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渝、川、黔纪行之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都江堰,古代巨大的水利工程,闻名遐迩,魂牵梦绕…… 我们驱车来到都江堰,都江堰,我来了!大家跳下车,欢呼雀跃。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公元前约256—251年),是蜀都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无忧,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集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6条河从都江堰穿城而过,河水清澈透明,河水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空调,给都江堰地区带来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美好享受,河水流过之处,青翠的柳枝任风摆动,火红的灯笼随风摇曳。当夜幕降临,河两岸灯火通明,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灯光下摇曳;灯火在小桥流水间辗转;在或明或暗间,是潺潺的水流声;大水车咿呀咿呀,娓娓诉说着古堰的万种风情…… 最能领略都江堰风情的是宝瓶口上的“伏龙观”,此处有一凉亭,可以饱览内江和分流渠水。从大地深处涌来许多颤动,天地间回荡着轰响,如沉闷的山崩,如狂骤的海啸,那巨大的力量,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顺着声响,只见那滔滔江水从凿开的巨大山门——宝瓶口涌入通向蜀中农田的水渠。迷雾里,江水滚滚,轰鸣着咆哮着,按人们的意志,顺服地流淌下去。天是白的,山是白的,水也是白的,只有这都江堰,凝重地横跨在那里,安澜索桥横贯在奔腾的河上,让人竟有无比渺小的感觉。眺望整个工程,从那隐约的影像里,从那河水奔流的感觉中,更可以感受到这项工程的雄伟和壮丽。 都江堰工程的运行机理,不是在江中筑坝分流的引水工程,而是在江中顺水作堰,利用河道河岸的地形和流体力学原理自动控制引水量、泄洪和排沙。工程除了庞大的水网河渠之外,主要由渠道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鱼嘴分水堤的功能是从江中分流出一部分江水到内江,在江中离堆那里打开一道20多米的引水口——宝瓶口,引入江水进入水网,其余的江水仍回到岷江,而引水流量则是靠飞沙堰的高低来控制。当发洪水时,由于河道弯曲,水流受离心作用对宝瓶口的冲击减缓,自动控制水量。都江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变害为利,人、地、水三者高调协调统一。 岷江水不管是轻歌曼舞,还是奔流汹涌,通过宝瓶口便悠扬地分流到成都平原,灌溉万顷良田,而沙石则通过飞沙堰泄出。诸葛亮在《隆中对》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称帝业。”都江堰除却造福百姓,更成就了无数英雄豪杰的雄才大略。 都江堰滋养生命的桃花源,生生不息,流入人的生命,让人类体会感激,体会向上、体会进取、体会努力、体会知足。 都江堰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人们在浏览之余不禁要产生向上天叩拜的冲动。世界上名山大川众多,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得益彰,既可以寄托心灵,又可以滋养生命的桃花源,公正地说,全世界仅有一个,那就是都江堰。 都江堰,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帅哥靓妹,金发碧眼,比比皆是,有诗为证:“水利工程都江堰,闻名遐迩景万千。五湖四海天下客,乐天知命不思返。” 您不到都江堰旅游,是您一生的遗憾!都江堰,一座美丽的城市,是您去了还想去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