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19-4-23 08:57 编辑
探索奋进中崛起 一 —湖南津山口福食品有限公司创业纪实 文/刘小明 仲秋,小车在长常高速公路上奔驰,湘北大地起伏的山丘,郁郁葱葱的树林,纵横交错的清澈江河,一望无际的金黄色原野,无数景物在风驰电掣的小车窗前一闪而过。坐在车上的中年人名叫张多君,是湖南津山口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眼睛始终望着车外,寻觅湖湘广袤土地上的美丽风景以及可能遇到的商机。此时是出长沙市,和众多国内客商及日韩代理商接洽,推销自己创立的湖南餐饮腌制产品—“津山口福”。 “津山口福”是张多君自主创立的餐饮菜品牌,2008年在桃源建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公司自主研制品牌11个,“王牌产品”3个,年生产“津山口福”7000多吨,产品销往全国24个省(市)及日、韩等国,实现年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年上交国家税收400余万元。在一系列真实数据的背后,是张多君艰辛地探索,辛苦地打拚,无限地追求。 一、异乡打工探索拚搏 张多君,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家住衡南县三塘镇大管村,祖辈世代务农。年少时,他的家乡由于自然资源和交通设施落后,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他在当地学校读书时,也过了很长一段非常拮据的困难生活,并从小暗自发誓,一定要刻苦学习,掌握真实本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追求,改变这种贫困的现状。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考公务员,而是直接选择了衡阳市金果公司打工。在这里,他在成品车间当了一名技术工人,每天尽职尽责地负责着各种水果罐头产品的成份配置标准和包装质量监测。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从来没有出现丝毫差错,因此受到了公司董事会的表扬。 1998年春,总公司决定派他前往桃源金果分公司,担任负责产品研发和销售的副总,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身在异乡,开始确是不大习惯,环境是生疏的,周围人员是生疏的,公司生产流程也是生疏的,但张多君很快从“生疏”的形势中适应了下来。初来乍到,熟悉环境为第一,他随即到公司周围社区、街道转了一圈,拜访了社区的负责同志,也向社区介绍了公司生产的品牌和新的发展目标。紧接着和公司骨干以及一线员工逐个谈心交流,很快和他们打成一片。从促膝谈心中也分别了解到骨干和部分一线员工的想法和特长,对今后自己顺利开展工作可以因势利导和得到很多帮助。 身为副总,分管新公司品牌研制和销售两大关键领域,张多君自知身上肩负责任的“份量”。于是,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电脑上,在互联网上详细浏览本省、国内生产类似产品的公司,认真研究他们的品牌,摸索他们的生产流程及市场经验,了解他们的产量及销售成果,从中悟出规律性经验。不久,他通过走访农家,在传统腌菜的基础上,独自研究出来一种开胃新产品“老坛荞头”,其味道和爽胃程度得到了附近百姓和本公司员工的大力称赞。自古成功在尝试,他计划把这种产品增添为公司新的品牌,并报总公司批准。此后按要求配方大规模生产,当年就生产了2200件。产品上市后好评如潮,求购函电不断。 张多君深知,在大海上航行并非一帆风顺,也时刻伴随着风浪和暗礁,因而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2005年仲夏,天气很热,没有一丝风。张多君从石门县购进五吨新鲜荞头,准备对其进行加工。但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张多君对荞头的发酵时间没有认真把关,导致一批荞头罐头质量上有些欠缺,使公司的声誉受到了损害,也影响了公司的利润。为此,张多君心里非常内疚,感到非常对不起公司的信任和培养。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向总公司上交了《荞头事件原因暨责任裁定书》,表示愿担全责,愿受任何处分,并上交一万元赔偿金。吃一暂长一智,此后的生产环节中,每一道程序他更加认真谨慎,那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放过,此后公司产品质量一直稳中上升。 销售也是公司的一个关键行业,关系到公司的效益和员工的待遇。张多君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除了向行家学习一些经验外,更多的是从互联网上,从书本上学习销售策略。本省和国内有档次的农产品博览会,他都会挤时间参加,并随身携带本公司“拳头产品”,每到一处都向他们热情推销。2006年深秋,第六届农博会在河南郑州举行。张多君得知消息后决定参加,并随身携带了13个“特色产品”的坛坛罐罐。到达农博会展览馆后,一路上的劳累被眼前琳琅满目的新奇农产品所冲淡。他向农博会管理部门报了名,并租了一个小展台,尝试着推销本公司的产品,尽管自己热情吆喝,但一个下午竞无人问津。他听行家说: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得有多个反复。他相信本公司产品质量,深信一定能把它推销出去。于是只要看到是商家模样的人,他都挤上前去推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热情耐心和产品质量终于征服了部分经销商,他和其中六家代理商签订了经销合同,使本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