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散文作家遵义笔会”的文友们,历经两个多小时车程,到达久盼的习水县土城古镇“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远远地,一首《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谣传入耳畔,铿锵有力,荡人心弦。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走进庄严的纪念馆大厅,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一个个伟人塑像,威武高大,一字儿排开,屹立眼前,令我们肃然起敬,行礼、鞠躬。
讲解员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解,仿佛又把我们带进那战火分飞、血雨腥风的年代。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场场战役,一位位英烈,极其悲壮,十分惨烈,浩然长存,可歌可泣,令人震撼,鲜活的呈现于眼前。“四渡赤水”,乃是一场“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你死我活大决斗的战争。有人说,这就是两军统帅毛泽东、蒋介石在军事指挥能力上的一次最直接的较量和搏斗。美国作家哈里森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一书里,也曾经称赞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甚至连毛泽东主席本人也曾经欣慰的说过,四渡赤水就是他一生中“最得意之笔”呢!
岂不是吗?我们这些局外人都深深知道此刻的处境艰险,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国革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致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开始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那时党内,博古“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之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三万人,无数英烈们无辜的悲壮献身。而国民党却以40多万精锐重兵围追堵截,妄图一举覆灭红军。在生死存亡紧急关头,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如同及时雨,呈现出胜利的一缕曙光,“一唱雄鸡天下白”,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一定乾坤。毛主席高瞻远瞩,力挽狂澜,用兵如神。他充分利用敌人矛盾,灵活机动的变换作战方向,巧妙的穿插于敌重兵之间,调动、迷惑、歼击敌人,变被动为主动,以少胜多,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节节地取得胜利。特别是毛泽东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导演了“四渡赤水”,这一精彩绝伦的战争话剧呢!
从1935年1月9日红军离开遵义,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历时三个多月,六次穿越三条河流,纵横驰骋川贵滇三省,塵战数千次之多,歼灭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步出展厅,遥望蓝天,丽日灿烂,我情不自禁的感慨道:毛主席多英明、伟大啊!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哪里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呢?吃水切记挖井人啊!
今天,生活在幸福日子里的每一个人,好自在、惬意,岂能忘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呢?!
这时,我禁不住想起平遥古代县衙里的一副楹联:
“鱼因贪饵遭钩系;
鸟为衔虫被网羁。”
在党内,却仍旧就有那样一些腐败分子竟然根本背离党的宗旨,入党誓言和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的历史,英烈们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而贪一己之利,荣一私之念,极其可耻、可悲。我们一定要紧跟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传扬英烈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为实现中国梦而砥砺前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