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67|回复: 20

(转载)“一部集大成的丁玲传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5 17: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部集大成的丁玲传记”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丁玲传》,以详实资料记述丁玲复杂人生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李向东、王增如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5月定价: 128.00元
1.丁玲和雕塑。 (资料图片)
2.丁玲与胡也频1926年在北京,照片上的字为胡也频1928年2月题写。(资料图片)
3.1938年丁玲在延安。(资料图片)
4.1941年丁玲在陕甘宁边区。(资料图片)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风云人物,丁玲的人生也曾几度坎坷、荣辱相伴。最近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丁玲传》,以详实的资料记述了丁玲从出生到病逝的复杂人生。据了解,该书是深入了解中共党史和现代文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几十年文艺政策的演变,胡也频、瞿秋白、毛泽东、彭德怀、冯雪峰、王震、康生、周扬等一系列党内领导干部的生活和关系的细节,都通过丁玲个人的曲折经历表现出来。
作者为丁玲最后一任秘书
瞿秋白曾预言丁玲:“飞蛾扑火,非死不止。”《丁玲传》一书分10章101节,披露了很多前所未闻的新鲜史料,书中引用了大量书信、文件、讲话等第一手资料,生动记述了丁玲以“飞蛾扑火”般的执著追求理想,虽历尽坎坷大起大落,但矢志不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表示:“丰富的第一手史料,客观地记述丁玲的生命历程,努力地探索丁玲复杂的内心世界,本书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实最有深度的丁玲传记,不仅对丁玲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都颇具价值。”
尤要一提的是,该书的作者是丁玲的最后一任秘书王增如与其丈夫李向东。夫妇二人多年致力于丁玲研究,曾撰写出版了多种关于丁玲的研究论著,如《无奈的涅槃——丁玲最后的日子》(王增如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丁玲年谱长编》(王增如、李向东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王增如、李向东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丁玲办〈中国〉》(王增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丁玲传》则是他们关于丁玲的第五本书。“我们把迄今为止对于丁玲的全部认识、理解、感情和领悟都写在这里了。"
王增如曾在丁玲身边工作多年,亲闻亲历了丁玲晚年一系列重要事件,并参与采集、整理了许多丁玲的第一手史料,包括对丁玲的录音采访,丁玲的书信、日记与文件,以及以前未曾披露或未受到关注的创作手稿。作者反复阅读这些一手资料与丁玲的全部作品,由文及人,深入贴近丁玲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据李向东介绍,丁玲在1979年用稿费买了一台日式的录音机。“录音是非常珍贵的、非常权威的第一手资料,过去这些东西没有被很好地利用、整理。这次我们全部都听了,整理了。”
难得的是,这本《丁玲传》的撰写还得到了丁玲丈夫陈明的支持。“陈明同志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好多东西是从他那里知道的。”李向东说,陈明一直小心谨慎,这些资料不轻易往外拿,尽管他对他们很信任,但是对他们能不能搞这个也存有怀疑。“后来我们出了两本书,他认为我们有这个能力,就把丁玲的日记、丁玲的残稿等都拿出来给我们看,让我们用,因为他很希望有人把这个东西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
受到学界不少学者认可
据该书的策划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分社社长郭银星透露:“《丁玲传》是大百科社继《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录》后出版的另一本丁玲研究专著,现在搞现代文学、做党史研究的人都对这套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格外关注那个时代的知识女性。”
值得称道的是,由于真实、客观,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丁玲传》一经出版就得到学界不少学者的认可。如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解志熙认为,事实上,就撰写丁玲传记而言,也没有比王增如和李向东“更‘得天独厚’而又特别认真用心的人了”。“他们在丁玲生前就与她有多年的亲密接触,所以拥有一般研究者所不具备的切身感受,而在丁玲去世之后,他们又一直参与其著作的编辑出版并努力开展其生平研究,因而拥有充分的文献准备和独到的研究心得。”
解志熙指出,王增如和李向东二人曾撰写出版了多种关于丁玲的研究论著,尤其是《丁玲年谱长编》,委实是广搜博采、精心编撰,篇幅长达800多页、字数多达60余万,洵属近年出版的现代作家年谱中最出色也最本色者之一。“这一切当然为这部丁玲新传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这部新的《丁玲传》在史料的详实完备性和事实的准确可靠性上,确然大大超越了既往已有之作,而堪称集其大成并且取精用弘的研究性传记。”
解志熙表示,就他的阅读感受,这部《丁玲传》最为显著的特点和优点,乃在其叙述事迹的平实道来和分析问题的平情而论。“也许有人会说,平实、平情,不过平平而已;殊不知惟其如此,才有助于叙事的求真务实和论事的实事求是——此书与那些煽情好奇的传记之不同,正在于此。”
“我为饱含深情的文字所打动”
在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王中忱看来,该书作者“曾在晚年丁玲的身边工作,状写作家的音容笑貌,刻画其内心的欢欣与苦恼,多有感性经验作为依据,不同于一般仅凭文献推测悬想者”。
王中忱认为,尤为可贵的是两位作者不想把自己的写作停留在作家印象记或回想录层面,而是以历史学研究者的严谨态度,查阅、搜寻有关丁玲的文献档案,细致梳理,精心考核,且以社会学研究者的勤奋精神,踏查丁玲足迹所至之地,寻访相关人士,口述笔录,用以和文字文献比勘对照,故屡有新的发现贡献学界。
“十多年来,两位作者陆续发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常常成为令人关注的话题,所撰《丁玲年谱长编》则是丁玲研究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丁玲传》是他们积多年研究成果精心撰写的集大成之作,史料丰赡,言皆有据,既述传主的坎坷人生,亦写时代的云波诡谲,线索繁复但叙述清晰有序,且语言平实,不尚虚饰,娓娓道来而别具情致。可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一部优秀传记。”王中忱说。
“这一部《丁玲传》,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作者与传主在很长时间里近距离的接触,对传主有甚深的了解,在写作之际又查阅了日记和往来信札这些第一手材料,这是一般作者难以得到的条件。”出版家、鲁迅研究专家朱正表示,“作者以求实的态度和历史的眼光,才写成了这一部足以信今传后的大著。”
此外,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也认为:“两位作者曾与传主近距离接触,又通读作品及大量第一手资料,逐渐走进丁玲的内心世界。”他表示,自己“为他们那些朴实、细密、对丁玲充分理解又饱含深情的文字所打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7: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篇介绍丁玲的文章,觉得很不错,就转载上传了。
丁玲,常德的文化名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7: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篇介绍丁玲的文章,觉得很不错,就转载上传了。
丁玲,常德的文化名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5 21: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是文小姐,还是武将军,丁玲都是那么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5 21: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6 17: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作者曾与传主近距离接触,又通读作品及大量第一手资料,逐渐走进丁玲的内心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6 20: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3 13: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文小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7 17: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7 17: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7:32 , Processed in 0.0401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