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31|回复: 23

《李如圭传略》(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0 11: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如圭传略》(一)


       作者李德若


一、迁澧先祖受任于战乱之时
嘉靖廿一(1542)年十月,位于洞庭湖西岸的澧州大地,一时间,北风怒号,寒气刺骨,浩瀚的洞庭湖水掀起狂然大波,白浪滔天。乌云滚滚,紧紧笼照着武陵山脉下的澧涔平原,漆黑一片,百姓们顶狂风,冒严寒地使出浑身解数忙碌在田野里,抢种冬小麦,抢栽油菜,修剪桑枝……为迎入冬后的雨水催生,萌发新芽。天渐渐昏黑下来,乌云由黑
变黄,黄得天地混沌,风渐渐由大变小,而冷得不敢伸出手。天空鸟儿早已归巢,百姓陆续回到家院……一霎时,天空飞下鹅毛大团,银絮飞舞,这是孟冬第一场早雪在湖广大地铺天盖地而来的下了一夜。
第二天巳时许,明代工、户两部尚书李如圭等一行,乘坐马车飞驰在银装素裹的驿道上,由北向南,历涔阳古道进入兰江驿站,交了车马,走出驿站,站在澧水大堤上,四周瞭望,夜雪晨晴、雪原皑皑、霁光映晖、仪态万象。向南,宽阔的澧水河道上的簿冰与雪堆紧连逶迤起伏的彭关如白龙的山脉奔腾天际;望北,澧州古城象着一身白盔白甲的魁梧战将雄立在洁白彩锦似的澧阳平原上指挥千军万马,决战银空;古城墙上的遇仙楼像一位童颜鹤发的道长,着一身全白道袍号令着整个阵容。初冬的阳光显得无力而又晶亮明媚,给人以温暖、清馨。李如圭面对这洁白无瑕的天地和所见所感思绪万千。良久,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却又激动的高喊:澧州我的故乡,我上六代先祖绵衍的故土,我李如圭出仕四十三年又致仕回来了……
《直隶澧州志》清同治十三(1874)年版,《澧纪》明万历四十二(1614)年版,《合口镇李氏族谱》民国十九(1930)年四修版载:“李如圭上六代始迁澧先祖,李德诚于元朝至顺元年(1330)庚午三月,廷试进士九十七人之一,赐进士出身,授澧州路慈利州(谱说慈姑州)别驾(也说通判即现州级法院院长)为官”。古澧州,其属地沿革:澧之名,首见于《禹贡》一书,大禹治水,天下分为九州,江河列派九水。澧,水之名,惟此地属荆州,惟澧水荆汉之朝宗,九江孔殷,岷山导江,又东至于澧,出武陵,下彭关,合九水于洞庭,入长江,奔东海,故名澧也。夏、商属荆楚南国,周时,成王封熊绎于楚,(居丹阳今湖北枝江市)史称荆楚。赧王三十七年(癸未)置黔中郡,治在今沅陵县西。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澧属慈姑县隶黔中郡。汉高祖刘邦罢黔中郡置武陵郡,隶属武陵,后改孱陵。东汉光武帝刘秀
建武元年公元 25 年,更兴建平郡,后复武陵郡,置唐县。三国吴景帝六年公元 263 年(癸未),置天门郡。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庚子),割唐县改南平郡,又置临澧、澧阳两县。至南朝梁敬帝绍秦元年即西魏恭帝二年公元 555 年(乙亥),置澧州,领澧阳,零阳(石门)孱陵(安乡)南安(公安)临澧五县。州名由此得焉。南北朝时期,郡、
州、县反复更替,隋文帝开皇九(公元 589)年(己酉),改澧州为松州,(此属地多青松繁茂之意)领澧阳、安乡、公安、松滋、零阳(慈

