食素,而应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少食温热性食物 : 食物有性味之分,人体有寒热之别。体质偏热的人夏季尤其要少吃温热性、热性食物。热性食物主要有羊肉、狗肉、草鱼、桂圆、椰子等。
少冷品多温水 : 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导致泄泻、腹痛之症发生。要注意补充水、盐。单纯补充水、盐时,可视出汗多少而定,一次饮水量不宜太多,可采取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水温以10℃上下为宜。粥、汤是每日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补充水、盐的丢失,又易消化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