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90|回复: 32

我当耕读教师(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8 14: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当耕读教师(4)


园丁之歌.jpg

花鼓戏《园丁之歌》



    我当耕读教师时,文革表现出来的中央内部的乱象,像我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都能够感觉得到。1973年,记不得是上学期还是下学期开学不久,县有关部门下通知,组织学校老师到县城去看花鼓戏《园丁之歌》,宣传说这是毛泽东文艺革命最新成果,代表教育革命的方向,要将看戏作为政治任务完成。我本来是在湖南花鼓戏文化熏陶下长大的,酷爱花鼓戏。小时候乡里演草台戏,十里八里我都赶去看戏,现在是去“完成任务”,反而不领情。好像六合学校全体老师10多人都去了,晚场戏,步行去的,往返20多里路。我带着上小学的五弟一起看戏,他至今都记得我鼓励他自己走,不要大人背,要像一个男子汉。这台戏最初原创是长沙市碧湘街完小,剧名为《好教师》,经长沙市湘剧团柳仲甫执笔改编后,1972年参加了省里的会演,得到好评,后来还拍成电影。剧情简单,主人公青年教师俞英,采用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的方法,帮助一个学生克服缺点,变得爱学习、守纪律、懂礼貌,而且使另一个青年教师方觉也认识和改正了自己对待学生的错误态度和方法,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俞英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向工人阶级学习的:“人从心上育,水往根上浇”。足见编剧者要紧跟时代的良苦用心!我们当过老师,就知道完全通过说服教育改变一个后进学生,尤其那些生性顽劣的学生不容易。我教初中,班上15、6岁的男学生,个子比我还高,在课堂上我就罚站过。看了戏,我们普遍认可俞英的教书育人的方法,但要做到太难了。回学校后,开展老师学俞英的活动,给学生讲陶利从淘气生转变为好学生的故事。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也到县城看花鼓戏。不久湘剧《园丁之歌》拍电影了。但是,说江青批判《园丁之歌》,再后来更被说成是大都草。也有小道消息,说毛主席看了湘剧《园丁之歌》,赞不绝口……一个乱字了得!谣传归谣传,但见诸党报《人民日报》的文章《为哪个教育路线唱赞歌?――评湘剧<园丁之歌>》,白纸黑字,回避不了。在当时政治环境下有动则得咎的感觉,我认准一个死理:老师要教书,学生要读书,天经地义!


批判师道尊严.jpg

学习黄帅,批判师道尊严


    上面不停折腾,都是为了争权夺利,害苦了老百姓。教育系统的折腾,更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学黄帅,批判师道尊严,反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也是1973年、1974年的事情。1973年9、10月间,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 (2) 班12岁学生黄帅,用写日记的方式给班主任齐洪儒 老师提意见,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于是,黄帅给包括《北京日报》 在内的首都多家报纸写信反映情况。来信主要是黄帅讲自己怎么“挨整”,如“我去上课就是准备挨整”,“老师拍桌瞪眼”,等等。最后调门儿提高到“师道尊严”,如“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信中用了不少“文革”期间成年人写大字报的语言,比如“批倒批臭”“划清界限”“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等等。《北京日报》先是编内参,1973年12月12日以 《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 为题加按语公开报道”,到了12月18日,《人民日报》 转载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另加编者按语。
    尽管当时有“传达重要指示不过夜”的说法,但上面的精神闹腾到到公社大队一级,仍然有一个时间差。1974年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公社才以在六合学校开现场会的形式,传达上级关于学习黄帅的精神。当时公社文教办主任是彭大中,刘荣华是管教改的副主任,一般理解刘荣华就是管教学,管业务。刘荣华具体负责“学黄帅”现场会的组织和召开。刘荣华是我读高中的校友,在学校很有名气,是学生会主席。不过,在文革中是以我为头的红革会组织的“战士”,我们是朋友。现在地位又恢复“正常”,我是一名普通老师,他是文教办领导。刘荣华办事认真,开会前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到学校提前传达上级精神,指导我们发动学生给老师和学生写大字报,而且他还刻印了一批示范的大字报,让我们参考。同时,他告诉我们,将从我们学校选几份写得好的大字报,与现在的示范大字报放一起做大会文件,发给参会的各学校负责人。这可忙坏了我们学校,校长要筹备接待工作;高年级老师要发动学生写大字报。学校决定小学4年级5年级和初中班学生写大字报。初中班首当其中,人人都要写,而且一般要用毛笔写。我是初中语文老师,更加忙。当时学生本来就没读多少书,能写清楚几句话的人微乎其微,主要是老师代笔,全校老师不管低年级高年级都要参加。学黄帅现场会如期举行。学校各个班级有专栏,学校走廊里用麻绳挂着一张张大字报,真像那么一回事。


141056kj941qlbsi33049k.jpg

刘荣华(1946—2017)


    令与会者忍俊不住的是看见其中有一张我写的大字报,题目是《屋漏住不得》。刘荣华提供给我们看的大字报中有一张《生水喝不得》的以学生口气写给老师的大字报,批评学校领导和老师不关心学生的健康,不烧开水供应学生,学生口渴,只好喝生水,久而久之影响健康。我们学校当时只有两栋教学用房,小学部是一栋坐北朝南的茅草房,是老房子,质量不错,只要每年坚持翻盖,不漏雨;初中部是新修的土砖瓦房,其名瓦房,比较现代,实际上墙壁是土砖,雨水浸泡,有倒塌危险;特别是房顶,没有杉木,用杨树或者椿树做檩子,经不住抗压,房顶凹凸不平,凹陷部分下雨积水,油毛毡早烂,经常外面下大雨,房子里下小雨;外面雨停了,房子里滴滴答答没完没了。当时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给予一定人力物力支援。大队党支部知道学校的困难,而且这栋房子就完全是由大队出资修建的。大队一时无能为力。我受启发写《屋漏住不得》的大字报,意思就是学生喝生水的问题学校和老师确实有责任,而且也能够解决,但解决房子漏水,没地方上课,不仅我们当老师的没有办法解决,学校领导也只能“望洋兴叹”啊!1980年,刘荣华和胡昆山到长沙出差,特地到湘潭大学看望读书的我,还说起我的大字报《屋漏住不得》,说“亏你想得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当年岁月丶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4: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5:2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回忆。欣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6: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屋漏住不得》主要责任不在学校和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6: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写了大字报,又给财政部门提了一见,还转移视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6: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要教书,学生要读书,天经地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6: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比较混乱,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7: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8 17: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8:28 , Processed in 0.0395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