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532|回复: 54

叶永烈是如何写《钱学森》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0 08: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说题外的话。
    我手中捧着的这部书,叫《钱学森》。它大16开本,近500页,65万多字,售价68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这部厚重的书,出自传记大作家叶永烈之手。
    著者叶永烈,系一级作家、教授,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如今这位年届古稀、擅长传记写作的名家,著有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如《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几十年来,著有大约几十部、两千多万字的传记作品。早先我读过他的30万字的《陈伯达传》、180万字的《“四人帮”灭亡》,大前年又读过他的54万字的《邓小平改变中国》。读他的传记作品,除充分感受到如饮真淳美酒般的感觉外,还让人领悟到书中那如史学家笔触的实事求是、发掘历史精神后的发人深省的道理,和如沐春风的清新感受。所以,我越来越爱读他的传记作品了。
    现说题内的话。
    读着手中捧着的这《钱学森》,一下便让人进入了钱老的人生世界。这洋洋洒洒的65万言,通过“冲破罗网”、“华丽家族”、“美国深造”、“火箭专家”、“一将难求”、“两弹一星”、“梦圆飞天”、“金色晚年”等八大专题内容的记载,后加两个“附录”,全书图文并,史实准确,笔触细腻,引人入胜,生动有趣,让我好象看到了钱老辉煌而传奇的一生。
    作为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钱老,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中国提早实现强国之梦,功不可没,举国景仰,名垂青史。这正如巨人毛泽东当年的评价:钱学森“这个火箭王”,岂止只值“五个师”!钱老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为中国的国防科技做出的巨大贡献,其影响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诚如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参观正负电子对撞机时,发表《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讲话中所说:“假如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读罢《钱学森》,掩卷凝思,更让人感到,这是一部很值得我们学习、品味的传记作品。
    首先,它探秘了科学巨星、功勋卓著的钱老传奇人生。
    其次,它揭秘了共和国“两弹一星”成就的艰难过程。
    第三,它揭示了钱老发现与重用青年才俊的深远意义。
    第四,它倡导了钱老思到老知识创新到老的赤子情怀。
    读《钱学森》后,让人深深体悟到,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传记大作。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给我们直观地、实事求是地解答了有关这位大科学家的几个“为何”的根本问题:
    __钱老对中国“两弹一星”作出的贡献,为何那么大?弄清这一问题,只要读读书中的如下一些内容即可:
    面对被外敌蹂躏的祖国和人民,忧心如焚的他,自小立志科技实力救国。先是在国内学火车头的设计制造,后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后,改学航空发动机,再后探究火箭导弹的设计原理,以图学成归国后,为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效力。
    共和国诞生后,欣喜若狂的他,谢绝导师和友人们的挽留,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科学家的优厚待遇,携妻带子,毅然回国工作。可美国海军部副部长认为他“抵得上五个师”,害怕他为中国军队所用,成为美军的劲敌。于是,通过美国政府,不仅设法阻挠他归国,而且,先是以他是“美国共产党员”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关押、折磨。此后,虽因我国政府强烈抗议、友人营救保释出狱,可随后便被软禁达五年之久。1955年,经周恩来总理设计,用美军11个被俘飞行员交换,44岁的他才最终被美国“驱逐”回国。
    归国后,面对美国的核讹诈,苏联的先是卡脖子、后是核战争威胁,他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厚爱与支持下,毅然决然地领军“两弹一星”工程。从此,他便开始了他那大展科学实力报国的宏愿大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研制导弹、六十年代研制核导弹、卫星,对于历经百多年战乱的祖国,大地满目疮痍,国家一贫如洗,人民饥肠辘辘,技术力量寥寥无几。设计导弹,科技人员不知为何物;研制核导弹、卫星,犹如空中楼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情此景,更令他夙夜忧愤,不仅没让他望而却步,反倒激励他日夜奋斗。没有人才,他到处物色;没有资料图纸,他亲自动手,自编教材讲义;大家不懂导弹、卫星,他亲自授课培训;科研人员缺吃的,他捐出了在美国获得的全部稿费和薪金。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不仅带出了一批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导弹、卫星设计制造的专业科技骨干,而且使我国的导弹、核导弹、人造卫星相继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十年里,全都研制、发射成功!
    在“两弹一星”成功后,他又秉承党和国家的重要使命,在边提高常规导弹、战略核导弹的质量与作战效能的同时,边投入战略核潜艇潜射核导弹的研制,随后还研制成功海鹰系列对舰巡航导弹。自此后,再也听不到美国、苏联要对中国进行“外科式手术核打击”的疯狂叫嚣了!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钱老对中国“两弹一星”作出的贡献,之所以如此之大,就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和“强烈的爱国主义”在他身上的有效融合、乘积作用,而使他如此地出类拔萃、非同凡响、独领风骚!在这里,我突然记起,2007年,当钱学森被评为当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那段颁奖词,就是对他最好的注脚:在他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__钱老退到二线后,对中国后来发展的导弹、航天事业的贡献,为何仍那么大?从《钱学森》一书可以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早已古稀之年的钱老退居二线,没有再领军国防尖端科研了,可国家的导弹、航天事业却仍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着。并且与他打下的坚实基础和间接作用永远分不开。这如何解释呢?
