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38|回复: 12

我当耕读教师(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9 14: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18-11-30 09:06 编辑

我当耕读教师(14)


124028etvhfiiyeeq0tfhz.jpg
李光庆:“人满七十,粮过三千。”


    按照农村工作惯例,秋收后除冬修以外,农业生产方面就是冬种冬管。一般冬种要求的是种绿肥,栽油菜;有时也要求点钟蚕豆和荞麦,以备度春荒。1975年秋收还没完全结束,公社党委就召开公社干部和大队书记会议,学习李光庆“稻稻麦”三熟制的经验,大种冬小麦。公社书记易化斌和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开勋都在大会上讲话。易化斌书记要求大家从农业革命的高度来认识种麦子的意义。他讲农业生产已经经过了两次革命,一季变双季,是一次革命;高梗变矮梗,即由早籼稻变农垦五八,是第二次革命;这一次,由早稻-晚稻两季,变成早稻-晚稻-麦子,两季变三季,是农业生产的第三次革命,必将带来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易化斌文化不高,听说还是长工出身,但作报告深入简出,很有说服力和鼓动性。他讲的这番道理,估计也是县委和上级的精神。李开勋同志讲话主要是布置任务,对各个大队有具体指标要求。会上还安排有公社包队干部和大队书记表态发言。那时我喜欢看报,因此我知道报纸上有宣传李光庆的经验的文章。再经两位公社领导宣传,李光庆的“人满七十,粮过三千”的劳模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鲜活起来。当时我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会怀疑李光庆经验的真实性,只是认为桃源是丘陵地区,旱地多,适应小麦生产;我们这里是湖区,学不了。
    回到生产队,我先向两个队长传达会议精神,经我消化理解的两个公社领导的关于种麦子的讲话,自认为很有说服力,但是被他们告诉我的一句农民的“俗话说”泼了一瓢冷水。当地农民说“人怕屙血,田怕种麦”!本地水田不仅不利于麦子生长,而且种了麦子的田,被麦子发达的根系扯走肥料,对土质的破坏几年都无法恢复。熊自立指导员政治思想性强一点,没有明确反对;刘队长却明确表示种麦子这件事,我们不能带头。经我反复做工作,最后形成的意见是我的住户卞耀采房子后面的一行田种麦子,5丘田,每丘田5亩,一共25亩,地势高熵,并且方方正正,便于管理。消息传开,社员们议论纷纷。生产队的那位“公母人”,当时快40岁了,单身,他出工的待遇介于男劳力和妇女之间,男劳力10分工一天,妇女7分工一天,这位公母人大概是8分工,在工种上也给以适当照顾。他姓银,大家开始还以为和我这个“应老师”是家门。公母人的银氏家族人不少,我先做好他的工作很关键。开始他也拿“俗话”阻止种麦,我反复讲农业生产的三次革命,他表态说虽然没有被我说服,但佩服我“理论水平高”,停止了鼓噪。刘队长是做农活的好手,他全权负责整修麦田,种麦子。麦田先翻耕,然后划成三公尺宽一垄,垄与垄之间开沟,沟深不少于8寸。男劳力开沟,妇女平整打碎土地,撒播磷肥,然后由有经验的老农播种。25亩地,全生产队用了10多天时间才完成种植任务。那段时间,我一直和社员劳动,几乎没有离开。大队书记闫桂林的夫人开玩笑说:“麦田是应老师的儿子!”
安昌公社老书记易发斌.jpg
安昌公社党委书记易化斌

    1975年冬天,上级有一个硬性要求,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干部参加体力劳动,一个月不能少于多少天。易化斌书记要到自己办点的生产队来劳动。他上午来的,负责给油菜施粪,我们两个人结对,他泼粪,我挑粪。后来看见我挑粪的姿势不对,主动和我调换。他开玩笑说我到底不是农民出身,旁人一看就知道。我代替书记办点,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书记“零距离”接触。我当然向他汇报了我们的麦田。书记赞扬田整得不错,今后会有麦浪滚滚的美景的,只可惜太少了。不久,我接到通知,到邻近的大队梅家洲开现场会,学习他们大种麦子的经验。梅家洲蹲点的公社干部是党委委员易福生,他的口号早稻田都种麦子,一季完成征购任务。会上我也见到了易化斌书记,他笑着说:“小应,好好学习福生同志办事的气派!”在易福生的带领下,我们逐队逐队地参观麦田。我心里不服,所到之处,没有一块地达到我们麦田的标准。麦子收割时,我已经又回学校当耕读老师去了,听说白粉嘴五队的麦子也仅仅是一堆麦草,没收多少麦子,梅家洲的情景只会更惨!
085126wm2yyw18i6yyhi32.jpg
2016年4月18日,我回常德,
几个宣传部的老朋友会餐,戴元邦出席。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地委宣传部,参加写《人满七十,粮过三千》通讯的戴元邦同志和我成了同事,再后来我们还是常德市文联的正副主席,工作搭档。他回忆说,1974年下半年接受报道劳模李光庆的先进事迹,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牵头,人民日报社一个编辑参加,地委宣传部新闻科有戴元邦、胡巨保,集中在李光庆的家乡采访写作。戴元邦回忆,李光庆亩产粮食都是过秤了的,他的科研成果,先进事迹既有大家的介绍,也有文字材料参考。2000年,我总撰《常德市志》,想为正好在市志截止年限去世的唐纯银立传,顺便也就为李光庆立传,志稿初审时就遇到坚决反对,认为当年树立的劳模都有水分,尤其是李光庆,“人满七十,粮过三千”,可信度更低。我坚持客观记载,不褒不贬,市志还是为他们立了传。今年九月,我参加审查博物馆名人馆立传的名人,大家仍然意见一致:篇幅受限,常德劳模一个都不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9 15: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好的风景老革命功业!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9 15: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9 15: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不那么好界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9 16: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9 16: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9 16: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篇幅受限,常德劳模一个都不选!——这样也不好,两个劳模都是有功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9 16: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稻-稻-麦,  稻-稻-油(油菜)是当年三季的简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9 16: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0 0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8:23 , Processed in 0.0384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