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089|回复: 45

黄老师因何导致灰色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 23: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老师因何导致灰色人生


    在我工作过的三所学校和一个机关、上千位同事中,黄老师的人生经历颇为周折,也让人迷惑不解,一言难尽。
    作为毕业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农学专业本科生,黄老师本是很抢手的科技人员。然而,他却大半时间不为同事和领导看好。要么生活在人们异样的眼光中,要么工作得灰溜溜的。早年,他在农业局下属的区农科站当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八十年代初兴办县农民中专时,他被农业局甩包袱,调整到了教育战线,在职校教农学类课程;职称虽为中学高级教师,却在后来又被两所学校推来搡去,调动过两次。离世时,人们还不愿去悼唁他。
    黄老师因何导致了他那灰色的人生?
    首先,来自于他那别具一格的奇怪举动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机关调到县城旁的学校工作后,与黄老师成了相好的同事。他不仅按我的要求,热情地当农学专业的班主任,认真教几个班的农类课和实习指导课,而且认真地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看到黄老师工作很有成效,班子同意我的意见,向上推荐他为市级优秀班主任;我还在1994年公开发表的报告文学,即《托起明天的太阳》一文中,写了他的一段事迹。此事,当时我的搭档刘书记感慨道:“想不到,昔日扯“旗”造反被人耻笑的人,如今还变为了市先进!”
    原来,曾为乡党委书记、后为区长的刘书记,早就从他的前任黎区长口中,听说了黄老师年轻时的一个滑稽可笑的故事。
    “文革”的1967年年中,在区农科站的黄农艺师,一天中午过后,一个人突然在集市上大呼大叫起来,口里嚷着“造区里走资派的反啦”!当即引得区集镇上的人们围观、发笑。此时坐在太阳底下,正挂着牌子写检查的黎区长等“一小撮走资派”,也被弄得想笑不敢笑。原来,黄把一床被面红填心,用帐篙子举着,当红旗号召路人起来造反了。他的后面,其新婚不久的农村妻子正一边喊着他、一边跑过来抢夺这被面红填心。
    此事后,因他身高只一米五,扯“旗”造反行为有些怪异,人们便戏谑他为“儿童造反”,从此把他当作了一个既好笑、又灰色的人物。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此事,当年正在一中读初中时的我,即已听说了这一笑话。只是不知,这故事中人,就是我后来的同事黄老师!
    其次,来源于他那自作主张的冲动行为
    记得1985年冬的一天,我随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到黄所在的学校作调查,从老师和领导的口中,得知了黄“吹泡泡”的故事。
    当时,我们一进入老师的办公窒,就听正在备课的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县长讲笑话,说是学校出了个“黄泡泡”,险些让学校鸡飞蛋打!
    随后,我们来到校长办公室,边烤火,边听校长和书记作了对黄“吹泡泡”之事的情况汇报。
    原来,应来校高价买水稻良种的熟人之请,黄当即向校长书记作了介绍,并坚决主张学校把良种高价卖给此人,还当众拍胸作了担保。可事后,不仅没赚到钱,反倒赔了跟去拿钱人的出差费!原因是,买良种的人用车拖走稻种卖钱后,当即携款潜逃了。
    此事,要不是后来副县长向上找关系报案,抓到了作案人,其损失可真不小呢!
    事情过后,黄灰头土脸,上下不是人,随后就哑巴吃苦瓜,被调到一所偏远的农职校去了。
    第三,来自于他那虎头蛇尾的行事习惯
    得知黄老师的这个毛病,是在1987年春天。
    那年,我到偏远的农职校检查开学工作时,首次见到了黄老师,并听说了他的有关事情。
    到校听开学情况介绍后,我请校长带我到看学农基地看看。到现场后,见一个身子很矮、约摸五十岁左右的男人在基地一角割青草。只听校长问他:“黄老师,你又割野麦草干什么?”那叫“黄老师”的人答道:“看到学校没用它喂猪、养鱼,我就去喂兔子、鸡鹅呀!”
    看到这叫“野麦草”的长得绿茵一片,我便问:“这草长得喜人,学校怎不利用呢?”
    校长叹了口气,把脸向他,没有说话。不过,校长把我向他作了介绍,还特意说他是从某某学校才调来一年的老师。如此,我瞬间明白了这叫“黄老师”的来龙去脉。看到他健谈,我就愈发好奇。于是,我便提议校长去黄老师家,看看他用野麦草喂养家畜的情况。
    一到黄老师家,满屋凌乱景象扑面而来:争抢青草的鸡鹅,追逐着弄得杂屋间遍地狼藉;笼内跳来跳去的兔子,把个草渣弹得笼子周围赃赃的;东倒西歪的椅子上,还溅了一些鸡屎痕迹;正扒着吃饭的的小女儿,弄得满桌子都是汤与菜叶;当时还没当工友的妻子,正忙得的蓬头垢面的……
    见此情景,我心里好一阵唏嘘。面对黄老师夫妇的尴尬,我还向他俩表达了宽容与同情之心。
    从黄老师家出来后,我在校长办公室问了一些黄老师的情况。校长告诉我说,黄老师的家境确实不好,也值得同情,然而,他那与人夸夸其谈、工作虎头蛇尾的毛病,不仅导致了他负责的学农基地经营越来越差,害了学校,也影响了老师们对他的看法不好,对他一家的同情!
    原来如此!
    离开这学校时,我特地再去看望了黄老师。我向他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他爱人的工作问题,我会立即向有关领导提出建议,看能不能尽快落实,以缓解家中的困难;二是委婉地提醒他,凡属学农实习基地上的事,看准了,安排了,最好坚持到底不走样地干下去,干出成效来,让事实说话!
    见黄老师点头后,我才离开这里。
    第四,来源于他那不合群的怪僻女儿
