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19-3-12 08:31 编辑
湘鲁战友生死情(三) 文/刘小明
真情浇铸团圆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我都是年近花甲的人了。我经常对妻子、女儿和同事说:近四十年未见恩人面了,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如果今生今世能够再见恩人一面,此生也就无憾了。我的妻子是一个十分重情重义和懂我的女人,她知道我“心病”的症结后,对山东的新闻、地图以及趣闻轶事关注起来。如果桃源有个到山东当兵的,就想方设法和他攀上关系,目的就是托他打听朱崇早这个人。平时从不喜欢电脑的她,从家庭开支中“抠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节假日和下班后热心地学了起来。她只学“五笔”和“QQ”,从不喜欢电脑聊天的她,竟有458个山东聊友。每见一个山东聊友,谈不了几句就谈到了朱崇早身上,把他的形象、特征一一告诉他们,要他们帮忙寻找。精成所致,金石为开,此事感动了齐鲁大地。《齐鲁晚报》记者鲁超国、徐基峰知道此事后,非常感动,于2015年元月以《湖南老兵急寻山东老战友》为题登载在《齐鲁晚报》上。苍天不负有心人,此时的朱崇早已在山东省临沐县退休。那天他随意拿着当天的晚报阅览,无意中看到这则寻人启事,激动不已。自己也不是日思夜念老战友近四十年吗。于是他按照启事中的联系电话,急忙拨通了我的手机,我们刚说上两句就泣不成声,老泪纵横,千言万语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沉默片刻后我们相互询问了离别后家庭、工作、生活情况,那个电话打了两小时十八分钟,但还不解“渴”。于是我决定春节后和妻子一起上山东临沐县看望老战友。 仲春的一个早晨,乳白色的晨雾还未退尽,我和妻子带着大包小包的家乡土特产,乘着豪华大巴车,一路颠簸了二十多个小时,于第二天凌晨到达了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虽然路途劳顿,但我们夫妇心情感到无比激动,于是马不停蹄,立即登上了开往临沐县客车。中午12时许,客车徐徐驶进了临沐汽车站,朱崇早早已在车站内等候。我一下车,我们都相互认出了对方,此时未语泪先流,没有丝毫迟疑,两个南北大汉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35年了,35年没见面了”我激动地说。“是啊,你还是那么瘦”,朱崇早关心地说。 “您不知道,我做梦都想见到您,要不这辈子心灵都不会得到安宁的”,我情真意切地说。妻子看到我们老战友重逢,了却多年梦想,也高兴得用手帕擦试着喜悦的泪花。朱崇早拉着我的手走出了车站。 来到朱崇早家里,我仍然亲切地叫朱崇早指导员,叫朱崇早妻子为嫂嫂。指导员从抽屉中拿出珍藏当年在越南战场上的老照片和勋章,说起当年那些故事,一幕幕,一场场,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指导员,那一天晚上要不是你掩护我,我可就再也见不到你了”,“那场攻打高平的战斗,我负了伤,血流成河,要不是你急时赶到包扎,我也要见马克思了”。我们聊到当年的枪林弹雨生活,语气凝重,如数家珍,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当晚我和指导员共睡一床,但怎么也睡不着,眼前总浮现着我们在一起的难忘时光,想到那说到那,时而语调欢快,时而低缓,说到高兴处我们会开心地爽朗大笑,说到伤心处我们会低沉呜咽。不知不觉中我们又迎来了另一个黎明。 朝也盼,晚也盼,心中偶像在眼前。圆却万日寻兄梦,心中迎来艳阳天。早晨我早早起床后,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情不自禁低吟起来。十天探望老战友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我们夫妻又踏回了返湘的路程。朱指导员夫妻俩一路把我们送到济南火车站。快临别时,我和朱指导员手握着手,老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淌。我轻声嘱咐兄长,保重身体,健康长寿,来年春暖花开时节,我和弟媳在美丽的桃花源恭候您和嫂嫂的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