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76|回复: 26

我当耕读教师(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8 15: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18-10-8 16:03 编辑

我当耕读教师(7)


154253f8b8yybtmpyg0zbo.jpg
2016年6月9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女婿刘谨陪我游览广州的小洲村,
参观龙舟竞赛。我对这里保留的人民公社的大礼堂感兴趣,拍下了这张照片。

    1974年暑假,我得到通知,调我到公社工作。我感到突然,谁会举荐我呢?虽然我仍然是农民身份,不转统销粮,不拿工资,同样是拿非包工,只是由大队的非包工变成了公社的非包工,但是一般人看来仍然是提拔、高升了。调动的具体原因不清楚,但都认为与我写大字报《我的排肋骨是硬的》有关。什么原因,一直有两种推测:一是大家盛传,我的大字报贴出不久,恰好县委宣传部两个人回县城路过,在六家渡过渡,看见大字报,向围观的群众打听作者是什么人,赞扬大字报文笔不错,写得好,而且有“反潮流”精神,所以引起公社重视;还有一种说法,公社书记易华斌不满李宏辉的尾大不掉,他们都是土改时参加工作的老同志,互相不买账,公社书记指名调我起类似“敲山震虎”的作用。
    具体接待和安排我的工作的是公社秘书姚定湘,一个50多岁的老同志。早在1964年暑假我们就有交往,那年我被安排在大队部编双抢简报,每天要电话向公社汇报一次大队的双抢进度,公社收进度的就是这位“姚秘书”。印象特别深的就是那年用飞机给晚稻治虫,他要我汇报杀死多少虫,难住了我。他告诉我方法,选择一块一平方米面积的水稻田,查验喷药后死了多少虫,然后乘以全大队的总面积,治虫总数不就出来了吗?一个暑假的各种“收进度”的实践,我明白了许多办公室的这类工作,大多是“摸脑袋”。姚秘书是在糊弄我这初出茅庐的学生。
    姚秘书告诉我,调我到公社,是参加新成立的公社“评法批儒”办公室。我知道社会上有这个活动,批林批孔的组成部分,报刊上发表有署名“梁效”的大块头文章。但调我具体做什么,姚秘书并没有说清楚,他只告诉我由他具体负责,同时抽调来的还有一个女同志叫“曾荣华”,可能是“单线联系”吧,我们并未谋面。曾荣华的家离公社不远,没住公社。我的家离公社远,姚秘书找总务给我安排了住房,开始在靠河边一间简易的房子里。住不久,还让我搬进一间干部正式的住房,不过是两人合住。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公社干部很少在公社机关住,安排的房子,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公社干部都安排有联系的大队,平时都在基层穿来穿去,食宿也有自己的联系点。近期的工作,姚秘书做了交代,我和曾荣华每人在公社大会堂做一次“评法批儒”的报告,两场报告听众不同,我只记得我的听众是全公社的下放知青。
    安昌公社的机关在白粉嘴,大会堂却在相距2里多路南面的金家垱。大会堂,人民公社时期的产物,建设式样好像全国相同,高大,显眼,会堂内有舞台,开会做主席台,还可以演戏和唱歌跳舞,表演节目。观众席是长条凳,可以坐两三百人。姚秘书只说了报告的主题是“评法批儒”,至于怎么讲各自安排,要求有准备。到时候他会参加听报告,也可能还有其他公社党委听报告。曾荣华是从梅家洲大队妇女主任调公社的。她的报告会安排在我的前面。不久,被推荐上大学了。我作报告,是在一天上午,听报告的对象全是下放知青,有长沙知青,安乡城关的知青,也有邻近津市的知青,还有三岔河、黄狮嘴等小城镇的知青。我照顾青年人的特点,“评法批儒”只是穿靴戴帽,围绕“反封建”的主题,“城隍”“土地”,任意发挥。安乡人喜欢花鼓戏,我就讲《刘海砍樵》,我说这曲小戏就是反包办婚姻,反孔老二。我借批判孔老二严肃的政治话题,大讲刘海哥、胡大姐的爱情故事,亦雅亦俗,适合青年人的口味,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我当老师,上课一般不拖堂,作报告更是这样,那天3个钟头报告,包括中间半个钟头休息,时间到了,戛然而止。很多人希望我多讲一点,我表现很无助,说时间到了。其实,再讲,也没有新鲜东西了。
李永良.jpg
昔日的知青张妮平如今也是外婆级人物了。
李永良夫妇定居深圳,含饴弄孙家庭幸福。

    这场报告,官方并无反响,因为很少有人关心,“评法批儒”这个口号,也仅仅只有公社主要领导作报告时说了那么一两次。不久,我就被安排指导何家铺大队筹备学习小靳庄现场会。以后,同是“三分之一”工作队队员李永良告诉我,他的爱人张妮平是县城关镇的知青,她参加听了我的报告,写日记谈听报告的感想,热情地夸奖我的报告做得好,几乎就是我的追星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8 16: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不长的中心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8 16: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知青中留下了良好的映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16: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8-10-8 16:22
你在知青中留下了良好的映像。

那年我27岁,和听众年龄相仿,有共同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8 16: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8 16: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8 16: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切联系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16: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8-10-8 16:21
时间不长的中心工作。

开始可能是,但后来有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16: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仍处在“文革”时期,精神饥渴,尤其是青年人,表现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16: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18-10-8 16:39
欣赏佳作,点赞!

谢谢!只是记录的我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8:06 , Processed in 0.0488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