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方鹰a 于 2018-8-18 13:15 编辑
桃源三阁之文昌阁 徐探 桃源县自古物华天宝,地灵人杰,风景优美,素有人间仙境之称。除名扬中外的桃花源外,其沅江桃源境内更是古迹众多,有桃源八景、三塔、三阁等风景名胜。 桃源三阁都坐落在县城沅江边一带。三阁是指漳江阁、文昌阁、白佛阁。 白佛阁位于县城延溪口白佛寺之右,不知始建于何时,为古时进入桃源县城第一景观,已毁,至今未重建。而漳江阁现雄踞县城东街沅水之滨石柜之上。1368年,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间所建,曾五次重修,规模较白佛、文昌两阁为大,由于在县城之角,相对较冷清。 文昌阁位于县城南街,濒临沅江,虽是在江边,但这里是县城中心地段,并与漳江阁、楚望塔、回风塔相望,地势宽敞,游人如织。登阁俯瞰,沅水一碧,江心双洲景色迷人,对面远山尽收眼底,让人心胸开阔,大有万里江山任我驰骋之感。 文昌阁又名“川上亭”,元延佑6年,即1319年修建,据今已有近700年历史,阁为2层6边形木质结构古老建筑,明代到清朝几百年间,当时的桃源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文昌阁的兴旺,曾数次对其进行修葺,使其穿越近700年风雨不倒,经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朝更替,历经沧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为后人流下了一古老文化遗存。 至于桃源文昌阁的由来,并没有什么典故,只是取其文运昌盛的意思。在我国,好多省市都建有文昌阁。是我国崇奉“文昌”独特文化的表现。早在古时,我国便有崇奉“文昌”之风,但仅属于星辰崇拜,因为文昌原为我国古代对北斗七星中魁星以外六颗星的总称,传说文昌星是主宰人间功名、禄位的神星。 到了唐朝,由于唐朝文化昌盛,又重科举,人们对文昌的信仰和崇拜,有了更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宋、元间始,有人把梓潼神附会为文昌帝君。梓潼神,道教神名,相传姓张,名亚子,居蜀梓潼县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以纪念。而道家谓玉帝命梓潼学管文昌府,即人间功名禄位。唐宋时屡封为英显王。 到了元仁宗延佑3年,更是封其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是时,全国各郡县遂大修祠堂祭祀,其后文昌楼、文昌宫、文昌塔、文昌庙、文昌祠、文昌阁、梓潼观等祭祀建筑遍布全国以及海外大多有华人的地方。各种有关文昌的文化活动,也频频在全国各地出现,形成了一股丰富多彩的文昌文化风潮。 位于桃源县城的文昌阁就是元佑6年所建,是国内文昌阁建造最早之一。阁是道家建筑的一种,与道家的其它传统建筑如观、洞、宫、塔不同,主要为登临凭吊、游憩、藏书之用,其文化意味更浓。阁一般为三、五、七、九层不等,当然也有突破规制的。桃源的文昌阁即是一例,它只有2层。从名字来说,桃源文昌阁和其他城市的文昌阁没有区别,但是桃源却赋予了其新的意义。阁内塑有文昌帝君神像,寓昌明儒学文化之意。 解放后,为了更好保护文昌阁这一古老建筑,1964年县人民委员会拨出专款对其进行了整修。特别是2008年,位于县城防洪题外的文昌阁,由于地势宽敞,又在沅江风光带,县里在此处建了一“健身广场”对市民开放。 新建成的健身广场,有多种健身器材在此安放,可以同时容纳上百人健身。每天夜幕降临时,来此健身的人们在这里翩翩起舞,组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桃源文昌阁现正以它古老而又年轻的风貌,在新的时代迎接着各地而来的八方来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