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汉平 于 2018-10-7 06:39 编辑
转者按,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滴水见太阳。在全国亿万民众庆祝囯庆69周年之际,总不会忘记新中国缔造者领袖毛泽东。毛主席是永不落的红太阳!蓦然回首,他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人物!
2018-09-28 17:28:47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作者:李栩然
1921年7月,毛泽东和他年少时最好的朋友之一萧子升见面了。 他们一起乘船离开长沙,彻夜畅谈。 萧子升回忆说:“那是最后一个夜晚,我们同床而睡,一直谈到黎明。毛泽东说,如果我们全力以赴,不要一千年,只要30年至40年的时间,就能够改变中国。” 但萧子升不愿意,因为他觉得这样的国家和人民,不值得他去牺牲。 萧子升的想法,其实是那个时代里很多知识分子的想法。 看看鲁迅笔下的人物,闰土、阿Q、栓子,都是懦弱的,盲目的,狭隘的,愚昧的。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拯救他们,更不知道他们值不值得拯救。 就像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写的日记里说:内乱不止,叛逆毫无悔祸之心,国民亦无爱国之心,社会无组织,政府不健全,如此民族,以理论决无存在于今日世界之道。 国破家亡,有的人的选择了投降,有的人选择了逃避。 生逢乱世,苟活而已。但面对大厦将倾,面对江河日下,毛泽东却选择放弃曾经的优越生活,愤然而起。 难道因为弱小,就该被欺负吗?难道因为落后,就该要亡国灭种吗? 1925年到广州后, 毛泽东在填写 《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时,对个人经历作了这样的概括:“教过一年书,做过两年工人运动,半年农民运动,一年国民党的组织工作。” 在那样的时代,任意一个职业都可以让他独善其身,苟活于世。 但他的一生,不是为自己而活的一生。 那时的他,其实并不知道革命能不能成功。 实际上,毛泽东虽然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却是在预见到革命可能失败的前提下,毅然投身到大革命之中去的,而这是他与许多革命者的一个重要区别。 日本思想家丸山升后来曾经这样说过,毛泽东与鲁迅一样,正因为他们是“失败者”,因此才成为最彻底的革命者、真正的革命者。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碌碌无为的人,都有得过且过的人,都有怨天尤人的人,但也有拍案而起的人,有积极向上的人,有浩然正气的人,有甘愿身入苦海、矢志不渝的人。 所谓伟人,不仅在于做出了伟大的事业。 而在于他必须先有伟大的人格,树立了伟大的信念,做出了伟大的举动。 就是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能人之所不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读懂他,更有多少人曾经误解了他啊! 惧怕他的视他为洪水,崇拜他的视他为圣人,将他捧向神坛。 但更多的人也就是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罢了。 其实,我们更应该去实打实地了解他的真实经历,去感悟他的初心,去看他在关键时刻如何抉择,在面对困境时如何突破,在遇到诱惑时如何自律,在遭遇误解时又该如何坚守。 去体会他的格局、思想、意志和境界。 那是一种伟大的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