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72|回复: 15

揭秘“龙洞古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4 09: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朗州醉翁 于 2019-1-4 10:07 编辑

揭  秘  “ 龙  洞  古  泉 ”


汉寿县老干网宣协会   徐隆广



       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西滨,有一个古老而富饶的汉寿县;在汉寿东南部有一座名山叫太常山,山下翠绿环抱的青峰冲村里,又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龙洞古泉”。这口古泉流经千年,至今长流不断,即使特大干旱年景,也从未干竭。古往今来,她被当地人称为“龙洞神泉”、“长寿之水”,流传着许多神奇而精美的故事,令人神思,令人遐想……
       “龙洞古泉”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峰冲人。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龙洞古泉”现今安在?又如何造福子孙后代?我不得其解。近20年从事项目咨询工作的历练,又驱使我去探个究竟,揭秘“龙洞古泉”!


        初揭“龙洞古泉”的谜底


        那是2015年的9月,一个金光灿灿的“秋实”季节,我从常德专程来到汉寿县城,为的是编制开发“龙洞古泉”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项目建设的投资者是一位来自我国西北边陲新疆自治区的重要贵宾,他就是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励实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卜实初先生,地道的汉寿人。
经约定,9月8日我携老伴跟随卜总从汉寿县城出发,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往军山铺镇青峰冲村。
这是一个地处雪峰山余脉太常山东麓峡谷之间的小山冲。从村口自东向西行驶10来公里,两岸绿树翠竹,中间一马平川;农舍稀落,阡陌相连,村民怡然,好一派“世外桃花源”景色!小车行驶20多分钟,便到达村尾一个名叫“龙洞村组”的小地方。“龙洞古泉”就座落在这里,正是我们此次“揭秘”的目的地,卜总老家也在这里。
我们刚刚在卜总老家正厅里落座寒喧,村支书贺志强,村主任兼秘书龚先云便进门围了上来。此次“揭秘”便进入了正题。
       村主任龚先云首先介绍了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的日子好过了,人也长寿了。”他掐着指头一算,而今全村1760人当中,60岁以上的老人现有300多个,其中90岁以上老人5个,80岁至89岁老人37个,70岁至79岁老人118个,平均年龄超过80岁,可谓“长寿之村”啊!我想,在这一片绿色峡谷之中,林丰竹茂,四季花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级公路通村达户,真是一方颐养天年的洞天福地!
紧接着,村支书贺志强若有所思,揭开了“长寿村”的惊天“奥秘”!他说,就在这青峰冲村村尾的龙洞村组,在太常山东麓的半山腰里,山上有个叫黑猪坳的小地方,有一口直径约80公分的千年“古泉”,村民称之为“龙洞古泉”,泉水清冽亮澈,甘甜可口,加上当地村民有关“黄龙”的神奇传说,又把这口古泉称之为“龙洞神泉”千古流传,龙洞村组即由此而得名。村民们说:“我们生在山窝窝里,从娘肚里一钻出来,就是靠喝这里的泉水长大的。”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薪火相传,诠释着“长寿之村”的千古秘笈!
初探“龙洞古泉”,其“谜底”就在这里啊!


