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典小说和戏剧,很为一些清官们处理老百姓的越‍级上访案件所感动。比如宋朝那个有名的包青天,就常常‍乔装打扮一番之后,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和冤情。即‍使高高打坐在开封府,公堂之外也设有一面鸣冤鼓,军民‍人等,均可击鼓鸣冤。有时出行在外,坐在八抬大轿之‍上,含冤者拦轿喊冤,也无有不接待之理。如此,他老大‍人演出了一幕幕深得民心的活剧,‍其清名至今仍为世人传颂不已。 在最善考证的当代学者中,无论请出任意哪一位来,‍尽管可以考证出包大人昔日曾在哪里方便过,在何处吐过‍痰,恐怕也无法考证出他曾在哪里上过党校,学习过代表这个代表那个的理论。包大人能够这样做,只不过尚存一息做人的基‍本准则——正直与良心。若要深究起来,其政治立场还是‍有严重问题的,因为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如何维护皇‍帝老儿的封建统治,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与今天的这个核心那个核心保持高度一致。 任何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包大人的事儿毕竟已经过‍去千年了。比起那时来,今天官员们升堂理案的条件,已经不是什么鸟‍枪换大炮,而是大刀换原子弹了。反正老百姓出钱,真的‍假的,好歹也捞了个大专以上文凭。也有飘洋过海,‍捞了个硕士、博士头衔的。身在官场,每升一步,又能这里‍学习一年半载,那里培训三月五月。论起学识才干,恐怕都是学富十车,才高一十六斗的知识翻番的超学之士。当初最多不过“寒窗十载”的包大人,算个饱学之士就很不错了,哪里望得了超学之士的项背呢?老大人有幸看到今天,即使再清正,怕也难得继续打熬下去,少说也要患几天眼病。 这且不算,还有更令包大人羡慕不已的事。若要理案,反正腰里别着大哥大,公堂上、房间里安有程控电话、传真机,再也无需搞鸣冤鼓之类的落后玩艺儿了。若要外出,起码也是进口小轿车,所到之处,星级宾馆的高级套间、奇珍异味、妙龄女侍,早已准备周全。至于保安措施,就更不用说了。哪里像包大人当初,骑马坐轿,一路风尘仆仆,颠沛流离,还得借处投宿。遇到坏人,尚需格斗一阵,难免性命之忧。不过,也有一点是不及当初包大人的,就是电视里面频频打镜头,连三岁小孩也识得今官们的尊容,微服私访是相当危险的。 要求今官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微服私访,原也大可不必。但是,他们那样深通代表理论,又享受着如此优越的条件,学学包大人,认认真真坐在公堂上,接待一下上门叫冤者,或者安安详详坐在小车里,接待一下拦车鸣屈者,总是应该的,而且完全可以比包大人做得更好。可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只要在衙门里工作过的人大概都知道,今官们的办公室,多半时候都是成天紧锁着的。除了小车司机和贴身秘书,不用说老百姓来上访,就连部下来请示,其他身边工作人员来汇报,也很难知其下落。 如果说,因为眼下老百姓上访层出不穷,今官们开着‍小车,忙着接待拦车喊冤者去了,那的确是可钦可嘉的。‍可实际情况又是一个恰恰相反。只要有点“格”的官员出‍行,车过之处,早就有各级干部和公安干警清道扫障,沿‍线有告状动机的对象全都控制起来了。稍有疏漏,发现有‍人拦道告状,下级就要倒大霉。 也许由于受过拦道告状事件的惊吓,今官们对老百姓‍越级上访一直讳莫如深,并于多年前订下了一条名曰就地‍解决的规矩。此规一出,越级上访者纵然吃尽千辛万苦,‍筑下万丈债台,最后连张龙赵虎也没见着,就被通知属地‍官员接回(说押回更为贴切),被当作“不稳定因素”给控‍制起来了。 这个法儿对减少越级上访居然还很灵的,于是干脆加‍以完善,写进了堂堂的国家法规。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与思想教育疏导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小百姓,不知道有没有北京的部长到党中央和国务院上访,也不知道有没有省会的厅长到省委省政府上访,甚至也不知道有没有市府县城的局长到市县委和市县政府上访。我们只知道有很多冤屈在底层得不到解决,要越级向值得我们信赖的上级党委和政府倾诉。虽然说起来恐怕只是一些细小的琐事,可就是这些细小琐事往往关联着我们的身家性命。如果知道中央、省、市、县的党委和政府都忙着“就地解决”部长、厅长、局长们的上访去了,我们当然也就不会去麻烦上级领导了。反正‍小百姓的蚁蝼之命不值钱,累死病死饿死冻死踏死踩死冤死屈死都是一死,免得枉费了盘缠又被押回来整死,赔了夫人又折兵,死了还被人嚼舌:不懂市场经济的愚氓。 好一个“就地解决”啊!包大人,如果泉下有知,凭您的正直与良心,给评判评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