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18-12-17 10:52 编辑
三、阶级教育展览室
当时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抓阶级斗争,主要抓正面教育,弘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好人好事,批评一些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倾向,不像文革初期那样“大批大斗”了。因此,工作组与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阶级教育展览室,组织社员群众参观,让大家从中受到教育。 有一天,八角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德胜把刘菊珍、刘运权(公社副书记,联系八角大队)和我请到八角供销分社的一间小房里,商量如何办好展览室。他说:“公社鄢书记听说我们八角大队办阶级教育展览室,很高兴,要组织全公社的干部来参观。现在要请工作组出主意,尽量把展览室得好一点。” 我便请王书记先讲点初步想法,如展览室设在什么地方,打算开支多少钱等。” 这一下,可把王支书着了难,一时答不上来。
他是从距八角大队两公里外的王海坪大队调来当党支部书记的,手头没有钱。他带着口粮到异地工作、劳动,也真难为了他。八角大队为什么会出现进口的党支书呢?因为太穷了,本地无人当。 八角大队座落在汉太公路两旁,距县城只有4公里,称得上县城的南大门,公社的面子肉。县委不仅年年派干部住队,而且县委书记还要在这里住上几天,调查民情,参加劳动。文革前的县委书记、后来被提拔为湖南省政法委书记的郭连贵,1963年在此蹲点,我好几次看见他和社员们一块儿扯田草、割晚稻。他身材魁梧,一件洗旧了白衬衣特别引人注目。 十年后,白政委来蹲点。我和八角工作组也住到了八角大队了。可是让人难以明白的是,好像领导蹲点的地方越蹲越穷。八角大队部连大队开会、办公的地方也没有,每次开会都是借用的当地供销分社的房子。 后来我在多次担任农村工作组组长、队长时,慢慢地悟了一个原因。凡是领导来办点,就有权带来贷款,买化肥农药,虽解了燃眉之急,但留下了常年债务。而没有来领导的队,少用化肥,多用土杂肥。生产队花销少,有时还隐瞒一点产量,暗地里分给社员。所以,在那些偏僻的生产队,反而还比较富裕一些。八角队是不是这个原因?我不清楚。不过,其穷是实实在在的。 王支书略加考虑,便他对大队吴秘书说:“展览室就设在学校里,找一间学生伢儿少的教室。布置展览室的纸张,先在供销社赊着,往后给。” 吴秘书点点头,赞成王支书的主张。王支书的话,却被一旁营业的供销分社的刘经理听着了,他不紧不慢地说:“王书记,你庆‘七一’写标语,赊的纸还没有给钱呢,又赊呀?” “不得少你的。”王支书连忙答说:“收了晚稻一齐给,要得不?” “要得。要得,我不过是提醒你,怕你忘记。” 展览室分为三部分:一、新旧社会两重天:集体和个人解放前后的对比典型,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典型。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批评资本主义现象。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和个人认真学习、积极劳动、争作贡献的先进事迹。 展览室的举办,由大队吴秘书负责,工作组小蒋(丰家铺中学教师)协助,还从学校请了一位老师。要求大家抓紧采访、收集材料,及时交给小蒋。 我在吴家坝生产队采访老贫农吴尚典时,他老人家给我透露了一个46年前的秘密。老人身材魁梧,年轻时,力气大,有武功。1927年大革命中,他担任农民自卫队副排长。是年5月大革失败,他被迫东躲西藏。1929年1月12日,中共汉寿县委书记詹乐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县城北门码头,还要扬头三天,并派兵丁日夜看守。詹家的亲人们无可奈何,只得强忍悲痛将烈士的尸身抬回了家。 吴尚典得知詹乐平牺牲的噩耗,当晚冒着生命危险,采用调包计将烈士的头颅送到了烈士老家毛家滩,与尸身吻合。解放前,人们不敢问及此事,解放后也无人提及此事。这次我有幸听到了当时的惊险过程,心里很激动,对老人又多了几分敬意。 八角大队阶级教育展览室,经过一星期的紧锣密鼓,大功告成。首先是各生产队队委会成员参观,接着生产队又组织社员参观。 因此,吴尚典的事迹也就传开了。大家表示要学习革命前辈不怕牺牲的精神。之后,其他大队也办了类似的展览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