    本来,黄老师退休前的一段工作表现,已被领导、老师们所理解、谅解和接纳,然而,由于其身边大女儿那不合群的怪僻行为,导致了人们对黄老师夫妇及整个家庭的轻视、忽视与蔑视。
    记得六年前的正月初四,黄老师去世大夜时,人们都不愿意去殡仪馆参与悼唁!
    这天下午午2点,当我准备与家人一起,驱车去百把公里外的岳母家拜年时,突然接到黄老师爱人的电话。她哭着告诉我,说是她丈夫年前走了,今天在殡仪馆过大夜呢!
    放下电话时,我还没从吃惊中回过神来。这过去的老同事死去几天了,不只是我才知道,就是仍与黄老师同一学校的我的夫人,也才从我接的电话中得知这一消息!这是为何呢?难道,黄老师又不为同事们接纳了?为解此疑问,我急忙打电话给自己以前的几位助手,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事?他们都说不知道,并且若无其事的,没表示出惊异之感。我再打电话给过去的一位二层骨干,即如今的副校长,问黄老师之事通知老师们没有?得到的回答是:学校工会年前已发出通知,可能是没人响应罢了。
    放下电话后,来不及多想,我就急忙与夫人一起,打的赶到了殡仪馆。
    进入殡仪馆,除了我们刚燃放的鞭炮花炮响了一阵外,一切又归于死一样的沉寂。
    面对黄老师的遗像,我们一连深深鞠躬三次。之后,我们来到正坐在黄老师棺木旁的他的妻子和女儿面前,向她们询问了有关的情况。如黄老师才70岁,怎么就早早离世了呢?大夜怎么安排的呢?作为同在一所学校同事十年的女工友、女教师,母女俩一见我们,当即哭泣不已,好似冤屈解除时痛哭一样。触景生情,我们也觉鼻子酸酸的。随后,我们才得知,黄老师系高血压和冠心病突发离世。至于大夜准备怎么办,她们一脸的悲苦,满脸的无奈,哀哀无助的样子。见状,我顿感滋味异常。在离开殡仪馆时,我宽她们的心:不要担忧,我会提醒你们校长安排好今晚的大夜的!
    随后,我立即给这所学校的校长打了电话,问了他办丧事的打算。他告诉我,准备三点多钟时,带些人去殡仪馆开追悼会,作些抚恤安排。我委婉提醒他,黄老师先为农技干部,后为教师,是做出过贡献的退休人员,盖棺论定,应好好善待他,安抚好他的家人才是啊!我还建议道:是不是应从现在起,马上派人去殡仪馆主持大夜的安排,以免让黄老师的爱人不致感到孤立无援、哭天无路啊!
    当天晚上,我在岳母家绘校长打了电话,特意问了此事。他告诉我,下午,他动员了二十多位在县城的教职工,为黄老师开了追悼会呢!
    听校长如此说后,我才叹了口气,放下心来。
    不过,事后我想,一位在农技和教育战线工作三十多年,且是中高职称的老师,离世后的追悼会,怎么靠“动员”才来20多人参会呢?同事们怎么对他如此不感冒呢?
    后来仔细一想,我才猜到,可能是源于黄老师那不合群的怪僻女儿吧!
    说起黄老师的这个大女儿,就令人皱眉头。当年她大学毕业后,我应她父母的恳求,把她照顾安置在其父母所在的同一学校里,即与我,与她父母都成为了同事。如此,本以为会好好工作的她,却不料,在教书、育人与为人等三方面都出了问题:当班主任时,给学生灌输一些怪思想;教语文时,又说些不伦不类的怪说法;后来有老师反映,说她对某某“功”的主持人顶礼膜拜,已快走火入魔了!我大惊,急忙向黄老师打招呼,要他制止其女儿的不法行为。此事,当时得到了收敛。可哪知,在我调回机关几年后,他女儿便因暗地变本加厉行为,而被监视起来,随后又因不思悔改而被关押一段。近二十年来,她极少与同事往来,对人情客往、礼尚往来,更是不沾边。于是乎,她不仅成了世外之人,而且后来被开除工作,也害得她年迈的父母里外不好为人了!
   
    唉,谈到黄老师因何导致灰色人生,原因实在很多。而主要者,在其不孝的大女儿身上!
    这,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发人深省啊!
    看来,人不仅要“以史为鉴”,还要“以人为鉴”!
    一句话,无反思、无对照、无纠错的人生毫无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04: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05: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0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父女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07: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仅要“以史为鉴”,还要“以人为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08: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08: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师的家境确实不好,也值得同情,然而,他那与人夸夸其谈、工作虎头蛇尾的毛病,不仅导致了他负责的学农基地经营越来越差,害了学校,也影响了老师们对他的看法不好,对他一家的同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08: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仅要“以史为鉴”,还要“以人为鉴”!
    一句话,无反思、无对照、无纠错的人生毫无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08: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3 08: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6 04:23 , Processed in 0.0366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