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18-12-5 15:06 编辑
从漆河本土闯出的富硒粮食企业家 文/刘小明 初冬季节,桃源大地出现了难得的好天气,暖暖的阳光照耀着沅水两岸,使桃源人感到特别惬意。乘着这大好时辆光,桃源县老干网络协会会长罗志秋,带领本协会会员16人,乘车前往漆河镇兴隆米业公司,参观该公司规模较大的生产车间,拜访从漆河本土闯出来的富硒粮食企业家—刘兴海。 刘兴海是桃源县漆河镇黄家铺人,上世纪八十年代顶替父职进入漆河供销社工作。九十年代末期供销部门体制改革,每个员工买断身份,刘兴海此刻成了一名无业员工。无业后的刘兴海面对顷刻遭遇的困境,没有沮丧和懊悔,而是把目光和目标投向更广阔更前卫的领域。他到沿海发达的地方转了一圈,重点参观了很多粮食精加工企业,许多先进机械他是第一次见到,加工后的成品也是第一次看到:米粒竟是那样圆润、白净和完整,闻起来更是扑鼻的香。他想到家乡粮食部门改制后空余很多粮仓,何不利用起来从事大米精加工事业,一是可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二是可以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说干就干,刘兴海凭借着自己在漆河多年的人缘关系,筹资30万元,租借了一栋1380平米的仓库,购买了稻谷联合加工的简单机械,相约了几个人,就认认真真地干了起来。但是,粗加工企业和利润很少,其米价受市场风险影响大。他听从了县帮联干部钟某的建议,从事桃源特色—富硒粮食产业种植及加工工作。 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必须有土壤含硒量高,有一定面积的粮食生产基地。他通过多次拜访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得到他的支持后,由他选派了一支科研小组,来桃源大地确定富硒含量高基地。随后,刘兴海带着资金,种子来到这些地方,在经过当地乡(镇)村(居)负责人同意后,和8个乡镇48个村居2128个农户,签订了富硒种植协议。兴隆米业负责培训、负责稻种、负责技术、负责回收,给广大签订协议的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从2015年至2017年广大签订协议的稻农的效益来看,其种植富硒稻的收益大大高于往年种植普通水稻的收益,在桃源北部地区造成很大影响。 其次还要成套的富硒高科技加工设备。2012年,刘兴海凭着一股永不言败的精神,拿出自己的工厂设备、房产、汽车作为抵押,贷款386万元,购买了最新技术“一条龙”作业大米加工机械—日加工大米100吨的联合生产线,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接着又拿出数十万元选配专门人员到相关科研单位专业培训。 2013年初,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他经过认真筹划,多方筹资400多万元,建成了一栋集产品自动化包装、存列与培训中心、市场营销中心、商务信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技术推广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大楼。同时,为保证引导农民有效的进行水稻生物富硒,让农民担“零风险”,又推出了让农民插“无本田”的良策:合作社将肥料、种子、生物农药等农资先期免费提供给农户。秋收后,合作社收谷子付款时扣回。硒元素由兴隆米业公司免费赠送给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民算了算账,生物富硒水稻比普通水稻,每亩要增收380元左右,而每亩水稻富硒营养素支出不到50元,加上合作社还实行“返红利”,何乐不为?与此同步的还在服务上实施了“六个统一”。即: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供应农资、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加工销售、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植保防病虫”。 2014年,“六统一”进一步完善,合作社进行了3100亩的土地流转,并组建了常德市湘西北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实行从机耕、机插、植保、收割、烘干一条龙服务,新添置了常德市规模最大的全自动烘干车间,在2014年洪灾面前,以每天300吨的烘干吞吐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稻谷发霉、生芽。同时又解除了其它受灾农户水谷烘干的困惑。 培植富硒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途上存在着很大风险。2015年6月下旬,刘兴海的兴隆米业公司和科研小组种植的50亩富硒稻一片金黄,眼看丰收在望了,夜晚,突然一阵龙卷风,把他的试验田的富硒稻吹倒了大片。顷刻间天外飞来的灾难,使刘兴海陷入了无边的痛苦深渊。从不流眼泪的他忍不住泪水满眶。天刚放亮,他顾不上吃早饭,就一蔸蔸把倒下的水稻扶正。在他的带动下,公司未上班的员工都下田了,能过两天多奋战,终于把吹伏的富硒水稻全部扶起来了,尽最大能力减少了公司损失。 “市场的竞争在质量,质量的竞争在科技,科技的竞争在人才”。刘兴海以科技兴业,不断打造创新品牌。不久,公司组建了科技研发中心,就培养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与长沙学院建立教授工作站,创立博士创新团队,科研成果开发利用等方面达成共识,在富硒产品开发、推动水稻富硒生物工程开展进一步合作;与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合作,就在兴隆米业建立“粮食储藏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点”,有力推动民营企业的原粮储粮技术的提高。 为了不断搞好生产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工艺、改进原粮储存技术,实施了120吨成套碾米设备改造工程,提高加工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新建10000吨富硒营养稻谷仓库,改善富硒等优质原粮的仓储条件;完成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为产品质量的零风险打下了管理的坚实基础。 目前,刘兴海和他创建的兴隆米业,正沿着富硒之路,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市、全省一项特色产业,为确保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