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清光绪年间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载: “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 可见“三百六十行”只是一个约数。 现在我们说的“三百六十行”是从唐朝对社会行业的分工发展而来。唐朝将社会行业分为三百六十行, 包括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采辇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驿传行、铁器行、花纱行、巫行等。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各行的祖师爷都有谁? 1、建筑业(竹木泥瓦匠):春秋鲁班 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般与班同音,故称鲁班。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石岂 ,又相传曾发明木作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奉为祖师。 2、农业:神农氏(后稷) 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 3、裁缝业:轩辕氏(黄帝) 轩辕为复姓,即黄帝。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故被缝纫业尊为祖师。 4、蚕丝业、纺织业:嫘祖(黄帝妻子) 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5、织布业:黄道婆 黄道婆又称黄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6、染坊业、洗衣业:梅葛二仙(西汉梅福、东晋葛洪) 梅葛,就是梅福与葛洪的合称。他们都曾是炼丹的方士,而炼丹与印染原料有些关系,据说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7、冶铸业(铁、铜、银匠):春秋老子(太上老君) 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8、教育业:孔子 孔子,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9、商业:赵公明、(春秋范蠡) 赵公明即赵玄坛,亦称赵公元师。道教所奉的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曾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弃宫经商,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在陶(今山东定陶)称陶朱公,经商曾“三致千金”均散济贫民,其商德极受后人崇敬。 10、餐饮业:春秋易牙 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也有写成狄牙的。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也就是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的厨师。他擅长于调味,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 11、酿酒业:夏朝仪狄、(夏朝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传说中仪狄或杜康皆为酒的创始人,如果非要说个区别就是: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12、火腿业:宋朝宗泽 抗金名将宗泽是浙江金华义乌人,他一次带着家乡腌制的猪腿进献给宋钦宗,咸猪腿肉色、香、味俱全,因为色泽鲜红如火,宋钦宗就赐名“火腿”,从此火腿成了贡品。 13、豆腐业:西汉淮南王刘安 刘安为刘邦之孙,袭封淮南王。在其熬制丹药时,无意间用黄豆、盐卤做成了豆腐脑(即水豆腐)。 14、咸菜业:秦始皇 据说修筑万里长城时,秦始皇想出将青菜变咸菜的办法,解决了民工长期吃菜的问题。 15、馒头业、糕饼业:三国诸葛亮 三国时诸葛亮率军征蛮凯旋而回时,途经泸水,猖神阻道有待人头祭祀,诸葛亮改用牛马肉做馅,外包面粉作成馒头来替代祭祀而受尊崇。 16、糕点业:闻仲 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闻仲也因此被糕点业供奉为祖师。 17、烤鸭业:朱元璋 话说朱元璋称帝后定都南京,他酷爱吃鸭肉,但水煮、红烧、清蒸的鸭子吃多了便觉得腻烦,整日闷闷不乐。宫廷御厨们绞尽脑汁,改变了传统烹制方法,采用果木炭火挂炉烘烤,使鸭子肉质细嫩、肥而不腻,被朱元璋命名为“烤鸭”。 18、涮羊肉业:忽必烈 据说忽必烈南下作战,战斗间歇时忙着吃饭,厨师来不及做传统的炖羊肉,就将羊肉切薄片用沸水涮,发现味道甘美异常,从此流传开来。 19、饭馆茶楼业:灶君、茔惑真君 20、旅馆业:三国关羽 关羽为人正直,做事言而有信,故为后世人当官及做生意人皆尊为祖师。 21、理发业:吕洞宾 八仙之一。相传唐京兆人,因曾在江淮斩蛟,后人尊其为理发业祖师。 22、澡堂业:智公禅师 志公,又称智公,史有其人,是南朝时高僧宝志禅师,世称志公和尚。北京澡堂业为修脚匠所创,修脚匠奉志公为祖师,故澡堂业也奉志公为祖师。 23、旅游业:明末徐霞客 徐霞客,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 24、中医业:战国扁鹊、三国华佗 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医术,后世即尊奉他为中医的祖师。 25、中药业:明朝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明代杰出医学家。著成《本草纲目》等多部医书。 26、中医内科:唐朝孙思邈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著《千金方》,被后世誉为“药王”。 27、中医外科:三国华佗 华佗名甫,字天化,曾创制麻沸散(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故被尊称为“外科鼻祖”。 28、中医针灸:北宋王唯一 王唯一,宋代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 ,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合可分,体表刻有针灸穴位名,用于教学和考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9、中医妇产科:唐代陈靖姑 陈靖姑,小名陈十四,福建省汉族民间称之娘奶、奶娘、夫人奶、临水夫人、陈奶夫人、顺天圣母等。陈靖姑是汉族民间信仰之一,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30、膏药行业:铁拐李 八仙之一,因为传说他背上的大葫芦里保存着神奇的丹药。所以后来中国社会上从事膏药行业的人就把他看作自己的祖师。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