    钱老慧眼识英才,善于从年轻一代科技人员中发现栋梁之材:在研制导弹的时候,举荐了任新民;在研制人造地球卫星时,举荐了孙家栋;在研制载人航天工程时,又举荐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戚发韧、黄纬禄等在“潜地导弹”等高难度工程上担任总体设计师,并作出重要贡献,都是与他的及时发现、及时推荐、适时指导鼓励分不开的!正是钱老这个“大伯乐”及时发现与及时重用各方面的“千里马”,所以才使我国在发展导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尖端科研上承前启后、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就正如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将军说的那样:钱老在中国“两弹一星”中所做的贡献多多:如第三个主要贡献,便是培养了一大批航天科技人材。这些人才在中国航天军事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钱老退休不退职。在我国发展飞船与航天飞机之争上,多数科学家主张走美国航天飞机之路。在有关方面举棋不定,征求钱老意见时,他一槌定音:走飞船之路!如此,则不仅大幅度地减少了研制经费与造价,避开了航天飞机设计制造的复杂与难度,而且运用返回式卫星的成功技术,及时上马、成功了飞船之路。要不然,走航天飞机之路,不仅难以成功,就是成功了,也会如美国一样,既容易失事,又开支庞大,更面临着航天飞机即将全部退役后,无飞船往返天地之间的严峻问题!何况,飞船还可用于探月工程,往返于地月之间,而航天飞机呢,却不行!
    __钱老垂暮之年,与盛年一样,为何仍能“创建科学的巅峰”?读《钱学森》后,我才惊奇地发现,步入晚年,钱老关注与思索的范围更加广阔,迎来了他人生丰硕的秋天,创建出只有他才能更好、更快实现的科学的巅峰!
    透过书中后部的“金色晚年”部分,如“第三大贡献”、“亲手剪报”、“‘铁杆’广播迷”、“科普高手”、“关注‘现代帝国研究’”、“丰硕的人生秋天”等篇,让人看到了晚年的钱老,不仅没有静下来休息,而且如工作时那样,时刻关注着世界大势、国际上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国家与民族的生存、人类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作用,等等。
    透过书最后的“附录一:钱学森年表”、“附录二:钱学森著作一览”,便可知道,钱老的41类著作(有的一类是10卷本、4卷本)中,大部分都是他晚年的科研成果,并且不再是导弹、卫星、系统工程方面的科研成就,而是地理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山水城市科学、建筑科学、论第六次产业革命、谈教育、哲学与科学与艺术,等等。这些著作,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谈得连有关的大专家、大学者也为之惊叹、佩服不已。如论思维__钱老指出道,思维有三种,即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感思维)、灵感思维(顿悟思维)。如谈教育__晚年的钱老,教育是他与温家宝总理之间最主要的话题。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向总理发出了震撼教育界的“钱学森之问”。而这一“问”,至今尚无人能给以正确解答!
    钱老为何让人感到他那么高不可攀、“高深莫测”?我觉得,这似可用英国大哲学家泰勒的一句话来说明问题:“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要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钱老是学问大家,所以他能够不断“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钱老一生,默默治学,成就无数,荣誉如海。他不仅是一位世上极少见的科学伟人,而且是我们国人崇敬的精神领袖。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在中国的国史,华人的民族史和人类的世界史上,同时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来路。作为中国导弹、火箭、卫星、航天事业的先行人,他不仅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而且是民族的脊梁、全球华人的典范,他向世界展示了华人的风采。
    拜读叶永烈的《钱学森》后,令我更加景仰钱老了。此前一年多来,我曾几次书写怀念他的小文。我体验到,了解钱老传奇而辉煌的一生,能给人震撼的力量、激励的作用。我想,若年轻人能好好读一读这部书,那该多好啊!好在《钱学森》一书,主要是以青年人为读者对象的。当读到这部书的“后记”时,才发现如下这样一段话,当即让我大喜起来__
    “本书以广大年轻读者为主要阅读对象,让“70后”、“80后”、“90后”们了解钱学森是怎么走过来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的共和国是怎么走过来的。期望年轻人能够传承钱学森精神,在未来能有千千万万个“新钱学森”手持火炬,朝着科学的顶峰迅跑。”
    感谢作者,为我们,特别是年轻人写出了这样一部可“传承钱学森精神”的好书!
    我相信,光大“钱学森精神”的前景必定是光辉灿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0 08: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问好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0 08: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欢迎指导 ,交流有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0 09: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0 09: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0: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翁 发表于 2018-7-20 08:51
点赞!欢迎指导 ,交流有益!

谢谢您,好友!
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0 10: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0: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好友!
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10: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好友!
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0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00 , Processed in 0.0434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