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圭传略》(九)
作者 李德若
进士出身 李如圭在白沙洲溪东书院读书三年,还在民间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 诗和对联的传奇佳话,不再赘述。近十岁的一天,黄教授把如圭叫到办公室说:“我要调走了,现在你学业优秀,我走之前把你推荐到州国子学去读书,你意如何?”如圭含着泪水,急忙下大礼跪拜抽泣着说:“承蒙先生厚爱、关心,一定谨遵先生教诲,以优异的学绩来报答先生的栽培……”黄教授领着如圭来到澧州国子学府(文庙),当面将如圭交给了弘治元(1488)年任澧州学教授章魁(温州人)先生,如圭行大礼跪拜章先生为师,入州学就读。澧州国子学府的课本诸如《程朱理学》、《史记》、《资治通鉴》、《楚辞》、《汉赋》、《魏晋古诗》、《唐诗》、《宋词》、《元杂剧》等儒家国学经典及时务杂文之书。 澧州国子学府:宋元因兵祸,后随军州,迁徙新城,洪武五(1372)年,迁复旧址建校,七(1374)年,知州史希贤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明伦堂,东西斋、膳堂、射圃,观德库房,甓甃垣墙,制如大备。八(1375)年改府为州,学为州学。景泰元(1450)年,修旧而一新,后增添庖廪,棂星门,孔子神坐肖像(洪武初再上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等)。成化十二(1476)年,知州鲍恺,判官余荩重修两庑,托展檐廊,以祀执礼者,又置教职廨等,于教学、祭祀一体的州学文庙也。 如圭在州学章教授的教导下,读书更加用功;探讨诸家思想体系,写字更加细心;研究魏晋唐宋书法,作文更加会神;琢磨历代文学体裁,吟诗更加推敲名家名篇诗眼。不仅博览群书,还在二、三年内探索出一整套读书,写作、应试的思维导学方法:其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万卷书,不仅要读,而且要解读。将中华几千年来的名人名作,国学经典,构建成一个整体框架,按整体框架,加强记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大脑回忆,争取全部破解,记忆入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全面提升自己的记忆力,聪明是记忆的反映,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源泉。记得住,才能答得出,考得赢。这是精读熟记法。其二:思维导读,利于器。在增强记忆的基础上,破解书本,教材题眼,是思维导读的关键所在。炼就自己火眼金睛去寻找书眼、题眼,命题者容易出题的地方。争取将书本、教材中的题眼一网打尽,不留死角,这是优选导读法。其三:会当凌绝顶,一览群题小。培养自己超强的记忆力,创造力,直觉力和自信力,让自己走出读书迷茫,进入读书的自由王国。应经常将自己模拟成命题人,以迎合命题人所设计的思路、意识、陷阱,来排除迷惑自己正确判断的“迷魂阵”,不被命题者所玩弄,运筹帷幄,决胜于万卷丛中,这是启智显性应试法。其四:深入生活,实践出真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天地是社会整体,走向社会,深入生活,了解百姓,接触群众,人民中、城市里、乡村下有很多很好的学问,书本与实践,理论与实际,调查与写作纳入形内,解答出来,写作出来的内容才丰富、才真实。闭门觅句非诗法,世事洞明皆学问。只有脚踏坚实大地,扎根百姓,扎根生活,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成为一个能够轻松应对各级教授的考试并永远考不倒的牛人,这是生活明理法。李如圭这一套读书写作、明理、应试的思维导读方法,受到州学教授们的肯定,学子们的好评并作为州学学子的读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