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18-12-13 07:16 编辑
故事新编(54)
执泥绘像
刘元卿 (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明朝吉安府安福县西乡人。 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 其寓言集《贤弈编》脍炙人口,曾收入《丛书集成》。
【原文】歙(Shè)俗多贾(ɡǔ),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pó),乃至冠裳履綦,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明·刘元卿著:《贤奕编·警喻》
【译文】歙州一带的习俗是经商。那里有个读书人,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到秦陇一带经商,离家相隔三十多年了,只是当初画在堂屋里的一幅像还保存在那里。有一天他父亲回来了。他的儿子疑心他不是自己的父亲,就暗中拿着画像来同他比较,感到没有一处相似的,就拦在门外说:“我父亲的像又胖又白,而你又瘦又黑。我父亲胡子很少,而你却长着这么多的胡子,鬓角也都白了,都到了帽子和衣服上,一点都不一样!”这时他母亲出来看了以后也说:“啊!果真跟画像差远了。”过了一会儿,他父亲同他母亲多次提起过去的事,并谈到当时画匠的姓名以及绘画的经过,他母亲这才高兴地“啊”了一声说:“这是我的丈夫啊!”儿子这时才上前施礼,认了自己的父亲。
【感悟点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三十年的风雨,人的相貌、神态和语言都会发生改变,光是比照当年的画像去辨认,那就会闹出笑话。但亲人的情感和以前的共同生活经历是无法忘记的。做人不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