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劳动模范陈代堂的先进事迹
陈代堂,男,汉族,4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常德市西湖区东旺砖瓦厂成品车间主任。自进厂工作以来,他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充分体现了当代农民工的精神风貌。由于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区优秀共产党员、年度先进个人,2013年5月被常德市授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一、 刻苦钻研 提高技艺 1990年,初中毕业的陈代堂成为西湖农场砖瓦厂的一名普通农民工。因为文化不高,也没有技术,进厂后,他被安排到半成品车间当了一名搬运工。陈代堂很珍惜这份工作,埋头苦干。有一次,他到成品工车间转运设备时,看到师傅们熟练地将“半成品”加工成一件件“成品”时,心里非常羡慕,渐渐产生了多学一门技术的想法。不久,他申请到成品生产车间当了一名学徒工。由于勤奋好学,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用3年时间“啃下”了大专文凭。刚开始学技术,他总感到8小时工作时间过得太快,便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别人1年的学徒任务,就靠这种钻劲和韧劲,使他逐渐掌握了成品车间的全套技术。 陈代堂的钻劲和韧劲不仅表现在技术革新上,还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由表及里,触类旁通。这些年来,他通过实践炼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听听工友的简单介绍,就大体知道设备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通过他多次的反复实践,还解决了操作中的许多技术难题。投入生产后,不仅增加了生产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厂里节省设备和材料费用达数万元。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厂里领导和工友们的交口称赞。 二、甘于奉献 忘我工作 “我选择了这份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劳动是最光荣的!作为一名农民工,只有尽自己的努力干好了本职工作,心里才会踏实。”陈代堂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来,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农民工打交道。谁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不管时间早晚,他总是毫无怨言,随叫随到,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砖瓦厂的工作环境又脏又累,天气越热,活越多;逢年过节,更是不得闲着。为此,有的工友也劝他:“你这么辛苦干嘛,又不是缺钱,该歇就歇了!”他只是淡然一笑,说道:“因为我是厂里的技术员,就得要处处为砖厂着想。” 工作中,陈代堂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榜样,让车间的同事敬佩不已。2013年5月,半成品车间发生了一起违章操作事件,尽管此次操作因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造成事故,可他却毅然向厂里递交了事故报告,并主动承担了责任。回到车间,他除了在公告栏上张贴启示予以警告,严厉处理当事人外,还对自己及其他几位主要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 20多年来,陈代堂每年出勤均在350天以上,在工作之中,他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而且,他的工作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工作需要,他是随叫随到,经常是下班路上被招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体和精神的依存。 2012年11月的一天,他突感腰疼难忍,工友们将他抬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急性突出。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可他坚持不住院、不休假、不报工伤,稍加推拿复位,第二天便上了班。只是每天利用空闲时间,自己在工房的一张木椅上做一小时牵引,这就算给自己治疗了。陈代堂的“爱岗”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三、创新管理 务求实效 “当农民工就要爱岗敬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让陈代堂20多年的工作作风诠释得淋漓尽致。大家都知道,成品车间是砖瓦厂的“心脏”。为了保证现有设备安全运行,他带头不定期地组织农民工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及厂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农民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操作程序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迄今为止,他累计做笔记达二十多万字。如今,他不但对所辖管的机器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为了帮助工友们尽快掌握设备的维修技术,他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每次维修设备,他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使他们这个成品车间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术先锋的好风气。 针对生产车间实际情况,他还提出了“分组承包”的管理法。让农民工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自愿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各产品进行竞标,提高了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及劳动效率。他在生活和工作中从不摆架子,与工友们在相互沟通中得到了信任和认可。 据统计,20多年来,通过陈代堂的传、帮、带,有数百名农民工熟练地掌握了砖瓦厂的全套生产技能。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张扬显露,陈代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证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美好年华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