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00|回复: 49

翻阅族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5 17: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19-3-25 17:20 编辑

                                 
                                  周氏族谱图.jpg   

                          翻  阅  族  
                                                           
                                                        周世盈

      春光明媚,万象更新。清明将至,准备扫墓。我欣然阅族谱,以认识祖宗。
      往年祭祖,我领儿女们在周氏一座近两百年的帅家园祖坟山上,对四十余座祖坟都挂上了红绿色的纸条、纸幡。但是,除认识祖父母、父母的坟墓外,对曾祖、高祖父的坟墓一片茫然,也不知他们的名字。

      明清时期规定,报考秀才必须写明三代(父、祖父、曾祖父)以上的名字和职业。我虽是大专毕业,但如果在从前,恐怕连报名的资格也没有啊!山有基,树有根,血脉有源,弄清血源关系是一种责任,也是一分孝心。
      如何弄清血源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查族谱。20年前,即1996年,我们周氏进行过五修族谱。四修族谱是1946年,到五修相距了五十年。五修时是半公开半秘密的。因为当时有人认为,续谱归宗就是闹宗派,闹宗派就会产生争斗,产生争斗社会就不稳定,社会不稳定就不能进行改革开放。我尚在岗,对这种半公开半秘密的事儿,只能羞羞荅荅地支持。后来各房分谱,我们这房的《周氏五修族谱》,由乡下堂弟世云领取、保管。

      那天,我到堂弟世云家翻阅族谱,陡然茅塞顿开。我查到了自己的来源,得知高祖父沾山公,为十三代;曾祖父德杰公,为十四代。我是周氏第十七代孙。在我以下又出生了五、六代。有了族谱,派序清楚明白,血缘关系也有条不紊。
      堂弟家住祖坟山旁。他领我识别坟茔。坟茔坐西朝东,高祖沾山公及王氏孺人合冢位于西端最高处,继而依次向东延伸为曾祖辈、祖辈、父辈及同辈之墓。虽说界线不太明显,但也能看出一些眉目来。从高祖以下,因为人口流动,先人们并不全葬于此。

      高祖沾山公身材魁梧,力大过人,忠厚老实,勤劳善良,但穷困潦倒,腊月三十连年饭也吃不上。也就是在吃不上年饭的那年腊月三十日,他借了一条船,到湖洲砍芦柴。一连砍了一正月,砍了好大一堆。二月连日阴雨,柴价高涨,他的芦柴赚了钱。秋收后,稻田可以种荞麦。那年好些人的稻田都乐意借给他种荞麦。他种了几十亩,获得大丰收。第二年春荒,青黄不接。他的荞麦卖得高价,又赚了钱。从此兴家创业,才有了我们这支后代。这个故事留传至今。古稀年华的堂弟世云和耄耋高寿的堂兄世容把这个故事讲得活神活现。

      那么,高祖沾山公来自何方呢?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另一支起义军陈友谅,血洗了湖南。湖南人大多是江西移民,因为亲缘关系,往往称江西人为“老表”。迁入荆楚地的汉寿周氏鼻祖忠恕公(第一代)是江西吉安府人。他以明朝永乐进士主宰龙阳(即汉寿县)。后因疾辞职,迁县南居住。生子六,长信安公居印家湾,次信让公(第二代)住丁家桥(现属汉寿县岩汪湖镇陈军堤村管辖),其他四公分别住芦家洲、土桥、花果冲等地。我出生在丁家桥。信让公是沾山公的先祖,我是沾山公玄孙。由此可见,信让公在这方圆不足五里的丁家桥已经繁衍生息了五百年。

      人的代序是怎样区分的呢?按派而分。汉寿周氏续谱归宗时,便制定了六十派,一派一代,即六十代。其派语云:“忠信传后远,昌隆颂至明。群生沾德泽,万世献精诚。学业光前代,诗书绍祖荣。贻谟昭作述,祥发聚贤英。辉煌耀环宇,功勋振乾坤。才干邦国柱,福禄永长青。”字字吉利,一字一派。五派联成一句,一气贯通,则成为一首五言诗,表达全族人的追求、希望和抱负。我属“世”字派,即十七代。
      周氏家族人出生取名,大多用派名,加字。如我姓周名世盈,字容生。有了派名,如果在外地,遇上同姓同派系的人,自然有一种亲情感。

      请看,《周氏五修族谱》封面上有两朵盛开的莲花。这是周氏堂号的标志。周氏的堂号名“爱莲堂”。记得儿时端午节,在家乡张家湖看龙船赛,俺周家湾龙船的桡片上都写有“爱莲堂”三个大字。只要看到这三个字,就知道是周姓龙船了。
      那么,这堂号又是何时建立的呢?周姓源远流长。公元前1046年武王兴兵灭纣,递至平王赐少子烈为周姓。传到到北宋敦颐(湖南道县人)公,融儒、道、佛思想于一体,创理学,为一代宗师。他作《爱莲说》,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脍炙人口,千古流芳,成为周姓祖训。所以周姓后裔将堂号取名“爱莲堂”。

      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族谱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稳定。现在,“爱莲堂”周姓分布在江苏、广东、河南、浙江、江西和湖南等地,成为了全国第九大姓。
      汉寿县周姓鼻祖忠恕公祖藉江西。至于忠恕公以上的族史,我想,在江西吉安定可找到。四十年前,我乘车路过江西吉安,途中休息。一烟摊老人,得知我是湖南人姓周,便连忙遥指对面的山头,情不自禁地介绍那里葬着在隋唐五代先后当过宰相的祖先周允元、周稚,并自豪地说:“那时,人称我们周府是宰相世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5 17: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贴,必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5 17: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贴,必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7: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友缘 发表于 2019-3-25 17:27
拜读佳贴,必须点赞!!

谢谢关注、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17: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友缘 发表于 2019-3-25 17:27
拜读佳贴,必须点赞!!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5 18: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历史文化悠久,古老的姓氏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血浓于水,情重于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5 19: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贴,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5 19: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翻阅族谱,了解家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5 19: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承先人的风范,净化社会风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25 19: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09:06 , Processed in 0.0380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