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31|回复: 18

让爱智慧,静待花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4 09: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爱智慧,静待花开
全市优秀家庭教育征文入选篇

    篇首语: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石。由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得不少家庭只有一根“独苗”,于是,怎样关心与教育好这仅有的一个孩子,让他们能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笔者这个年龄段的家长们(甚至还包括这些家长们的上一辈家长)时时忧心与经常谈论的话题。泰曼•约翰逊说过: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可见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密不可分。
    初中阶段,是孩子人生的第二起跑线,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黄金时期。他们身体的迅速成长,促进了心理的成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使他们敏感、冲动、困惑、叛逆……我们家长如果仍以爱小学生的方式去爱中学生的孩子,是不可取的。如何让他们告别无忧远虑的童年,平稳过渡到人生发展的新台阶呢?    近几年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在阅读中读懂生命之可贵
    古人大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人生追求,因为这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由于多门学科知识的学习,艺术类素质的培养,大都比较繁忙,加之经济条件等的原因,“行万里路”一般是难以做到,但我以为,我们可以让”读万卷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从小学开始,我便和儿子共读一本书,无论是童话故事《海的女儿》还是科幻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尽管这些书并不是我最爱读的,但有了书这座桥梁,便与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和他们聊一聊童话故事里主人公的善良,谈一谈科幻世界的神奇,说一说小说里精彩的情节......这样就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记得有一天,儿子摔了一跤,开始时是痛得哭天喊地,但我刚想给他上点药,没想到,他突然却变得刚强起来,怎么也不让我弄。问他原因,他说:“哈得波特有了闪电疤痕才会有力量,我也想要一个。”理由虽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但至少他让自己受伤的阴霾一扫而光了。
    上了初中的男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关心天下事,喜欢探讨人生价值。同时,他们的课业负担也十分繁重,考试的焦虑,同学间的攀比,与父母的代沟……让他们开始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时有的家长往往会抓住几本教科书,将所有与学业无关的书籍全部封杀,其实这应该说是不那么明智的。我觉得,应该在学校课程之外,允许并引导他们涉猎更多的课外书籍,让他们从精彩的百科全书中,探索人类宇宙的奥秘,永葆一颗好奇心,让他们自由与名人对话,学到为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道理,让他们在书中去“行万里路”,去了解世界。这样,孩子的人生境界才会得到提升,也一定会快乐幸福地走完“心理断乳期”。
    从孩子进入初中开始,我便有计划地和他一起读《苏东坡传》、《张居正传》、《曼得拉传》、《爱因斯坦传》等一系列名人传记,这些传记讲述的都是那些成大业者真实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人生或大起大落,或历经磨乱,或遭遇学术上的瓶颈,没有一个是顺风顺水的,但他们都从未怨天尤人,反而在逆境中走向了人生的顶峰,他们也是人类良知的代表者,阅读这样的故事使孩子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生命的高贵,往往是身处逆境,依然从容;生命的高贵,往往是身处险境,依然不屈。
    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潜在气质里、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命和文字中。”课外阅读让孩子受益匪浅,让他们深深懂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甘于奉献,明白生命之可贵,由此推己及人,他们也一定会去善待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
    二、在陪伴时培养独立之精神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的陪伴不但能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打下高智商、高情商的基础,更能因融洽的亲子关系让你的教育入脑入心。那该如何陪伴呢?是写作业时一刻不离地坐在孩子身边,还是进行才艺培训时一直守在孩子身边,或是他们出去玩耍时也一直看着?答案是否定的!我以为,我们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那就是:“守住自己恰当的位置,逐步培养他们独立的精神。”
    孩子读小学时,我常常寸步不离的守着孩子做作业、学琴、玩乐。但他上初中后,我发现他自信自立的意识强了,我意识到,进入青春的孩子,有了一些“叛逆”,大人陪伴多了,唠叨多了,她们会感觉自由空间太少,嫌弃家长管得太死,产生反感。这样的“保姆式”陪伴不再合适。于是,我试着改变陪伴的方式,他埋头学习时,我做家务,上网完成自己的工作,尽量不去打扰他的学习节奏。渐渐地,他不再像上小学那样,时时刻刻问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只是将不懂的内容罗列出来,第二天去请教老师、同学或拿手机在网上去查阅;以前,儿子练琴每天都由我督促,现在,课业负担重了,他会在学习之余自行安排时间,主动弹一弹琴,轻松轻松,调节一下大脑;以前,他外出的路上,坐哪路车,拿多少钱,做什么事都要由父母交待好,现在,来来去去一切都由他自己来安排决定。结束了“保姆式”的陪护方式,孩子开始有些不适应,学习用品、手机、钱包等物件经常丢三落四,练琴的时间可能会缩短,补习路上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磕磕绊绊,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后,他慢慢地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自觉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哲学家周国平曾说过,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笔终身财富,一辈子受用不尽。陪伴孩子,应该是从时空上从近距离到远距离,心灵上从远距离远到近距离的陪伴。陪伴中渐渐放手,在放手的过程中,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才会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提高。
