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严维贡 于 2018-12-21 15:29 编辑
(老主席张新民每年为我发奖) (左为知名人士、福寿颐康园院长杨挥钧)
常德晚报送我一座“加油站”!
常德晚报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每天都给广大市民送来丰盛的新闻大餐,让广大市民的学习增添知识,工作增添动力,生活增添情趣·······因此,她备受各行各业的人们欢迎! 2018年12月21日,常德晚报送给我一座“加油站”,鼓励我从这个起跑线上跃步向前,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我会尽力而为的,请大家一起来监督我吧!
■常德晚报实习生 熊芳 记者 欧阳冰 文\图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句励志名言,也是激励严维贡学习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1952年出生于鼎城区草坪镇的严维贡,小学毕业后,就进城当搬运工。不安于现状的他,积极向上、发愤图强,他认定“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奋斗改变命运的”。因此,他白天做工,晚上学习,还试着学写新闻稿。1974年,常德广播电台播出了严维贡人生的第一篇广播稿,这给22岁的他带来了极大的鼓励,从此,他在写作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此后的10年里,他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了60余篇新闻稿件。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好运悄悄降临。在严维贡33岁这一年,市人事部门发现他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便想方设法为他转干。跟着把他调入原常德市委办(现武陵区委办)工作。5年后,由于表现积极,笔杆子过硬,他又被调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工作之外的时间,他都用来学习。通过自学,他拿到了初中、大专和本科文凭。多年来,严维贡呕歌我市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人物,先后出版了7本报告文学集,在报纸上发表了近千篇文章,有近20篇获得了省、市的奖励,有其中,《旋律》《飞跃》等4本报告文学获得丁玲文学奖。
严维贡59岁时,也就是他退休的前一年,他开始思考退休后的出路,“如果长寿的话,退休的时候,我人生才过了一大半”。那剩下的岁月如何度过?难道就坐在家里拿着退休工资吃闲饭吗?他不想这样。于是,他决定学习电脑。退休后,他学会了电脑,便开始在国家新华网、省红网以及市里的正扬网、尚一网、常德论坛等各大网站开设论坛,在网上宣传正能量。2012年退休至今,他在各网站共发表文章2000余篇,获得了“网络达人”“优秀版主”“优秀评论员”“十大网友”等多个奖项,还被戏称为“网络大咖”。他学摄影,也是为了能图文并茂地为文明建设鸣锣开道,为经济发展擂鼓助威,为民生事业奔走呼号,为时代英雄大力喝彩,对坏人坏事口诛笔伐。他说:“我走到哪里,就要把正能量传播到哪里。”
2015年7月的最后一天,严维贡在常德论坛上发了一篇题为《他的事迹感天动地,应向青少年隐瞒吗?》的帖子。原来,在市城区滨湖公园南面的小岛上,有一座被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的丁为禄雕像。他每次路过雕像时,总要停下脚步,怀着崇敬的心情驻足很久,但他却多次听到路过此处的年轻人发问:这是谁呀?丁为禄是干什么的?因为雕像旁边没有人物简介,所以1985年后出生的年轻人都不知这座雕像的来历。于是,严维贡就想着发一篇帖子,呼吁相关部门能为雕像配上人物事迹简介。他把丁为禄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英勇事迹也附在了帖子里。帖子发出不久,就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很快,在这座雕像旁便竖起了事迹简介牌。此后,严维贡依然经常去看看这座雕像,每每看到有年轻人在认真阅读英雄的事迹时,他的心里便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的严维贡,是常德市一家养老院的行政副院长,于是,他把主要的学习方向落在了为老年人服务上。2014年,通过考试,他拿到了国家高级营养师证,于是,他不仅积极致力于老年人的健康和保健,还不遗余力来到社区和鼎城老年大学讲授营养课,普及营养知识。
“学无止境,老有所为。再等三年,我满70岁后,将会走进更加广阔的天地,到社区、农村、工厂、学校、机关去大力普及营养学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长寿尽到自己的力量,要让更多的人做到70岁不生病,80岁不苍老,90岁能小跑,100岁哈哈笑。”下个月就要年满67岁的严维贡,爽朗的笑声里透着自信和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