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用空城计:老蒋损兵又折将
蒋介石终于占领延安了,国民党的宣传媒介大肆宣扬国军的“辉煌胜利”。
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大照片,蒋介石及其高级将领在他的嫡系胡宗南的陪同下,得意地站在延安的窑洞前,手持手杖,一身威武的戎装。
蒋介石这时是得意的。他的高徒——他最信任的黄埔学生胡宗南也踌躇满志,不可一世,在得到蒋总裁的“河图勋章”并晋升为“陆军上将”后,又在西安和叶霞弟宣布结婚,可谓“双喜”临门。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时上海出版的《观察》周刊发表《现阶段的战局总检讨》一文,对此就发表评论说:“胡宗南这个神秘的不娶将军,居然因为延安攻下,夙志得偿而结婚了。他该是如何兴奋,以为从此西北可以稍安了,十年戎守自此可以稍松一口气。哪晓得当时就有晋南富饶之区的易手,山西人讽刺他是以一只肥牛换来了几条鸡肋。中共中央始终没离开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还在那里呼喊。”
蒋介石派他的得意门生、黄埔一期的胡宗南进攻延安。是他在挑起全国内战后,动用了他全部兵力的80%向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进行的。在战争刚开始,他曾狂妄地声称,只须三个月到六个月,他就可以取得胜利。然而,局势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尽管他在军队数量、装备和战争资源等方面全部明显地超过人民解放军。他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几乎全部近代工业和比较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接受了侵华日军和伪军的装备,又得到美国政府巨大的军事、经济“援助”,但全国进攻却失败了。尽管国军在内战初期,攻城占地,迅速推进,但从l946年7月至1947年2月,经过8个月的较量,却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其正规军66个旅54万余人,非正规军17万人,共71万余人。
在这期间,蒋介石的国军占领解放区的城市l05座。蒋介石开始为此还较得意。
毛泽东则胸中有数,他在蒋介石挑起内战一开始,就确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即以歼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及地方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原则。
实际情况也如此,蒋介石已经丧失了对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的本钱,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在短期内消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计划已经破产。
但是,从当时各方面的情况对比看来,蒋介石在军事力量、战争资源以及国际影响方面,仍占据主动。
1947年3月10日,美、苏、英、法四国外长要在莫斯科开会。蒋介石已获取情报,马歇尔、莫洛托夫又要重新提出中国问题,为了在国际上捞取政治资本,蒋介石在无力进行全面进攻的情况下,集中了94个旅,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
蒋介石命令他的亲信胡宗南,在3月10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开会这一天,向延安发起进攻。后来,由于胡宗南在集结部队时,遭到解放军的攻击,还因延安美军观察组没有撤出来,蒋介石对延安的进攻推迟了3天。
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共产党的情报人员报告给毛泽东。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负责人决定,主动撤离延安。
延安当时是世界闻名的红色首都,中共中央在此已10年多。主动撤离,当时有很多人想不通。
毛泽东是怎样想的呢?
他曾对他的部下说:“不应该阻挡他们进占延安,你知道吗?蒋介石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是,实际上他只要一占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首先,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就会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这是主要的一面。”
毛泽东接着说:“不过蒋委员长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一占领延安,他就可以向全国、全世界宣布,‘共匪巢穴’共产党总部已被捣毁,现在只留下股‘匪\\\\\\\',而他只是在‘剿匪’。这样,也就可以挡住外来的干预。不过,这只是蒋委员长自己的想法,是他个人的打算,并非公论。但此人的特点就在这里。他只顾想他自己的,而别人在想什么,怎么想的,他一概不管。另外须知,延安既然是一个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他既然要背这个包袱,那就让他背上吧。而且话还得说回来,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嘛!”
