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04|回复: 11

宦海沧桑我独行 孤高桀骜心不羁 ——《陋室铭》的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8 07:0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先荣 于 2019-5-8 07:11 编辑

         宦海沧桑我独行 孤高桀骜心不羁
                            ——《陋室铭》的赏析
       刘禹锡的《陋室铭》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与其说这篇铭文是逼出来的名气,还不如说是诗人与生俱来的傲骨成就了这不朽的佳作。
       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李涌即位,他为了保住唐代基业,决心革除弊政支持王叔文的革新主张,发动声势浩大的革新运动,史称“永贞革新”。刘禹锡柳柳宗元等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柳宗元等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当时他才33岁,正值风华正茂,大有可为的年龄。9年后被召返回京都,可他痴心不改,又因为玄都观题诗触犯执政者。他在诗中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玄都观里千树红艳艳的桃花跟朝廷里的新贵们一样是我刘禹锡被排挤出朝廷后投机钻营起来的。以及后来的《再游玄都观绝句》同样表现了这位铮铮硬汉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这种轻蔑和讽刺使执政者难以容忍,又被发落到连州。后又发配到夔州、和州。这篇铭文就是在和州写成的。贬官就是被降职处分,但仍是朝廷命官,拿着俸禄。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百般刁难,不让他住在官衙,而是安排他在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与计较,在门口书写一副门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表达自己的豁达并打消知县的疑虑。刘禹锡的朋友及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拜访,知县十分嫉妒,不久要他搬至北门,并把原来的三间屋缩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下一副对联“杨柳依依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字里行间传达出不跟小小的知县一般见识。知县见此,十分恼火,不久又命他再次搬家到城中,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一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表现了对权贵显达的不屑一顾和自己的刚正不阿,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抒发了“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情怀,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铭”本是雕刻之意,铭文是雕刻 在器物上钟鼎上碑石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班固的《封燕然山铭》是比较有名的,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归无计”说的就是这篇铭文。几乎历代统治者都铸鼎铭文或碑石勒文来使自己的功德永垂不朽。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的座右铭“早”字,像一支花骨朵儿,又像一支小小的火炬,时时警戒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赶早都要抓紧。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一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1—3句为第一部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说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神仙居住就会著名,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龙就会显灵。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陋室当然可以借君子之“德”而播撒芬芳。这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却是作者匠心独运。这两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含义深刻,被人们经常引用,成为经典名句,其哲理也就在不经意中传播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主题。意思是说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者居陋室也会使陋室蓬荜生辉,德不馨者居豪宅会受到应有的鄙夷和谴责。这一道理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部分(4—7句)分三层写陋室。一写陋室的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通过环境写主人的德馨。荒凉冷落的环境台阶上爬满了绿苔,年久失修的房子窗前长满了青草,在这里读者读不出半点的惆怅与失落,只有无限的惬意与欣慰。一“上”,一“入”把环境写得轻快明丽,具有动态的灵性。这里使人不禁想起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也许诗人不忍心踏坏这翠绿的苔藓才“苔痕上阶绿”,也许诗人不愿意与知县正面交锋,才不至于“一枝红杏出墙来”而“草色入帘青”。不过一“绿”一“青”确实把陋室衬托得别致宁静,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心静如水的写照。二写主人的交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又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有”“无”对举,前实后虚,虚实相应。这一“有”一“无”也应该是诗人人生价值观的取向。有心变革,无力回天;有独善其身之志,无兼济天下之才;有高洁傲岸之德,无平易怀柔之行。刘禹锡的目光盯在上层领域里,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永贞革新”的失败也就难免了。恐怕这也是封建士大夫的阶级局限性。三写主人的生活情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前两句正面实写,后两句反面虚写,一反一正,虚实相生。这意思是说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心身。看来情趣多么高雅,被贬的生活多么惬意。果真如此吗?非也。作者是在拿素琴之声比喻自己高雅,拿靡靡之音比喻世风每况愈下。唐代歌舞升平,统治者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唐玄宗李隆基亲自谱写《秦王破阵乐》,亲自排练《羽衣霓裳舞》, 与杨玉环唱戏、歌舞、放纵酒色,终于导致安史之乱,这惨痛的教训不应该引以为鉴吗?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就有这样的记载:“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乐师,一会儿在“岐王宅里”,一会儿在“崔九堂前” ,一会儿在江北,一会儿在“江南”。可见那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在干什么。此时的朝廷牛(牛僧儒)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家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好用“无丝竹之乱耳” 表达他对那些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和愤慨。这位“诗豪”的批判精神可见一斑。“无案牍之劳形”不能简单地看成被贬生活的悠闲,虽然被贬也是和州刺史,怎么会没有官府的公文呢?应该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委婉的牢骚表达他对被贬的愤懑,表达他对社稷黎民的担忧。这种愤慨和担忧读来似乎不是很强烈,这莫不与他“阅金经” 有关。他潜心研究佛学,形成豁达的人生观,可他并不遁世而是积极入世。他潜心研究佛学,可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是唐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写过三篇《天论》,继柳宗元的《天说》进一步阐发了无神论的思想,有着进步意义。在佛教盛行的唐代恐怕也是他才华不能施展的原因吧。
       第三部分(8—9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居以证明“陋室不陋”。旨在以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诸葛亮的茅庐,扬子云的“草玄堂”都非常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作者就住着这样简陋的房子。其用意就不言而喻了。茅庐中的诸葛亮静观天下风云,洞察时局变化,把握时代脉搏,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三分”,终于迎来三顾茅庐,留得千古佳话。杨雄呢?淡薄功名富贵,淡泊官场沉浮,潜心修学,成为后世典范。被贬的刘禹锡同样也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行文至此,既与“惟吾德馨”相呼应又使文章的主题升华。但在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既有怀才不遇苦闷又有“手持云节,何日遣冯唐”愿望,既有对统治者的不满又寄希望于统治者,既安于现状又不甘心。“何陋之有”应该是回应和州知县的。“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刘禹锡在这里仅引用半句就表达了“君子居之”之意,又不露自我炫耀的痕迹,信手拈来自然天成,而且警策有力,引人深思。至此全文主题进一步突出,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全文81字,可以说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处处写“德馨”,又没有一处在自我标榜。处处在回应和州知县的小人行径,又没有一处锋芒毕露,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陆基在《文赋》中说“铭博约而温润”这篇铭文确实达到这种境界。它不仅铭刻于和州陋室的石碑影响作者同时代的人,而且流传于后世铭刻在人们的心中,给人以作文做人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8 07: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美贴,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8 07: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美贴,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08:1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老师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8 19: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8 21: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赏佳帖!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8 21: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赏佳帖!给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06: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9 06: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1 09: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陋室铭》不仅铭刻于和州陋室的石碑影响作者同时代的人,而且流传于后世铭刻在人们的心中,给人以作文做人的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5:59 , Processed in 0.0436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