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有一个养老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因为,在我国的计划生育时期,已经有不少人进入了老年人行列,这就意味着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孩子们要承担四位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两个人照顾四位老人是忙不过来的;但是,如果把四位老人的养老问题交给机器人,却又是老年人的悲哀。儿女们养活大了,却指望不着。虽然未来的智能机器人拥有与人交流等多种功能,但毕竟那是一个缺乏感情的“铁疙瘩”,毕竟缺少许多人情味。
据华商报8月23日报道,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4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压力不断增加,养老服务机器人也日渐兴起。然而,养老服务机器人真的靠谱吗?会有多少人愿意和机器人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面对这个社会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令人忐忑不安。尤其是我们这些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不仅是国家某个时期政治运动的受害者和牺牲品,而且又是知青下放和下岗失业的亲身经历者。可以说,想多养一个儿女的时候,国家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当我们不能生育的时候,国家又放开了二胎生育。总而言之,我们这些人就是倒霉的一代。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步入老年时期,孩子们为了求生存,他们一个个都很忙,再加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他们夫妻俩要负担四位老人,他们既得承担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又需要承担四位老人中身体不好者的就医看病和住院陪护。如果真的年纪大了,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龄,这些孩子真的无法照顾我们。到了那时候,恐怕孩子们也到了五六十岁的年龄。所以,老龄化问题的确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所以,养老问题怎么解决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
有人说,可以住进养老院。但是,我们的社会得建设多少养老院?再说了仅凭我们低廉的养老金能住得起养老院吗?有人说,可以以房养老。但是,我们的房子住过几十年之后,已经贬值,以房养老谈何容易?因此,现在又有人捣鼓出来用机器人养老的新话题。
或许,我们可以不否认智能机器人会拥有与老年人交流的电脑感情程序,可以有说有笑,对答如流。但是,那毕竟是缺少人性和人情关怀的玩偶。而且,当智能机器人变成养老的工具之后,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就会逐渐消失,人情和人性就会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而且,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就会让子孙后代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发展到了如此严重地步,那就是老年人的悲哀和精神枷锁,智能机器人绝不会给广大老年人带来天伦之乐的幸福享受。
正如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先生生前所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特权。”老来受尊敬,作为老年人最美好的精神特权,那应该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如果失去了子孙后代的孝心,尊老爱幼不仅会变成标语和口号,而且会让老年人无法获得应有的精神财富。因此,不管智能机器人的大脑里输入了多少丰富的感情,它都是无法与子孙后代拥有血缘关系的感情相提并论的;因此,当老年人失去人情味的时代到来,让智能机器人代替儿孙孝心之后,那就是我们老年人名副其实的悲哀,而绝不是值得炫耀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