    三、在留言中滋润孩子之心灵
    孩子,就是一颗种子,阳光沐浴,雨水滋润,才会慢慢发芽,慢慢生长,努力向上。而家长的教育应是阳光、雨露无处不在,潤物无声。
    我不算一名合格的家长,性格比较急躁,常常喜怒形于色,宣于言。但我明白,没有一个孩子能在吵吵闹闹的斥责中快乐成长,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男孩子,他们大都有着强烈的“成人感”,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而实际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够成熟,主观愿望的“成人感”和客观实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不爱与家长交流,他们总是一有时间都会拿起手机上QQ、开微信与人聊天,或者玩一玩游戏,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巧妙地利用这一平台,主动与儿子成为QQ好友,常常去关注他的QQ或是“说说”。这样,即使与儿子没有太多言语的交流,我也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常常揣测孩子的那颗心也踏实了。除此之外,我常常会根据他偶尔自言自语的唠叨或“说说”上的话语,去QQ上给他留言,或鼓励或赞扬或谈心,少了言语的交流,但有用心的爱,智慧的爱,孩子也一定会阳光健康成长。
    上学期期末 ,学习成绩一直较为优异的儿子居然考了一个班级 28名。看到成绩的我真想撕掉成绩单,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望着他不安的眼神,心又软了。我尽力克制自己静下心来,不再提起这事。开始帮助他制订暑期生活计划,和他在网上一起解决数学难题,给他报名参加篮球训练班,带他去游山玩水。他似乎忘记了失利,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学习更加专注。
    看到儿子如此努力,我也释然了,在他的QQ上给他留言,写下了我这段心路历程:
儿子:上学期期末,你考了个28名,我惊讶、烦恼、担忧。
    可你,开始情绪虽有些失落、消沉,但经过两天,又平复如常。暑假,你真的努力!每天都有条不紊地预习课本、练球、弹琴、看书,和你比较起来,妈妈是多么幼稚可笑,你又是多么坚强成熟。
    想想,我真应该感谢这个28名,让你在学习上有了更多前进的动力,让你有了战胜失败的勇气和经历,更让你明白,生活中你将会面对无数次“28名”,从而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谛。
    感谢你谅解父母偶尔的急功近利,让你委屈了。
    生命的深层意义,常在于诱惑丛生中保持真我,在挫折失败中放平心态,心诚度日。共勉!
                                        ――爱你的妈妈
    虽然儿子收到留言并未与我交流,但这段话他一直未删除。
    经历这次“事件”后,每次遇到孩子让我抓狂的一些事情时,我总是用留言的方式来教育他,当他为是否能参加校篮球队而苦恼时,我赠他一首弗罗斯特的《一条未走的路》,让他知道人生中一定会有遗憾;当他学习小胜,沾沾自喜时,我送给他《世说新语》中的名句“小胜是智,大胜是德”来警示他。
    QQ上的留言不是家长一时之气的责骂,而是家长深思熟虑后的因势利导地教育,它能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能让孩子在充满理性的言语中,慢慢读懂人生,幸福成长,丰盈自己的心灵世界。
    结束语:孩子就像春天灿烂的花朵,从花骨朵开始,一天天的酝酿,一天天的等待,终有能美丽绽放之时。家庭教育是永恒的事业,父母当应试着用智慧去爱,以平静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缺点与进步,失败与成功,挫折与成长,一路阳光雨露相伴随,定会见到春暖百花开。
                      文稿来源:常德市妇女联合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09: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教育是永恒的事业,父母当应试着用智慧去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4 10: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4 11: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我直言,我不赞同什么“人生起跑线”之说。不要给人过早地造成攀比的思想包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4 11: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我直言,我不赞同什么“人生起跑线”之说。不要给人过早地造成攀比的思想包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4 11: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可见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密不可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4 1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巧中 发表于 2018-7-24 11:23
恕我直言,我不赞同什么“人生起跑线”之说。不要给人过早地造成攀比的思想包袱。

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4 14: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欢迎指导,交流有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4 14: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州方远 发表于 2018-7-24 09:11
家庭教育是永恒的事业,父母当应试着用智慧去爱。

佳贴, 点赞!欢迎指导,交流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4 16: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阅!欣赏!点赞!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12 07:47 , Processed in 0.0396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