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养生 于 2019-4-1 14:11 编辑
【接15】 第三节 呼吸养生
道家说:“内练一口气,专注精神意;外练筋骨皮,经络血脉利。”太极拳是内家拳,它的理论来源于道教,对呼吸是十分重视的,呼吸空气是维持生命的第一要素。人体吸进空气,其中的氧气经肺的运行转换,融入血液中的血红细胞,由心泵压入动脉血管,输送到周身各部位组织,促成新陈代谢作用,再由静脉血管将血液中饱和之外的大部分废气——二氧化碳气,经肺过滤集中排出体外,这就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停息的呼吸运动。中医十分重视“气血”,正是治病的要素之一,将“气”与“血”相提并论。而太极拳就是炼内气的最好拳术。 1、认识气 从理论上,内丹术——养生术,对“气”的观念是:“气”分两种,其一是维持生命的肺呼吸的空气,这是人体之外存在的自然之气——后天之气、外气。其二是养生术所要求锻炼的人体之内的特殊的气、人体内在的能量——先天之气、内气。《黄庭外景经》:“服食玄气可遂生”。这就是中医理论的“正气”“原气”“玄气”“动气”“真气”“元气”(与生俱来的精气加上后天调养之气),养生术则称之为“中气”“内气”。它由经络运行于人的全身,推动人体器官正常运转,维护自身免疫功能。它不同于平常呼吸之气,但“外气”与“内气”又是紧密关连的,两者在生理活动中又是不可分开的。道理很简单,没有外气就没有生命,锻炼内气就无从谈起。这就如同炼钢一样,好钢是由钢坯炼成的,钢坯又是铁炼成的,所以炼铁是炼钢的初级锻炼阶段,而炼钢是高一级的锻炼阶段。好钢是经过千垂百炼形成的,由此可见,“外气”锻炼与“内气”锻炼的相互关系。 2、呼吸锻炼 呼吸锻炼对增强呼吸的功能提高以气养生的作用十分关键,其重要性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增强胸肺(胸肌)及胸腹(隔肌、腹肌和肋间肌)舒张收缩功能,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提高呼吸效率。这对老年肺气肿及肺通气障碍的康复大有俾益。据研究,隔肌运动是肺活量大小的直接而主要因素,其升降1厘米相当于肺活量250毫升以上,坚持锻炼可增大4厘米以上。腹肌和肋间肌得到锻炼增强,可避免身体肥胖而引发的病症以及疝的多发常发。 ②肺泡的伸缩性得到锻炼,从而加强了肺泡的弹性,增大肺活量。据测验,常练拳者的肺活量平均为290毫升,比不练者多160毫升。训练有素的优秀运动员,呼吸深沉,肺活量大。 ③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疏通淤血。这是由于肌肉的毛细血管以及深层组织的伸缩,促进并加速了血液循环,增强了机体代谢,从而对人体各器官组织起到调整和加强作用。也就是中医说的“气血调和”。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④调节体能,安抚神经。在呼吸锻炼中,胸肌、腹肌及隔肌的收缩和放松运动起到按摩作用,促进精神焕发,思维清晰,改善消化机能和排泄大小便的功能。故对失眠、健忘、忧郁证、神经衰弱和习惯便秘等也有疗效。 3、腹式呼吸 太极拳的练习要求从自然呼吸过渡到腹式呼吸(即拳势呼吸)。生活中平常的呼吸都是胸式呼吸(即自然呼吸),只用到肺泡的一部分,其余部分闲置或作用不充分。而太极拳的高级阶段,一反常态,采用腹式呼吸,充分调动了胸、腹和隔肌的机能,使之达到张缩的极限。明代养生家冷谦总结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即吸气时上提入肺,呼则气沉丹田)。腹式呼吸缓慢、匀细、深长,对人体各系统的保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是养生的良方。【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