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柳叶湖人 于 2018-11-13 11:09 编辑
“孝道”古今谈(散记随笔之十六)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不仅是一种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敬老传统,甚至还被最高统治者用作治国方略,选拔人才也要“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为弘扬孝道,皇帝们往往会对孝子给予隆重表彰,以示高度认可和大力提倡,彰显对孝道的重视及地位的重要。 古人对孝道有比较精辟的论述。如孔子在对孝的解释时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孝当以敬为本,不敬的话不足为孝,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养”,与饲养牲畜并无异样。再如《孝经-圣至章》中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提出的“三德”(至德、敏德、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如此等等,充分说明了孝道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治国安邦政治理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经典传百世,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同样不可忽视传承孝道文化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传承孝道文化,强化党性原则,做忠诚为民的楷模。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人,要绝对忠诚于伟大的国家,忠诚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忠诚于伟大的人民,忠诚于伟大的事业,忠诚于温馨的家庭。把忠诚铸入灵魂、融入血脉、浸入骨髓。伟大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伟大的使命,要为赶上伟大的新时代而兴奋、而自豪。对党不忠诚、立场不坚定、党性原则不强、丧失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不能提拔重用。对人民不忠诚、对群众没有感情、不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不能放在重要岗位。对事业不忠诚、干工作马马虎虎、不兢兢业业的人,不能委以重任。对家庭不忠、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品行不端的人,要给予教育惩戒。忠与孝是相辅相成的,有孝道才有真忠,有忠诚才有大孝。作为现代共产党人,一定要视国事如家事、以民心为本心,方能忠孝两全。
传承孝道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做廉洁奉公的典范。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取得了全方位的飞速发展,但是,人们在物质生活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被人们所信守的孝道已受到强烈的冲击,“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并非夸张。尽管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和普通劳动者,在努力以孝道作为普遍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要求自己的同时。但在权力、利益等诱惑的驱使下,确有一部分人在贪赃枉法、贪污受贿。更有一些官员违法乱纪,做着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两面人”。这些丑恶现象不仅与孝道文化相悖,更是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一定要在加强党纪国法学习与教育的同时,把儒家“人伦之公理”的孝道文化,作为维护社会伦理关系和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把孝道文化的传承、实践与尊章守纪相联系,使孝道文化这种道德规范,扩展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成为党纪教育、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
传承孝道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做感恩奉献的榜样。要感恩国家、感恩组织、感恩同事、感恩家人,感恩一切帮助过你的人。何以感恩?唯有奉献!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活动中去,在本职岗位上奉献光和热。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焦裕禄,社会需要无私奉献精神。我们要做时代的脊梁,做民族的脊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行,爱一行,成一行。向英雄和劳动模范们学习,做一名光荣的劳动者,为社会,为单位,为他人奉献自己的所能。只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善于感恩,勇于奉献,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实现最大的孝,体现最大的忠。
(此文近期写作完成,尚未公开在媒体刊发,若有钟情者请留言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