利)石门六县,唐高祖武德二(公元 619)年(己卯),复置澧州,领石门,孱陵(公安)澧县、安乡、崇义(临澧)慈利六县。五代因之。
宋太祖建隆二(公元 961)年(辛酉),改置澧阳军州(军事建制),领四县隶荆湖北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公元 1275)年(乙亥)升澧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隶一司二州三县(即桑植安抚司、慈利州于境内置安定、柿溪二州,石门县、安乡县、澧阳县)。元世祖至元十九(公元 1282)年(壬午)改慈利为慈姑州。元成宗元贞元(公元 1295)(乙未)年,改慈姑州为慈利州,隶属澧州路。
这澧州路,悠悠澧水导三江,岌岌武陵岿鄂湘,粮足鱼肥饶泽国,地灵人杰盛涔阳。纵观治地沿革,乃荆楚之腹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丰厚,图治山河之秀美。俯察山川腾跃,乃巍巍武陵,纵跨南北,滔滔澧水,横贯东西,有襟江带湖之势,控山锁壁之险。山腾龙脉,造就名胜古迹之广,武陵耸翠,夹山钟响,彭关叠嶂,嘉山烟雨,白药名远……等江南胜概之璀璨明珠。水酿乳汁,哺育人文才俊之众,史上有楚将军白善,楚相申鸣,秦节妇孟姜女,三国会嵇太守车浚,东晋吏部尚书车胤,唐侍御史历图南,唐诗人李群玉,北宋州人三苏、范浚、元延佑两同榜状元忽都达儿、郝希贤等千古巨星之光耀史册。风正气节,沅有芷兮澧有兰,兰芷菊,松竹梅等珍木奇花乃澧人之精神光彩夺目。土生金玉,洞庭泽国鱼米之乡,稻梁黍、麻絲茶、马牛羊、鸡犬豖、鱼虾鱉、煤铁盐等物产资源富饶,欣欣向荣。山美、水美、人更美、莫过于兰州之美。因而频添了几多梦想,几多追求,几多向往,又几多忧愁……
慈利州,因境内盛产茲菇而得名,又时因县治迁白公城,处零水之阳,曾更名零阳,属古南蛮北部,澧水中游,山区与湖区过渡地带,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武陵山脉深山峡谷,雄伟壮观,澧水之西,自川东酉阳经永定汇澧之北,自来峰入桑植于境,溇水之北从巫山秭归之南经鹤峰入汇三水于澧,穿州之古城,急急忙忙向东流去,入峡出谷,经空旷碧绿的涔阳、澧淞平原,注入浩浩荡荡的洞庭湖。这里深山峡谷,原始森林,丘陵河谷石头多,虽有澧溇两水沿河的河谷平原和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南蛮封闭荒凉的大山区,人烟稀少,大多因逃避战乱和本地土著人,靠自耕自种的简单的生产方式自食度日,条件落后,交通(除发水时,有澧、溇两水舢板运输外)十分不便。其汗水比涔阳、淞澧平原更不值钱,是南蛮之西北的穷山窝。据《合口镇李氏族谱》载:李德诚其先祖早在宋末元初入科,由江西吉安晋官四川罗江为宦,在后港落户,同样,李德诚入科取士由四川罗江晋官慈利州,后于澧州娶夫人(大家闺秀)颜氏,入籍澧州路,澧阳县城西白塘堰(现城头山镇大兴村),后迁古州城南门内,文庙左右两侧居住绵延繁衍。
李德诚受任于元文宗帝至顺时期,元朝是蒙古贵族以武力征服而成为全国的统治者的,因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特权地位,在建朝初年就推行民族分化和民族压迫政策。根据民族和征服的先后,把全国各族划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第一等为蒙古人,居统治地位的国族;第二等为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西藏和留居中国的欧洲及中亚人,政治地位仅次于蒙古人,为朝廷经商理财,充当重要官吏,是大元的得力助手;第三等为汉人,指淮河以北原全国统治下的汉人,女真、契丹、渤海、高丽等民族,和早征服的四川、云南居民;第四等为南人,也称蛮子和新附人,指原南宋境内各民族居民。汉人和南人中多数是汉族,元朝统治者把他分为二等,目的在于利用汉人制南人。四等人的地位和待遇很不平等。中央重臣由蒙古勋贵和少数色目受信任的人充任,汉人则次之,南人极少任用;行省之下达鲁花赤(长官),一般由蒙古人担任,色目人任同知(副官),,汉人当总管(办事员),南人只能在边远山区为官;不同等级人的罪犯,分属不同,一、二等人由大宗政府审理,三、四等人由刑部决断,判罪轻重不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流放充军,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抵命;政府括马(税赋),蒙古人全免,色目人括三分之二,汉人、南人全括;不准汉人、南人藏武器,炼武功和集会,甚至禁止江南人用刀具,鱼叉、铁禾叉等生活、生产工具;科举制中分左右榜,一、二等人放右榜(上榜)、三、四等人放左榜(下榜),试题也有难易之别。三等人李德诚以优异成绩试中,只落得个下榜进士,授南蛮偏远山区之州通判小吏,受制于蒙古人知州,色目人同知拑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2: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2: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2: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等人李德诚以优异成绩试中,只落得个下榜进士,授南蛮偏远山区之州通判小吏,受制于蒙古人知州,色目人同知拑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2: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3: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迁澧先祖受任于战乱之时,还受制于蒙古人知州,色目人同知拑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3: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仅是李氏家事,里面有不少历史事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4: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4: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半个老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5: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6 22:31 , Processed in 0.0441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