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85|回复: 16

草很儿戏(1)女踢毽子,男打得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4 12: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柳青,放风筝;杨柳落,打陀螺;杨柳死,踢毽子。”这是沅澧流域有关孩子们踢毽子、打陀螺的歌谣。踢毽子是女孩们最喜爱的一种游乐活动。我家乡俗称“打毽瘩”或“怼毽瘩”。毽子做起来很简单。女孩们将方孔铜钱(俗称缗钱)用布包裹起来,上缀插筒,插上公鸡毛,便是鸡毛毽子。因此,杀鸡时,女孩们争抢着鸡毛,有时甚至抓活公鸡拔毛。万一没有鸡毛,就将纸对折,撕成丝条儿,在纸内包铜钱,扎成毽子。
      踢毽子的姿态很美。女孩左手端着毽子,左脚站立,右脚内侧往上踢抛左手抛下来的毽子,“一、二、三、四……”往下数,毽子跳一下,女孩张着的小手像划船一样划一下,她的小羊角辫也跟着蹦一下。这样有节奏地一踢一划一蹦,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
      毽子踢法有“盘”,双脚交换向内踢;“外拐”,一只脚向内侧与向外翻交叉进行; “跳”,将毽踢到脑后,跳起双脚交叉,让右脚踢着毽子,俗称“踩拐”。
      比赛办法也很多:两人对踢:先是一人,边踢边唱,按唱词踢,如“外拐里拐,八仙过海,初一、十五.点灯踩拐。”踩拐时把毽子抛给对方,对方接到毽子,也是边踢边唱。如此反复,谁失误,谁就输。分组踢或单人踢,踢法临时规定,踢得多者为赢家。
      败者必须双手捧着毽子,恭恭敬敬抛向胜者。胜者用脚猛踢出去,称为“贡酒”以示处罚。当胜利者将毽子猛踢出去时,败方必须将毽子接到,如接不到就要再“贡酒”,直到接到为止。
      这游戏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清代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中国古代妇女所喜爱。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20世纪初,欧美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以后,踢毽子仍为中国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1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曾把踢毽子列为国术比赛项目。
      女孩们踢毽子的时候,男孩子们却在欢快地刷得螺。
      刷得螺,即打陀螺,基本上是男孩们的专利。因为它可以一人玩耍,所以我小时玩得最多。得螺一般自己制作,是一只由圆形檀木或栗木制作的光滑锥体木头。大小没有定准,依自己的喜好而定。一般高在六七厘米,顶面直径在三四厘米。再用拇指粗的杂木条或竹子制成鞭杆,在鞭杆前端系上麻绳,这就是螺鞭。
      学校的操场、生产队的禾场,自家屋前的晒谷坪,都是刷得螺的好地方。将螺鞭绕得螺上端数转,放在平地轻轻地一拉,得螺在地上就旋转起来。等得螺快倒的时候,赶紧用鞭子抽刷,救活得螺。如此反复不停地抽打,得螺在地上急缓旋转。得心应手的时候,一鞭刷去,得螺跳起来,在四五米外落下,依然得意地旋转着。
      刷得螺比赛,主要是比旋转时间长,也比得螺相撞打架。
      刷得螺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它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陀螺”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明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3: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玩法,称为传统体育也不为过。现在没有多少青少年去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3: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3: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喜欢的玩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3: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5: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5: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6: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青,放风筝;杨柳落,打陀螺;杨柳死,踢毽子。"这是沅澧流域有关孩子们的歌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20: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增长知识,顶!_副本.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22: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踢毽子、打陀螺现在几乎没有人玩了。
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都会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9:09 , Processed in 0.0367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