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46|回复: 13

我当耕读教师(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 16: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18-12-6 07:29 编辑

我当耕读教师(15)


安乡记忆.jpg
安乡记忆    罗成武提供

    我以耕读教师身份调到公社搞“三分之一”,即在挂名公社书记的点队办点,从1974年暑假开始,到1976年上半年,三个年头,两整年时间。白天和社员一起劳动,晚上就住在文化室。虽然我和丁安辉同住,但他是公社党委委员,公社的活动多,加之白粉嘴离公社机关近,安排有单独的住房兼办公室,所以和我住文化室的时间屈指可数。我在公社也有房子,开始是在靠河边的水房的旁边,一间简陋的房子;后来正式的办公用房空出一间,直接领导我的姚定湘秘书关心下属,马上要求机关分给给我了,房门上贴上了我的名字。我虽然也有过“窃喜”,明确了我的公社干部的身份,但是这时,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批儒评法”和筹备“学小靳庄”现场会,慢慢清楚了我的身份和位置,我只是公社开会时偶尔到公社安排的房子里落落脚,基本上住五队的文化室。文化室坐北朝南,筒子屋,前后两间,前面一间是会议室,坐40、50人开会没有问题,四周靠墙有长凳,供开会时坐;后面一间就是我的卧室,前后两间有门相通。房间里有床,还有一张旧书桌。墙上挂着我亲手绘制的五队前景规划图。
150526wqi2k86i08h0ebtk.jpg
曾广垠老师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七十年代我在白粉嘴搞工作队时偶尔遇见;
时隔40多年,2018年10月29日,我在安乡参加我当耕读教师时任教的高中班的同学聚会,
到杏林小区看望老师,师生再次相聚。

    在五队文化室,我接待了三位不速之客。一位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曾广垠。自从1964年初中毕业后我们一直没有见面。曾老师是从安化公社的沙嘴方向来,回县城去的。听老师说他是在安化买了一点椿树,准备家用,租用手扶拖拉机运输,老师步行,要急着赶回县里安排。老师身体魁梧,因为天气热,赶路,汗流满面,如果不是戴着眼镜,旁人真会认为他就是一个“锄禾日当午”的农夫。老师曾经在日记中赞扬我和袁中光同学的作文写得好,此情此景师生相见,我感觉有点尴尬。我请老师到文化室坐坐,他说事情急,以后有机会的。我也没留,目送老师走了。我知道他在一中当老师,他说以前只知道我当耕读老师,今天才知道我是“公社干部”,祝贺我。我没来得急解释我仍然只是“耕读教师”的身份,老师就走了。
    接待的第二位客人是我高中同学邓满珍。她的娘家住在南堤拐大队,好像在白粉嘴东南面,记得靠长河,她怎么也是从东往西经过白粉嘴五队,这我就不清楚了。读书时,因为文革我和邓满珍同属于“红革会”,走得比较近。我当兵后,和她有通信。她和一个军官订婚了,还把军官丈夫送给她的一本毛主席语录转赠给我,精装本,很高档。邓满珍进文化室小坐。她简单的介绍了她的生活经历:她在学生时代就入党了,政治条件优越。在安昌参加“毛宣队”,和我日后的老婆是队友。结婚后,加之是军婚,军人家属,安排在当地一个学校当老师,早就“转正”了。我暗自思忖,她的身份比我高了一个档次。因为是老同学,她很直爽地评论我:早就知道你不是当兵的料,没搞上去正常;现在听你的口气,这个公社干部,做农村工作,照样也不适合你。我们都有些茫然!那个时候没有留吃饭一说,她匆匆走了。
    第三位客人是我公社的同事,广播员刘新华。她是从安宏广播站调安昌的,我的初中校友刘新觉的妹妹。人长得漂亮,会说普通话,花鼓戏也唱得好。有一次,党委委员姚毓卿负责组织一场文艺活动,什么主题不记得了,有各大队文艺骨干参加试唱,我就听见刘新华唱了一段《刘海砍樵》,赢得大家喝彩。平时我们见面顶多打个招呼,没有单独说过话。有一天她突然出现在白粉嘴五队,满面春风,要求看看我和丁主任住的文化室。不等我答应,她就直接进到了卧室。她看到旧式书桌上摆放有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两本经济学著作,赞不绝口,“难怪你的同学、朋友都说你读书成绩好,是一个秀才,名不虚传啊!”我在部队当兵时,曾经被借调师部,也是出于爱好,我清理文革中破四旧被洗劫后残剩的图书,收拾了一个图书资料室。复员回家,我挑了一担当时不被人看好的书籍,其中就有这两本书。当时还是文革,只有毛主席著作可以读。我爱好单调,只喜欢读书。虽然宣传毛主席著作天天读,谁能够真正做到?文革中我体会到了精神的饥渴。有时我到白粉嘴学校去,看见津市下放知青蒋红有一本《红与黑》,尽管破烂不堪,我笑着说:“你还看黄色小说啊,没收了!”蒋老师没说话,算是同意了,我就是这个时候阅读的《红与黑》。这种书当然不能摆在桌子上。斯密和李嘉图的书不仅是经济类著作,外国人写的,如果有人说闲话,我还能找到马列毛都曾肯定过的论据。刘新华不愧是广播员,“应老师爱读书”,是“大知识分子”被传开了。而我,像被刘新华无意提醒了,我的位置不是“公社干部”,应该仍然是耕读老师。
1972年5月北京.jpg

1972年春,我参加工程兵在沈阳举办的新闻通讯培训班后,
曾经为总字355部队写稿,到北京改稿。在北京工程兵报社改稿时,与战友周德峰(左)
和已经复员分配在省政府统计部门工作的高炎林(右)在北京相遇,在天安门合影留念。

    1976年春节过后,我被通知到县城参加全县的三级干部大会。首先,我向丁安辉同志提出,我不适应做农村工作,让我回学校当民办老师。丁安辉劝我留任,他说自己已经要求继续在白粉嘴包队,希望我们合作。看见我态度坚决,他说自己做不了主,硬要走,那就直接跟易化斌书记说。我请丁主任转达,如果书记让我回学校,散会后我请大家吃饭。一次会议期间的休息,正好和两个公社的头在一起,丁主任乘机说了我的想法,易书记不理解,一个民办教师,能够调任公社干部,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啊。易书记见我去意坚决,只是说散会后开党委会再定。散会不久,我就回六合学校教书了。日后,丁安辉作为朋友,我们走得很近。八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后,在常德地委工作,丁主任告诉我:那次参加三级干部会议,公社两位头中不知道哪一位,有亲戚是我高中的女同学,说到我在公社,谈了看法,说我读书时就有些清高。丁安辉说他在党委会上,肯定了我的成绩,但同意我的自我评价,“更适合教书!”最不能理解我的决定的是当时六合大队书记周光文,他骂我蠢,继续在公社工作,一般都会转干,或者安排到企业,至少也会安排你当大队书记!当民办老师,有什么出息,永远是“背销粮”(与统销粮对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8: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8: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9: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9: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9: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9: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9: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六合学校教书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9: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广垠老师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看样子还很硬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06: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8:29 , Processed in 0.0401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