        探寻“龙洞古泉”的故事


        那天中午时分,我们在卜总家饱尝了一顿地道而丰盛的“农家餐”。稍作休憩,我们一行“探秘人”便在卜总的带领下,沿着龙洞村组正在新建的简易公路爬上山去,为的是去考察“龙洞”,品尝“古泉”!
        刚到村尾山口,猛然抬头,只见山崖上挂着上百条白色的塑胶管飞流直下,不似“瀑布”,又似“龙须”,恰似“瀑管”,汇集在山下村口,蔚为壮观。卜总说,这些白色胶管都是村民们自发从“龙洞古泉”洞口接下来的,一直通到各家各户,早已成为当地主要饮用水来源。
        穿过纷繁杂乱的树林和荆棘丛生的山坡,我们朝山中那个叫黑猪坳的地方钻了过去。山间偶见溪水潺流,“淙淙”作响,那是“龙洞”流出来的“古泉”。卜总用早已准备好的纯净水瓶子,在溪流里舀了两瓶泉水,分别要我和老伴尝一尝。只见瓶子里的泉水清澈、甘冽、透明,开口一喝,老伴就说:“有点甜,味道好,无气味,比超市里买的纯净水还要好喝!”我也连连点头,表示赞赏和认同。
        爬山难,难于上青天。这里根本就无路,何况山上环境竟如此恶劣!累得我和老伴大汗淋漓,全身乏力。抬头仰望,山更高,坡更陡,林更密,草更杂,加上我和老伴都年过七旬,体弱、多病、乏力,已经难以支撑。卜总看着我们一身疲惫不堪的狼狈样子,便抱欠似的说:“还只爬了一半呢,前面难度更大。等我把上山的路修好了,你们以后再去吧。”我们只好心存遗憾,半路折返,回到了出发地龙洞村组。
        年过七旬的卜总老爹见我们有些失望、颓废的样子,便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了年少时在这里经常见到野猪出没的惊险场景,“野猪场”的名字由此而来;又讲述了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发现青峰冲里有一条巨大的黄蛇,金黄色的鳞片闪闪发光,昂头吐舌,经常出没在深山老林或田间地头。当地人不称黄蛇为“黄莽”,而称之为“黄龙”,是一种寄寓吉祥、安康的特异神灵。传说,有一年当地连年大旱,溪水断流,禾苗枯萎,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有一天,青天白日不像往常。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黑天黑地。有人在太常山下龙洞村组的黑猪坳附近,亲眼看见一条“黄龙”从山上一口比水桶还要粗的洞口飙出,引出了一股泉水喷流不竭!既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又缓解了农田的抗旱问题。男女老少都喜笑颜开,敲锣打鼓,鸣炮奏乐,作揖叩头,跪拜神灵。从此,不仅“龙洞村组”的名字闻名遐迩,而且“龙洞古泉”的由来亦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在回县的当天晚上,我查阅了一些历史典籍。据《龙阳县志》记载,东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吴治中太常将军潘浚率兵五万驻扎此地(军山铺),讨伐益阳五溪蛮,平定了叛乱。此后,人们把驻军的营地叫做军山,把大本营称为太常山。现在山上还保存有吴公寨、点将台、练兵场和将军庙等历史遗迹。据说,当年潘浚大将为防止军士骚扰当地百姓,数万军队迁驻太常山垦殖种地,增加给养。但山高水远,饮水、用水十分困难。一日,有士兵在山上黑猪坳附近发现一口喷涌而出的泉水。众人捧水而饮,均大声惊呼:“此乃天赐神泉是也!”从此,将士饮水、用水和垦殖找到了取之不尽的水源。
        在中国“四大”著名神话中,有个“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历游名山大川,阅尽人间美景,曾降临汉寿名山太常山。一日,他坐在中寨口的一把石椅上,赏心悦目,观看太常山上迷人的神仙美景,如痴如醉。突然,从山下青峰冲山寨走来了一位美丽善良的村姑,给他献上一壶从黑猪坳取来的清凉可口的泉水。张果老连饮三口,细细品味,甚是乐哉,连呼:“此乃神水也!此乃神水也!”如今,村头中寨口张果老曾经坐过的石椅犹存,龙洞的泉水依然长流不断。
探寻“龙洞古泉”的故事,既神秘而又壮美。她所保留的历史典故和古老遗存,她所传承的动人神话和美丽传说,这些都使我深感汉寿湖湘文化沉淀之悠久,积淀之厚重。“龙洞古泉”所蕴含的湖湘文化的元素、符号和标记,不正是体现了湖湘文化的汉寿特征、特色或特质么?她是湖湘文化的一朵难得的千年奇葩!我想文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精、气、神”,“龙洞古泉”文化理当厚积而薄发,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导航仪、标志杆和驱动器!我为此而彻夜难眠,想了很多,也想得很远……(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0: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佳作。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0: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0: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地方有这种水,比装瓶瓶的还好,以前很多,现在这样大地方越来越少,污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0: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弥足珍贵,弥足珍贵。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1: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1: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4: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点赞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4: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点赞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04:45 , Processed in 0.0363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