蒋介石不会想到:毛泽东不是害怕蒋介石进攻延安,而是害怕蒋介石不来进攻。
只此一招,蒋介石又失算了。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集结34个旅共25万人的兵力,从洛川、宜川,分两路向延安进犯;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部12个师,榆林第二十二军2个师为策应,相继由西、北两面出动;蒋介石又从统帅部抽调100架左右的飞机,对延安及其附近大肆轰炸。他企图摧毁人民革命力量的“心脏”,“三日之内占领延安。”
从3月13日起,陕北解放军一部在延安以南节节抗击胡宗南部,经过六天的激战,在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后,于19日主动撤出延安。同时实行坚壁清野,使延安成为一座空城。
胡宗南的那个“天下第一”的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随着别的部队抢占延安后,马上喜形于色,给蒋介石发电报报功。胡宗南在给中央社的电讯中吹嘘:18日,下午进抵距延安十公里处,经一席激烈战事后,今(19日)上午10时,已收复延安。
“……据初步统计,共军伤亡约一万余,投诚二千余。国军乃于本日上午10时,完全占领延安,刻正抚辑流亡中。”
蒋介石接到战报后,当即给胡宗南打下了一个贺电:“宗南老弟,将士用命,一举而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积愤,殊堪嘉尚,希即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戡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弟勉旃。”蒋介石的高兴还表现在他的日记中:“奸党之老巢延安,固世界之所视为赤都者,而竟于其谋叛二十周年之前夕,为我胡宗南部克复,亦云幸矣!”
为了欺骗舆论,胡宗南伪造了所谓战果。为此,后来陈诚和白崇禧曾攻击过胡宗南。
正在蒋介石和胡宗南高兴之际。3月16日,毛泽东命令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领陕北仅有的2万多部队,同胡宗南指挥的20多万部队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陕北解放军主力决战。西北解放军在毛泽东亲自制定的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在彭德怀等同志的直接指挥下,采取神奇莫测的运动战,以一小部分兵力佯装主力边战边退,把蒋军主力诱向延安西北安塞方向,而将主力隐蔽集结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以南设伏。3月25日,蒋军担任侧翼掩护的第三十一旅旅部及一个团2900余人进入伏击圈内,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即被全部歼灭。对此,不知蒋介石是何感想?
毛泽东则于3月26日给彭德怀拍发如下电报:(一)庆祝你们歼灭三十一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导员传令嘉奖。(二)一三五旅可能向青化砭方向寻找三十一旅,望准备打第二仗。
不出毛泽东所料,青化砭战斗后,国民党军发现西北解放军主力在延安东北地区,就由安塞转向延安东北追击。蒋介石的数万大军在延川、清涧、瓦窑堡(即子长)一带兜圈子,处处扑空。4月中旬,蒋军以8个旅由蟠龙、青化砭向西移动,以驻瓦窑堡的第一三五旅南下,企图歼灭西北解放军主力于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西北解放军以一部向西吸引其主力,大部在瓦窑堡以南设伏。4月l4日,南下的蒋军第一三五旅4700余人进至羊马河地区,经八小时激战,全部被消灭。
战后,彭德怀马上致电毛泽东。毛泽东于4月15日给各战略区发电说:这一胜利给胡宗南进犯军以重大打击,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军的基础。
毛泽东又分析了敌我的作战方针,敌之方针是:不顾疲劳粮缺,将我军主力赶到黄河以东,然后封锁绥德、米脂,分兵“清剿”。3月31日到清涧立即北进,目的是让一条路给我走,敌西进瓦窑堡,是赶我向绥、米。
“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毛泽东将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军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西北解放军遵照毛泽东的方针,又在安定、瓦窑堡、清涧、永坪之间与国民党军继续周旋。
4月下旬,连遭败绩的蒋介石实在坐不住了,亲自出马,他错误地判断中共中央及西北解放军主力正在东渡黄河,命令胡宗南部迅速沿咸(阳)榆(林)公路北进,第二十二军由榆林南下,企图夹击歼灭西北解放军于葭(佳)县、吴堡地区,或逼迫其东渡黄河。西北野战军以一部佯装主力,诱敌主力北上,而集中4个旅秘密南下,袭击其重要补给基地蟠龙镇。5月2日,对蟠龙镇守军发起攻击,经两天三夜激战,全歼敌军6700余人,缴获大量粮食和军用物资。当胡宗南主力掉头回援时,解放军已转到安塞地区休整。
从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撤出延安起,到一年以后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转入进攻为止,毛泽东和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转战在陕北,运筹帷幄,从容地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作战。蒋军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毛泽东有时相距只有十余华里。但毛泽东等人镇定地带领着仅有四个连的中央纵队,巧妙地同敌人周旋,避开敌军的锋芒,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坚持不离开陕北。毛泽东这一大智大勇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陕甘宁边区以及其他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经过边区军民的团结奋斗,在延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沙家店七次战役后,共歼灭蒋军3万余人,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蒋军十几万部队在陕北被“肥的拖瘦、瘦的拖垮”,还常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没办法,l948年4月21日,胡宗南带着残部撤出延安。
延安又回到了人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