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19-5-1 09:10 编辑
文/夏应运
石墨山的故事
石墨山,位于临澧县城南十三公里处的四新岗镇石墨村,南北长仅3﹒5公里,东西宽不过4公里,海拔平均高120米,最高峰达148米。 石墨山虽然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但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早在古安福(今临澧)县志上列为古八景之一,并冠以“墨山耸翠”的美称。她自然风景秀丽,青松苍翠、百鸟争鸣、姹紫嫣红;其“翠耸石墨山,山石如点漆。囊萤车武子,夜蘸生花笔。”的咏赞古诗千古流传。 “囊萤夜读”这个真实而动人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小山,它鞭策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立志成才,流芳百世。据晋书史载,东晋宰相车武子(即车胤),年少家贫,买不了灯油,夏天就捕萤火虫数十只,用囊装萤火照书而读。他常在石墨山上放牛,一次发现石墨山上漆黑的石头,就用那天然的墨石磨墨写字。墨汁又浓又黑,而且字写得很漂亮,他兴奋极了,以石代墨,不需花钱买墨,而且用之不竭,取之不尽。从此他更加潜修专研,恭勤博学。使其成为一位文韬武略的文臣武将。据有关史书记载,车胤,字武子。东晋南平南县(今临澧县)人。官至中书侍郎、侍中、国子监博士、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护国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因功勋卓著,深得人心,两次进爵后,被皇帝嘉封为关内侯、临湘侯。成为历代先贤的概模。 车胤风姿美劭,机智敏捷。且为官清廉,求真务实,主持正义,临事不苟,深得朝庭赞誉。太元年间,时任国了监博士的车胤,深感朝庭集议明堂制度的弊端,便提出“茅茨土垓,方园大厦,纷纭不一其说,古明堂制度既已难详,何不弘本顺时?”又提出了“九服咸宜、四海无尘,然后明堂、碑座,方可光大修之。”朝庭以其言切实际,权衡得弊,遂纳其言,改革立新。孝武帝年间,武帝胞弟暗通朝庭大臣上书,以求无德无才的任道子为相。车胤知道后,毅然挺身而出,在皇帝面前力陈“是欲如昔日成王尊周公也!然道子果如周公乎?”由于车胤力陈,皇帝又纳其忠言,奸臣未能得成。车胤满腹文章,才华超众,但仍不耻下问,左右求索。宁康初年,孝武帝喜爱《孝经》,下诏朝庭,车胤负责章句剖析,当句有疑难时,便请求谢安兄弟及袁洋等人,其精神标榜千秋。 车胤终因不满司马道子之子尚书元显,而陈言指责其骄横放纵,被元显派猛士威逼而亡。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车胤仙逝后,朝庭上下悲痛不已,深感国家失去栋梁之材,并请求皇上,追谥车胤为忠烈王。 石墨山因车胤精神而美名远扬,流传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